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阿拉伯婆婆纳 |
释义 | 阿拉伯婆婆纳为玄参科一年至二年生草本植物,有柔毛。茎自基部分枝,下部伏生地面,斜上,高10—50厘米,叶在茎基部对生,上部互生。花单生于苞腋,花冠淡蓝色,有放射状深蓝色条纹各地都有生长,南部更为普遍,生于田间、路旁,是华东地区早春常见杂草;也为常见入侵植物。植物的全草可供药用,可治疗风湿痹痛,肾虚腰痛,外疟等症。 中文学名:阿拉伯婆婆纳(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拉丁学名:Veronica persica Poir. 别称:波斯婆婆纳(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管花目 亚目:茄亚目 科:玄参科 属:婆婆纳属 分类系统:恩格勒系统,1964 形态特征铺散多分枝草本,茎密生两列多细胞柔毛。叶2-4对(腋内生花的称苞片,见下面),具短柄,卵形或圆形,长6-20毫米,宽5-18毫米,基部浅心形,平截或浑圆,边缘具钝齿,两面疏生柔毛。总状花序很长;苞片互生,与叶同形且几乎等大;花梗比苞片长,有的超过1倍;花萼花期长仅3-5毫米,果期增大达8毫米,裂片卵状披针形,有睫毛,三出脉;花冠蓝色、紫色或蓝紫色,长4-6毫米,裂片卵形至圆形,喉部疏被毛;雄蕊短于花冠。蒴果肾形,长约5-毫米,宽约7毫米,被腺毛,成熟后几乎无毛,网脉明显,凹口角度超过90度,裂片钝,宿存的花柱长约2.5毫米,超出凹口。种子背面具深的横纹,长约1.6毫米。花期3-5月。2n=28 。 生境分布分布于华东、华中及贵州、云南、西藏东部及新疆(伊宁),为归化的路边及荒野杂草,原产于亚洲西部及欧洲。 药用价值中药名:肾子草《贵州民间药物》 别名:灯笼草《贵州民间药物》,灯笼婆婆纳《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材基原:为玄参科植物阿拉伯婆婆纳Veronica persica Poir.的全草。 性味功效:味辛;苦;咸;性平。祛风除湿;壮腰;截疟。 相关的种与阿拉伯婆婆纳(Veronica persica Poir.)相关的种有: 两裂婆婆纳(Veronica biloba L. Mant.) 弯果婆婆纳(Veronica campylopoda Boiss.) 心果婆婆纳(Veronica cardiocarpa (Kar. et Kir.) Walpers) 婆婆纳(Veronica didyma Tenore) 红叶婆婆纳(Veronica ferganica M. Pop.) 丝茎婆婆纳(Veronica tenuissima Boris)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