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平街道办事处 |
释义 | 太平街道办事处位于潮州市区中心,东临韩江与桥东街道办事处隔江相望,西至环城西路上段,与西新街道办事处为邻,南至韩江大桥头,与南春街道办事处接壤,北以下水门、开元路为线,与湘桥街道办事处为界,西北面以下西平路和开元路西段中心为界,与西湖街道办事处相连。区域面积约0.75平方公里,设置6个社区居委会,共有居民住户7493户,人口29102人。 广东省潮州市太平街道办事处历史沿革本街道办事处行政体制几经变革,清末称“里正”,1912年(民国六年)以后叫“地保”,1927年(民国十六年)分置仁贤、长养、生融、聚英四坊,并开始推行保甲制度,后几经分合,至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合称长仁镇,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又分属潮安县在城镇第十九保至第二十九保。 1949年10月23日潮安县城解放,次年7月潮安县在城镇人民政府在本辖区设立太平路办事处,后随着体制改革,先后称潮州镇人民公社太平管理区、潮州镇人民公社太平分社、潮州镇第四街道办事处、潮州市第四街道办事处、潮州市太平街道办事处,1992年随着我市升格扩大区域,更名为潮州市湘桥区太平街道办事处,沿用至今。 旅游资源本街道办事处历史悠久,特别是南宋以来,随着政治中心南移,商业市区不断扩展,本街道遂成仕宦之家、豪商巨贾定居之地,至今仍保持不少明清建筑,包括黄宅庭园、吴家宅院、城南书院、叩齿庵等14处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的园林名胜、历史遗迹。随着市政府旅游旺市战略的实施,辖区内重新修复了甲第巷的古民居,新增了滨江长廊等旅游景点。 教育事业太平街道办事处是科教兴旺、人杰地灵之地,辖区内共有7所学校(中学3所、小学2所及区启智学校),其中有省一级学校城南小学,省一级学校城南中学。著名的实业家和知名人士有庄静庵、蔡儒添、刘贵海、黄景云、饶宗颐等。 建设发展近几年,太平街道办事处针对地处老城区的实际,调整工作思路,因地制宜,采取积极措施,开拓创新,突出抓好引导扶持、招商引资、科技创新等三项重点工作,围绕做好“三个引导”和“一个加强”这条主线,即:引导企业走内涵式增长的发展道路、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引导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和加强招商引资和扶优扶强力度,做活“总部经济”,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综合实力,促进街道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全年完成工业产值13297万元。外贸出口是首个突破一千万美元的老市区街道。街道现有8家规模上企业分别是:潮州市向明鞋业有限公司、潮州市华玉陶瓷有限公司、潮州市丞鸿塑胶有限公司、潮州市新之星工艺绣品有限公司、潮州市瑞桦工艺品有限公司、潮州市鑫泓塑胶有限公司、潮州市新恒安有限公司、潮州市宝涛制衣有限公司。初步形成了以“塑料、服装、陶瓷”为三大支柱的街道经济。其中,潮州市华玉陶瓷有限公司已成功获得“广东省著名商标”和“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社区建设自2002年以来,太平街道办事处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工作新方法、新途径,把社区党建工作融合渗透到社区建设中,由街道党工委牵头,驻辖区19个党组织 ,15个成员单位参加的社区党建联席会制度,并紧紧结合太平的实际,坚持以社区党建理事会为载体,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共建单位双向互动,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共同构筑安定、团结、详和、文明的和谐社区新局面。 与此同时,大力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以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作为社区建设的载体,开展中介代理事务,如家政、文化、法律、计生、企业劳动等方面的服务,以便民利民作为宗旨,构建扶济网络,发动辖区内的侨户、庵寺和社区单位开展切实有效的扶贫帮困活动。构建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体系,设立施医赠药慈善机构,解决贫困户看病难的问题。构建再就业服务网络,街道居委会与社区单位、社会团体,建立了社区再就业信息服务网络,为下岗人员寻找就业岗位。竭尽全力为居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开展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积极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双百”方针,投资30多万元建设好省“三级文化站”和太平文化走廊,不断配套完善“太平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辖区6个社区居委会的“星光老年之家”和义兴、南门二个社区残疾人活动室,并以此为依托开展各类喜闻乐见的活动,努力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丰富精神食粮。义兴、南门二个社区居委会被省评为“六好”社区。侨务工作紧紧围绕“凝聚侨心,集聚侨意,发挥侨力,建设家乡”这一思路开展工作,多次受到省、市、区侨务部门的肯定和表扬,2007年全市侨捐项目监管现场会在太平街道召开,街道作了经验介绍。与此同时,还接受省侨务局领导对街道侨务工作的调研。 未来发展面向未来,太平街道办事处将以党的十七大为指针,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工作目标,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夯实发展基础,努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积极发展民主政治,繁荣区域文化,改善人民生活,加强社区建设,构建共建共享和谐社区;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努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区和谐。 地理位置太平街道位于临沂市河东区政府北10公里,辖30个行政村、1个社区,5.05万人,1.4万户,面积64.46平方公里。206国道、胶新铁路和葛沟灌渠总干在境内纵贯南北,西濒沂河,北接临沂汤泉旅游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自然环境及地理条件十分优越。 农业太平街道素有“河东粮仓”、“菜篮子”之称,是远近闻名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冬暖式高温大棚5600亩。“沂平”牌蕃茄、“同德”牌蔬菜分别通过国家无公害产品和有机蔬菜认证,“老庄户”、“善禾”牌粳米通过QS食品认证。依托华和食品有限公司、久利食品有限公司、万德福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培育发展日本香葱基地2500余亩,欧洲韭葱500余亩,全街道75%的农户纳入产业化体系。 民营经济太平街道民营经济迅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目前拥有140余家企业,其中规模企业16家,逐步形成了以脱水蔬菜、食品加工、钢铁机械、建筑型材、五金工具生产为主的五大产业,产品畅销国内外。今年1-8月份全街道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85.7%。 旅游服务业太平街道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保存完好的沿河万亩古板栗园、白塔“雹泉殿”、“三月三”庙会及江北唯一集影视拍摄、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临沂国际影视城”坐落在境内,以此为依托完成板栗公园的规划工作,随着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促进了旅游服务业的发展。 区域规划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太平街道对206国道太平段进行绿化、亮化、美化,打造成一条绿色长廊式的景观大道,同时高标准、高起点的完成了城区驻地规划、社区规划和太平宗教民俗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全街道规划5大居住社区,“白塔苑”社区一期工程四栋居民楼已竣工入住,二期工程已启动。先后投资624万元,完成了村村通自来水;投资1506万元修村村通硬化路50.26公里;投资4000万元,引进“西气东输”燃气。 山东省临沂市太平街道办事处太平街道驻地位于河东区政府北12公里处, 版图面积49.16平方公里,地形为平原,耕地面积4.37万亩,经2008年、2011年两次区划调整,现辖25个行政村(社区),人口4万人。街道东临八湖镇,西至沂河,南与相公街道、河东工业园区、九曲街道接壤,北连临沂汤泉旅游度假区,206国道、滨河东路、胶新铁路和葛沟灌渠总干在境内纵贯南北,市北外环路、郑太路横跨东西,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 太平民风淳朴,政通人和,划区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街道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新太平”的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抓住农业产业化、工业招商和项目建设、小城镇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不放松,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连年在全区年度综合考核中被评为“先进乡镇街道”。 传统农业优化升级。太平素有“河东粮仓”和“菜篮子”之称,常年种植优质水稻、小麦3万亩,种植各类蔬菜、果品1万余亩。近年来,以大林、久利、万德福等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加速产业化进程,建成了10000亩的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太平稻麦基地,发展冬暖式高温大棚2000亩,圆葱基地3000亩,香葱基地500亩,果品基地3000亩,桂花基地500亩,培植了“老庄户大米、善禾大米、沂平番茄、同德蔬菜”等农业品牌,70%以上的农户纳入了产业化体系。 工业经济蓬勃发展。全街道现有民营企业15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家,初步形成了“脱水蔬菜、五金钢铁、新能源、粮食精加工”四大优势产业。近年来,通过招大引强、增资扩股,合力钢材、大林蔬菜、艾沃工具、开元钢带、展华包装、久建混凝土、英贝特锂电池等10多个项目相继达产,随着五金产业园的落地建设,以五金为龙头的优势产业正在加速成长,工业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城镇配套日趋完善。小城镇建设快速推进,投资30余万完成了街道驻地及社区规划,在206国道沿线高标准建设汉唐风格商住楼120000平方米,投资200余万对206国道进行全天候保洁和“绿化、亮化、美化”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健全,投资130万元建设计生服务楼,投资160余万元建设省级标准敬老院一处,投资400万元实施了中小学校舍改造工程,投资500万元进行街道办公服务场所改造,投资4000万元引进了“西气东输”天然气。 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投资629万元实施了村村通自来水过程,投资1506万元硬化村村通道路50.26公里;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初具规模;积极推进土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2至4批试点涉及3个村共拆迁560户、腾退土地370亩。 近年来,太平街道先后被表彰和授予为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无邪教创建先进乡镇街道、全省安全生产执法先进集体、全省第二次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全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先进集体、全市“五个好”街道党工委、平安临沂建设先进乡镇街道、全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乡镇街道、全市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全市信访工作三无乡镇、全市安全生产先进乡镇街道、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进乡镇、全市粮食生产先进乡镇街道、全市百万农户致富工程先进单位、全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辽宁省大连市太平街道办事处区位优势:太平街道办事处地处国家级森林公园二龙山脚下,位于普兰店的南出口。南与金州新区接壤,西靠普湾新区海湾经济开发区,东邻普兰店市大刘家镇,北与普湾新区丰荣办事处毗邻。总面积75.8平方公里,辖有10个社区,总人口4.1万人。沈大高速、黄海大道、哈大铁路及正在建设中的大连轻轨、哈大高铁,皆有就近入口与站点。去大连海港、烟大轮渡、大连机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每日轻松往返两次。此外,柳姜、盖亮、柳姚、唐冯四条公路穿区而过。交通发达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是投资创业的理想之地。 园区建设:大连太平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达1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316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初步形成以机电制造、装备制造、机械加工为主导的三大产业集群,纳入普兰店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中。大政发〔2007〕98号文件将太平工业园区列入大连市“十一五”发展规划重点扶持工业园区,享受大连市“一岛十区”工业园区政策待遇。2007年被辽宁省发改委等单位评为“最具投资与发展潜力20强工业园区”。2010年完成一般财政预算收入7,146 万元;社区平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3,606元。 基础设施:太平街道党委坚持工业立处、工业强处的目标思路,举全处之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累计投资10亿多元,先后修建园区柏油道路120多公里、新建220KV一次变电所和66KV二次变电站各一座、架设高压输电线路140公里、铺设供水和排水管网50多公里、通讯线缆40多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500多盏。2009年,又引进资金两亿多元,开工兴建城市燃气管网供应工程;投资4000万元兴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工程。两大基础设施工程今年可全部投入运营,工业园区基本达到“六通一平”的基础条件,项目的承载能力日益增强。 产业优势:目前,太平工业园区已有英、俄、日、韩、台湾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投资,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多亿元。互感器生产是太平工业园区的优势产业集群,以大连第一互感器集团、大连第二互感器集团公司、大连华夏泰克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缆集团公司为龙头的机电制造及其配套生产企业达30余家。其中中国---中缆集团公司总投资6亿元,今年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年创产值40多亿元;“大一互”集团名列全国互感器行业前“三甲”,0.5—35kv互感器销量全国第一。太平工业园区的互感器产品遍布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奥运场馆、世博会馆等国家重点工程。互感器产品年销售额达20多亿元,太平工业园区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互感器之都”。 管理服务:位于太平工业园区核心地带的管委会办公大楼总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招商办、企业科、城建科、规划土地科、安监科、发展研究室等管理服务部门设置到位、职能到位、作用发挥到位。太平工业园区具有良好的招商引资软环境,园区领导者们视“引资者为功臣,投资者为上帝”,牢固树立“项目至上,客商至尊,诚信为根,双赢为本”的园区理念,坚持“厂内事你管,厂外事我办”,的服务承诺,为客商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保姆”式一条龙服务。与此同时,特别重视人文的综合配套。目前园区拥有中学两所、职业高中1所、小学6所、园区职工教育培训和文化活动中心一处;配有地区卫生院1所,市级医院距园区仅3公里;新开发的莲城花园等三个住宅小区,为员工提供了幽雅经济的居住环境;好宜多、旺客隆等大型超市入驻园区,为员工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条件。 生态环境:太平的领导者们牢固树立“工业太平,生态先行;和谐宜居,绿色相伴”的绿色发展理念,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用于打造“绿色园区”。重点绿化了9座山、治理了6条河,封闭了6座石矿,植树还绿,恢复生态。结合发展旅游业,造湖蓄水、固岸护河、添置景观,改善环境。依托二龙山森林公园,兴建休闲观光农业山庄。让太平走上山水相融,环境友好,人地和谐,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太平将以全力打造“互感器之都”为重点,继续坚持以基础设施带动,优势产业牵动,重点项目拉动,生态文明推动,工业化与城市化双轮驱动的基本思路,努力把太平建设成为机电产业优势区、强处壮村富民区、生态环境文明区、和谐宜居新城区。 云南省昭通市太平街道办事处太平办事处隶属昭通昭阳区,地处昭阳区东部,驻地位于机场路、朱提大道两干道交接处东200米,90%以上的区域属坝区。办事处辖太平、水平、桃源、石渣河、平安、永乐、黄竹林、水塘坝、环东路、富强10个社区118个居民小组。东与小龙洞乡接界,南与凤凰办事处相连,西与龙泉办事处接壤,北与北闸镇毗邻。平均海拔1950米,辖域面积63.38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回、彝、苗、白、傣等民族,2010年:有农业人口59839,16297户,劳动力3613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7771人。 办事处国土面63.38平方公里,海拔1950米,年降水量760毫米,年平均气温11.2℃,适合种植烤烟、玉米、马铃薯、苹果、蔬菜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28471.1亩,人均耕地0.47亩。2010年全办事处农村经济总收入233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53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业为主。 太平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06年1月25日,年轻的办事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是昭通市城市新区发展的主要区域,新区涉及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由太平城市组团、箐门城市组团共25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构成。太平组团是昭通市未来行政办公、商贸、金融、信息、休闲娱乐、大型公共服务、生态居住综合新城区;位于箐门组团的省级昭阳工业园区,是将来昭通市工业、商贸、物流中心区。 办事处党委、行政带领全体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市、区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抓机遇、促发展、保稳定、重创新的工作思路,真抓实干、奋力拼搏,使城市开发建设和经济建设两兼顾,两不误,两发展。力争使用新区得到迅速发展,使太平办事处成为文化、经济发展的新城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