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泰不华篆书陋室铭卷 |
释义 | 名称:泰不华篆书陋室铭卷 年代:元 作者:泰不华 类别:纸本,篆书 规格:纵36.9cm,横113.5cm 作品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1)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4),惟(5)吾德馨(6)。苔痕上阶绿(7),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8),往来无白丁(9)。可以调素琴(10),阅金经(11)。无丝竹(12)之(13)乱耳(14),无案牍(15)之劳形(16)。南阳(17)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8)。孔子云:“何陋之有(19)?”至正六年正月廿八日白野兼善书。 作品注释(1) 在:在于,动词。 (2)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3) 灵:形容词作动词,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4) 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词,这。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 (5) 惟:只有,只要。 (6) 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在屋中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德馨:品德高尚。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说明来拜访刘禹锡的人少。草色入帘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态,渲染了恬静的气氛。 (8) 鸿儒:即大儒,此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9)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10)调(tiáo)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1)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泛指佛经。 (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3)之: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14)乱耳:使耳朵扰乱(使动用法)。乱:使……扰乱 。 (15)案牍(dú):官府的公文。牍,①古代写字用的木简。②文件;书信。 (16)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17)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19)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本文只用“何陋之有”,兼含着“君子之居”的意思。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收藏记录鉴藏印有“安岐之印”、“朝鲜人”、“佩裳宝藏”、“木头老子”等。前后隔水各有清罗天池题记一则,记录其重金购买此卷之事及对此卷的评价。 作品赏析此卷是泰不华书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所作《陋室铭》全篇。从落款可知此卷书于1346年(元至正六年),是年泰不华43岁。其书兼善篆、隶、楷。篆法师宋徐铉,下笔多用方折,行笔圆活遒劲,结构疏朗工稳,末笔多作尖锋,即“悬针”笔法。此为迄今所见泰不华唯一的篆书真迹。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文人,能写如此齐整秀逸的汉字古体实属难能可贵。 作者简介泰不华(1304—1352年),字兼善,初名达善化,元文宗(1328—1332年)赐他名泰不华。蒙古伯牙吾台氏。先世居白野山,其父塔不台始家居台州(今浙江临海市)。泰不华于1320年参加江浙乡试,右榜第一,时年仅17。1321年廷试进士第一。初官集贤修撰,转秘书监著作郎、南台监察御 史。文宗时任奎章阁学士院典签、中台监察御史、礼部尚书。参与编写辽、金、宋三史。1352年在台州路达鲁花赤任上,与农民起义军方国珍部作战时阵亡,年仅49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