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泰安灵山寺
释义

概况

位于山东灵山乡境内,距宁阳县城45公里,孤峰独寺,海拔170米,东西两面与明山和九顶蟠龙山相望。山下树木葱郁,四季交翠,山上松柏蔽空,云蒸霞蔚。灵山寺,唐称妙峰寺,金改寿峰寺,创建年代不可考。由山阳沿盘路而上,近山顶时,山势险峻、石级两侧设置铁栏杆,山上“石佛洞”正对盘路,洞内镌刻石佛像一尊。整个寺院呈椭圆形,南北长约60米,东西宽约49米,分前、中、后三部分。前院内碑碣林立,现存有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石刻寿峰寺会记及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衍圣公孔敏圻撰写碑文。中部为一组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由立体建筑大雄正殿、东西两庑、四角亭式钟楼、鼓楼和大门组成。后院为玉皇阁,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创建,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石结构拱形建筑、上层三开间,灰瓦硬山顶,据咸丰七年《宁阳县志;山川》载“明太祖微时饭于故城张彦中家,经憩于此”。

景点介绍

自驾游景点 石佛洞

石佛洞正对盘路,洞内镌刻石佛像一尊。整个寺院呈椭圆形,南北长约60米,东西宽约49米,分前、中、后三部分。

自由行景点 碑碣

碑碣,现存有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石刻寿峰寺会记及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衍圣公孔敏圻撰写碑文。

历史记载

唐上元元年(760年),清《宁阳县志》载:“灵山上有唐上元元年石塔二”,此时已建该寺。金大定十一年(1171年),僧福善乞改寿峰寺额。元至治元年(1321年),僧智海重修大雄正殿。明宣德初年(1426年),僧智静及乡老张彦中重建大雄正殿。1956年至今,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灵山寺,管理、保护灵山寺。1994年4月,该寺被泰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山东省文化厅、建设厅公布为山东省历史优秀建筑。

寻古探幽灵山寺

走进宁阳灵山寺,如同走进了一段被历史尘封的远古记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似乎都带着灵性与深刻,弥漫着一种厚重的韵味。灵山寺位于华丰镇灵山顶,海拔高度170米,唐代称妙峰寺,金更名为寿峰寺。灵山寺孤峰独峙,东西两面与簸箕山、九顶蟠龙山相望。山上古柏参天,云蒸霞蔚,寺院建筑布局严谨、古朴,山下树木葱郁,四时交翠,历代文人骚客,多以诗文盛赞。

沿中路116级盘道或两侧石阶进入灵山寺前院,映入眼帘的为石佛洞,石佛洞和寺院之间依石坪上残留的石碑及莲花座看原先寺院碑竭林立。中院为大雄正殿院,前正中为山门,边长3.4米,灰瓦硬山顶。大雄正殿5间,元至治元年(1321年)重修,元末毁于兵燹,明宣德初年(1426年)重建,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重修。面阔14米,进深9.5米,灰瓦硬山顶。前出廊厦,廊厦两侧各置一券形门。钟楼、鼓楼立于山门两侧,均建在高大台基之上,平面呈方形,边长3米,钟楼前两柱上题刻:“小楼僧建灵山寺,晨钟常传百姓家”的楹联。东西庑各3间,清代建筑,面阔9.7米,进深7.4米,灰瓦硬山顶,前出廊厦。

穿过大雄正殿两侧的掖门进入后院,存有玉皇阁、寝殿等建筑。院内巨石突兀,古树扎生石缝。玉皇阁坐北朝南,三开间二层楼,面阔7米,进深6.7米,底层用石灰岩条石砌筑,中置一券顶洞室,二层为砖砌灰瓦硬山顶建筑,拾级而上。为寺内最高建筑,原为藏经书之用。

灵山寺东侧苍松翠柏间为僧人墓区,俗称塔林,今存多座石墓塔,年代跨度长,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可见灵山寺历史悠久,为宁阳最早的佛教传播地。

灵山寺保存完整,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价值。该寺孤峰独峙、古朴,面积虽不大,但建筑布局严谨,以盘道、石佛洞、山门、大雄正殿、玉皇阁为中轴线,左右对称排列。历代文人曾留下许多诗赋颂辞,构成了灵山寺丰厚的文化底蕴,达到了寺庙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0: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