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太平山山顶缆车
释义

太平山山顶缆车是香港具有百年悠久历史的机动公共运输工具,太平山山顶缆车是与香港电车、天星小轮齐名的拥有百年以上悠久历史的交通工具。太平山山顶缆车是登香港太平山顶的最主要交通工具,来往中环花园道和太平山顶,路轨依山势而建,太平山山顶缆车缓缓攀上373米高的陡斜山坡,路轨全长1.4公里(1,365米),车程约8分钟。缆车最陡的角度达27度。太平山山顶缆车把交通和观光合而为一,旅客沿途能欣赏的景色,不论白天或晚上,都各有特色。山顶缆车是旅客太平山山顶观光俯瞰维多利亚港景色之行的首选。是香港最受欢迎的旅游热点之一。

历史

1881年,曾在苏格兰高原铁路工作的亚历山大·芬利·史密斯向当时的港督轩尼诗爵士提出了建议,修建港岛轨道交通系统,其中一段连接美利楼南侧与山顶维多利亚峡缆车铁路,也就是今天的山顶缆车。

太平山山顶缆车于1888年5月30日由港督威廉姆爵士于主持启用典礼,通车初期,山顶缆车头等车厢票价3毫、二等车厢2毫、三等车厢1毫,回程一律半价。当时缆车使用燃煤产生的蒸汽推动,木制车厢载客30人。通车首日共有600名乘客,首年的客流量就达15万人次。

从1908年到1949年,车厢前两个座位一直预留为港督专座,椅背上用黄铜片镶嵌着“此座位为港督预留专座”,在开车前最后两分钟才向其它乘客开放。

1926年,山顶缆车正式改由电力推动。载客52人。

1941年12月11日,日军占领九龙半岛后,山顶缆车的机房受袭损毁,日军一枚炮弹的碎片嵌在缆车两台钢缆鼓轮的底下。

1948年,全金属缆车车厢正式投入使用,载客62人。1959年,全铝制车厢正式投入使用,载客72人。是现在全自动化车厢的前身。

1950年代,好莱坞因闻名中外的山顶缆车与太平山景致,慕名远道在山顶缆车取景。

1989年,山顶缆车进行翻新改良工程,耗资6千万,引进由计算机控制的电力驱动系统,拆除架空电缆,在总站设供电路轨给缆车上使用,改用全新制造的全铝制红色车厢,载客120人。将每小时单程载客量从560人次提升到1400人次,并由当年的港督卫奕信爵士于同年9月20日主持启动仪式。

1988年5月,山顶缆车通车一百周年,邮政局发行了山顶缆车百周年邮政纪念封。

时至今日,每年有超过400人次的游客乘坐山顶缆车。

缆车运营

山顶缆车是缆索铁路系统,全程1365米,间有缆车会合区。列车可于约7分钟内驶完全程。山顶缆车由两条直径44毫米承受负荷达139吨的钢缆牵动。中环花园道总站位于海拔28米,山顶凌霄阁总站位于海拔396米,路轨依山势与水平面成4度角至27度角,全程最斜的坡度位于梅道站,坡度27度。缆车最多可同时承载120名乘客,其中包括95个坐位和25个站位,每天开出的班次超过90次。车厢内独特的波浪形走廊地台,是设计上的一大特色,以方便乘客站于斜坡时保持平衡。

缆车与许多登山道路交会,在「梅道」这段路径是坡度最陡的地方,而在「宝云径」则可以欣赏到湾仔的景致,司机会暂停让游客观赏;而在「麦当劳道」和「坚尼地道」均有入口可通到植物园及动物园。缆车的总站则在凌霄阁(the Peak Tower)的三楼,旅客可在凌霄阁购物和进食,从凌霄阁上的观景台可观赏香港夜景。

山顶缆车百余年均由一名司机驾驶两节车厢,藉着长达1500公尺的钢缆缠绕圆筒上,控制升降。回程时,缆车为原方向倒退下山。自从1888年运行以来从未发生意外。

山顶缆车每次启动之前,必须先经过计算机程序自动进行安全检查。山顶缆车特别备有3个相对独立的刹车系统:电动停车系统、正常停车系统以及紧急停车系统。电控停车系统是自动减速,以完成自动刹车;正常停车系统在电动停车系统失效或无法有效防止意外发生时使用;紧急停车系统的制动力则相对较强劲。此外还备有一套特殊的制动系统,当正常停车系统失灵,或者当缆车行驶速度比正常速度超过15%或以上,又或是钢缆松脱时会自动启动。

运营路线

太平山山顶缆车沿途车站:花园道总站、坚尼地道站、麦当劳道站、梅道站、白加道站和山顶总站。

花园道总站位于中环圣约翰大厦;山顶总站位于太平山顶凌霄阁。在白加道站与梅道站间有缆车会合区。

注意事项

每日早上7时至午夜12时,每隔10至15分钟一班。

票价:

成人 港币22 (单程); 港币33 (来回)

小童 港币8 (单程); 港币15 (来回)

长者 港币8 (单程); 港币15 (来回)

游客前往可于中环天星码头乘坐15C线穿梭巴士到达花园道山顶缆车总站

穿梭巴士服务时间:早上10时至晚上11:45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6: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