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太平洋牡蛎
释义

太平洋牡蛎,俗称真牡蛎,是牡蛎类中个体较大的一种贝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45%~57%、脂肪7%~11%、肝糖19%~38%,碘的含量高于牛奶和鸡蛋,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有海洋牛奶之美称。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澳大利亚和台湾地区引入中国。

中文学名:太平洋牡蛎

拉丁学名:Crassostrea gigas

界:动物界

门:软体动物门 Mollusca

纲:瓣鳃纲 Lamellibranchia

目:珍珠贝目 Pterioida

科:牡蛎科 Ostreidae

属:巨蛎属 Crassostrea

英文学名:Tripiloid Pacific oyster

营养价值

太平洋牡蛎,俗称真牡蛎,是牡蛎类中个体较大的一种贝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45%~57%、脂肪7%~11%、肝糖19%~38%,碘的含量高于牛奶和鸡蛋,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有海洋牛奶之美称。

形态特征

太平洋牡蛎具有左右两扇贝壳,右壳较小而扁平,壳面具有水波状的环生鳞片,排列稀疏。壳形变化大,呈长圆形或长三角形,左壳凹陷较深,鳞片排列紧密,利用壳顶固着在岩礁石块等坚硬的物体上生长,壳内面白色,内有宽大的韧带槽。闭壳肌痕大,外套膜边缘呈黑色。

生态习性

太平洋牡蛎在中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属于广温性贝类。其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主要分布于低潮线至水深20米的浅海区,在盐度10~37的海区均能栖息,生长最适盐度范围是20~31,但盐度降至6.5以下时仅能生存40小时左右。其对水温的适应性也较强,一般在水温-3~32℃范围内均能生存,适宜水温为8~32℃,最适水温为15~25℃,当水温超过28℃时生长速度缓慢或停止生长。

养殖性状

1、产量高,效益好。筏式养殖太平洋牡蛎,亩产(鲜蛎肉)可达5000千克,比一般牡蛎高三四倍。每亩产值10万~15万元,创利8万~10万元,经济效益可观。1个劳力年纯收入2万~3万元,还可兼搞其他副业。

2、生长快,肉肥满。当年夏季(5~6月)养殖的蛎苗,至冬季便可采收上市,养殖周期仅半年左右。而其他品种的牡蛎,如褶牡蛎、近江牡蛎等,生长速度缓慢,一般需要养殖二三年才能达到商品规格。三倍体太平洋牡蛎的肉质肥满要比其他牡蛎提早1个月,产量增加20%~30%,且肉质细、口味好,深受消费者青睐。

3、对干旱耐受力强。太平洋牡蛎在离水后,由于体内水分蒸发量较小,故具有较强的干旱耐受力。据试验,其在离水后6天成活率仍可达100%。这一特点为牡蛎鲜销、加工、引种、育苗和养殖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4、对海洋环境适应范围广。太平洋牡蛎对温度、盐度的适应范围广,可塑性强,在温度、盐度反差极大的环境里仍能正常生活。

5、肉质鲜美,可做成多种菜肴。牡蛎食用方法多样,蒸、煮、炒、炸均味道鲜美。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蚝豉、盐渍品、冻蛎、褶牡蛎罐头等,加工后的肉汤可提炼成美味蚝油,畅销国内外市场。

养殖技术

20世纪80年代,浙江省首先从日本、澳大利亚和台湾地区引进太平洋牡蛎苗种,于乐清湾试养成功,随后,辽宁、福建和广东等省也相继进行大规模引种,并培养苗种应用于生产,养殖面积逐年扩大,有的省形成了自然育苗区,到21世纪初太平洋牡蛎已从国国南方沿海向北方迅猛发展。

养成方式

可在池塘、滩涂和浅海中进行养成,养成方式有下列几种:

①吊绳养殖。用塑料绳将固着蛎苗的贝壳串连起来(每串绳长2~3米,直径0.4厘米),两片贝壳之间用10~15厘米长的细竹管(或塑料管)相隔,垂吊于筏架上。或将固着蛎苗的贝壳夹入直径3~3.5厘米的塑料绳的拧缝内,每隔10厘米夹入1片贝壳,然后垂吊于筏架上。也可将固着蛎苗的橡皮胎吊挂在筏架上养成。

②网笼养殖。利用扇贝网笼养殖,每笼放10层,每层放养20~25个单体蛎苗,或将固着蛎苗的贝壳放入网笼内吊在筏架上养成。利用筏架养蛎,一般每亩放养蛎苗10万~12万个。

③棚架养殖。选择潮流畅通,风浪小,水质肥沃、水深2~3米(干潮线下)的海区,每间隔2米设1根毛竹,其上方用小竹纵、横架设成棚架,两端用缆绳连接竹桩固定海区。将固着蛎苗的贝壳,用塑料绳串连后按20~30厘米的间距垂吊于棚架上养成。

④滩涂播养。一般在3月至4月中旬播苗较为适宜。播种方法有干播和水播两种。干播是在退潮后滩涂干露时进行,播苗前应平整好滩面,或筑成畦形基地再播苗。时间尽量掌握在播苗后即开始涨潮,以缩短蛎苗露空时间,避免阳光暴晒,提高蛎苗成活率。带水播苗播前应先在滩面上插上竹竿为标志,待涨潮后便可将船驶入养蛎区进行播苗。播苗要求均匀,防止撒入水沟,造成浪费。播苗密度应视涂质好坏而定,优质滩涂每亩播苗12万个左右,中等滩涂10万个左右,涂质差的6万个左右。

养成期的管理

因牡蛎的养成期比较长,要切实做好各项管理工作,每隔1周要下海检查各类蛎苗固着器,如蛎壳、石条和蛎竹等。因底质和自身重量等原因蛎苗容易陷入泥层而闷死泥中,应及时用蛎爪将其提起,重新安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并防止继续沉陷。台风季节应及早做好台架的维修和加固工作,台风过境后要组织人员突击下海,将被风浪推倒的石条、蛎竹扶起插好,并清除沉积在蛎埕上的浮泥杂藻,修复被摧毁的蛎埕,疏通沟渠,排除涂面积水,使潮流畅通。在筏架式养殖中,应及时清除黏附在台架上的泥沙杂藻;并根据牡蛎生长情况,适时调整浮力,防止台架下沉、蛎串入泥,影响牡蛎生长。另外,发现蛎串缠绕并拢时要及时解开,以防相互碰撞导致蛎苗脱落。严禁进入养蛎区任意踩踏,管理人员下涂要沿着沟道行进,使蛎埕保持完好无损。特别要防止棚架断裂、拔桩断缆等事故发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