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台州城市轨道交通线 |
释义 | 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通过评审。规划范围包括台州市区、温岭市和临海市4543平方公里土地面积,按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服务的特征,城镇密集区是规划的重点范围。 背景《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确定台州市城市性质为浙江沿海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现代化港口城市;提出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69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0%,市域城镇体系为“一核、两心、三带”空间布局;中心城区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50万人,远景控制在250万人以内。 《台州市域总体规划纲要(2007-2020)》对台州市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重要节点和世界制造业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长三角城市地区承接上海、辐射外围的重要轴心和纽带;成为浙江省域经济强市和省域沿海经济带的中核。打造“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大城市、中国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三张名片。市域城镇体系框架为“一核二圈、一带二轴、四副五级”,“一核”为中心城市,“两圈”分别指由温岭、临海和东部滨海新城构成的内圈层与由三门、天台、仙居、玉环构织的外圈层,“一带”是指依沿海大通道形成的滨海城镇和产业密集带,“二轴”即分别贯通市域南北、东西,呈“十”字型分布的两条城镇发展轴线。 目前,台州中心城市集聚力不够,区域性资源缺乏整合和统一配置,如何提升中心城市地位和经济辐射力,构筑大台州城市圈发展框架,融入长三角经济区,基础设施资源的配置和带动将成为重要的推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对于加强区域衔接,调整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土地集约使用,支撑城市产业升级将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台州市主管部门组织“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工作。2009年11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 规划目标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目标如下: (1)建立台州市城市公共客运骨干系统,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缓解城市交通供需矛盾,引导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向合理方向发展。 (2)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的作用,引导城市新区及都市区空间有序发展,促进市域空间布局结构有效形成。 (3)合理衔接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与国家干线铁路、甬台温城际轨道交通系统,提升台州市在长三角大城市连绵区的地位,促进区域城镇一体化发展。 (4)台州市居民乘轨道交通方式的出行时间目标为: 1、从台州市区三个组团中心到城市核心区的出行时间不超过30分钟; 2、从市域城镇密集区温岭中心区、临海中心区、临海东部滨海新城副中心到台州市核心区出行时间不超过45分钟; 3、从市域城镇密集区主要组团中心到国家干线铁路、甬台温城际轨道交通车站等区域交通枢纽的出行时间不超过45分钟; 4、 市域城镇密集区范围内任意两点的出行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 本次规划远期为2020年,远景规划期限暂定2050年,按照城市远景发展规划(或设想)确定的市域城镇密集区建设用地控制范围及其人口发展规模为基础,作为远景线网规划的控制条件。 本次规划范围为市域城镇群功能区域划分的中心区范围,包括台州市区、温岭市和临海市,土地面积4543平方公里,远期建设用地规划约460平方公里。 规划方案台州远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通过对城市空间发展结构、主要客流走廊以及主要交通枢纽和客流集散点的分析,提出了远期“中”字型轨道交通线网方案。该方案由3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组成,线网总长140.70公里,车站总数为65座,其中换乘车站4座,线网密度0.31km/km。 表 1 台州市远期轨道交通线路特征一览表 线路编号 起讫点 线路长度 1号线 外沙路-体育路 47.82 25 1.99 2号线 世纪大道-新台州机场 53.32 22 2.54 3号线 二环西路-甲南大道 39.56 18 2.33 合计 - 140.70 65 - (1) 1号线 线路功能:连接城镇密集区中心地带,为沿线各组团之间提供快速、舒适的交通服务;加强椒江、路桥、泽国、温岭市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强化中部交通走廊的核心地位;疏解椒江旧城交通压力。 主要经由地:外沙路、青年路、建设路、中山西路、中心大道、南官大道、新安南街、104国道、月河路、中华路、体育路。 (2) 2号线 功能:线路为沿线各组团之间提供快速的交通服务,加强黄岩、椒江和滨海工业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以轨道交通引导滨海工业区的发展,解决市区与滨海工业区的通勤客流问题。 主要经由地:世纪大道、站前大道、台州火车站、82省道、台州大道、市府大道、中心大道(滨海工业区)、75省道、金北大道、十一条河路、新台州机场。 (3) 3号线 功能:连接城镇密集带中部地区,为沿线黄岩、路桥、椒江和滨海工业区中心之间提供快速的交通服务,以轨道交通为支撑促进台州市区空间结构和土地使用发展模式的转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主要经由地:二环西路、104国道、路桥大道、甲南大道。 台州远景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远景年轨道交通线网在远期方案3条骨架线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加密,形成由6条线构成的远景方案,线网总长度318.40公里,车站总数124座,其中换乘车站13座,线网密度0.53km/km。 表 2 台州市远景轨道交通线路特征一览表 线路编号 起讫点 线路长度 1号线 外沙路-体育路 47.82 25 1.99 2号线 世纪大道-新台州机场 53.32 22 2.54 3号线 二环西路-甲南大道 39.56 18 2.33 4号线 临海滨海新城-温岭镇 73.96 29 2.64 5号线 大溪客运站-金北大道 38.57 12 3.51 6号线(含支线) 临海火车站-台州火车站 65.17 18 3.83 合计 - 318.40 124 - (1) 4号线 功能:连接温岭、台州市区,椒北地区和临海东部新城、杜桥,满足跨江交通需求;同时与1号线共同分担市区内部南北向客流需求。 主要经由地:临海滨海新城、杜桥、75省道、解放路、东环大道、经中路、机新北路、院路金快速路、路泽太大道、泽国大道、万昌北路、中心大道(温岭)、甬台温铁路玉环支线。 (2) 5号线 功能:加强温岭市区和东部新城以及滨海工业区南部之间的交通联系,通过轨道交通促进温岭市土地集约使用和经济的发展。 主要经由地:大溪客运站、大石公路、104国道改线、温岭火车站、站前大道(温岭)、泽国镇、新河镇、滨海镇、椒金路、金北大道。 (3) 6号线 6号线全长65.17公里,其中主线长55.72公里,支线长9.45公里。 功能:加强临海主城与市区和临海东部新城的联系。支线在台州火车站与2号线衔接。 主要经由地:临海火车站、东城路、东方大道、靖江路、汛桥、钓鱼亭、83省道。支线沿甬台温铁路接入台州火车站。 台州轨道交通近期建设线路根据台州市的经济实力和客流需求,计划到2020年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一期工程,形成“十”字形的基本骨架,覆盖城市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主要客流走廊,同时支持温岭的发展,加强与城际铁路台州站的联系。 线网构成:1号线、2号线一期。 线网规模:近期建设轨道交通线网规模79.63km,设站39座,其中换乘站1座。1号线全长47.82km,设站25座;2号线一期全长31.81km,设站14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