词条 | 太婆龙灯 |
释义 | 逢节日,一群太婆舞龙上街,这样的地方风俗恐怕不多,而“太婆龙”如今已成仓山一绝。仓山人亲切地称这些舞龙灯的太婆为“我们的龙婆婆”。 “龙婆婆”共有24名姐妹,平均年龄67岁,年龄最大的黄碧清82岁。帝主庙里的大坝子就是“太婆龙”的训练基地。“龙灯扭,龙灯转,咙转咙转龙就转。”一边打着钹,一边念着顺口溜,“太婆龙”就舞起来。龙抱柱、龙盘花、龙涌水、龙展翅,一个个的精彩造型,再加上银发晃动,直让人眼花缭乱。 “太婆龙”始舞于1984年。在此之前,仓山镇一直有4条由小伙子舞耍的龙灯。“龙婆婆”的队长、62岁的艾国珍说,她还是姑娘家时就特别羡慕男人们舞龙灯,当时就恨不能上去舞一把。后来经艾国珍提议,30多名老太婆立即响应,组成了仓山太婆第一龙。 1984年元宵节,”仓山太婆第一龙“遇上小伙子们舞的龙灯,两条龙在新街板板桥比试了一个钟头,最终小伙子们败下阵去,从此”太婆龙“的名号打响,再没见小伙子的龙灯上街了。如今,仓山镇的老百姓看到龙婆婆舞龙路过,都会在门口放响鞭炮,争先恐后邀请她们进屋,以示“龙灯到屋,百病皆除”、“龙灯进店,金银满罐”。 ”太婆龙“刚出现时可谓惊世骇俗。据老仓山人、76岁的周建超老人讲:“当地人认为龙属阳,女人属阴,女人不能舞龙。”后来,随着“太婆龙”响誉德阳和成都,仓山人也就接受了“太婆龙”。“现在看到‘太婆龙',的确是一种享受!”周大爷回味无穷。 现在“太婆龙”队有5条龙,分别为2条母子金龙、桃子龙、菜花龙、黑龙,都各具特色。而这些龙,都是龙婆婆们自己一针一线做的。据艾国珍讲,每条龙都有龙头和7个龙节子组成。先是用篾条编、纸糊,做龙节子,然后扯布裁剪、缝制、刺绣做龙衣,这些全部是手工细活,编一个龙节子至少得花一整天,10多米的龙衣也不是三两天能完工的。做一条龙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也许正因为巧手制龙,更加深了龙婆婆们对龙灯的感情,她们舞起来才那么潇洒自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