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台风芭玛
释义

台风芭玛(英语:Typhoon Parma,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Pepeng,国际编号:0917,JTWC:19W)是2009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个热带气旋。“芭玛”是澳门提供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名字,2000年开始生效,2003年首次使用。芭玛意指一款混合火腿、鸡肝及草菇的澳门本土菜式。

基本信息

台风芭玛是史上最长寿的热带风暴之一,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热带低压到超强台风的所有级别,期间多次登陆,给菲律宾、中国海南造成巨大自然灾害。

形成时间:9月25日

消失时间:10月5日

最大风力:16级

最高风速:55米/秒

中心最低气压:935百帕

死伤人数:441死

影响范围:菲律宾、台湾、海南、广东、广西、越南

路径及强度

本段时间均以二十四小时制东八区时间(UTC+8)为准。

2009年9月27日,一热带扰动在密克罗尼西亚楚克群岛之西北约250公里处形成。9月28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该扰动升格为一热带低压,编号19W。低气压于9月29日日间增强为热带风暴,日本气象厅为风暴分配国际编号0917,并命名为“芭玛”。翌日增强成台风,再于10月1日被香港天文台升格为超强台风。芭玛初时向西南偏西移动,后稳定地转西北偏西移动,10月1日再微调至向西北方推进。10月2日上午,芭玛稍为减弱成强台风,当日10时,芭玛集结在马尼拉以东约560公里,以时速22公里向西北移,穿越菲律宾以东海域 。当日晚上,芭玛减弱成一台风(中心风力时速145公里)。10月5日下午,雷达及卫星云图显示,芭玛受大陆干空气及吕宋地型影响,风力跌至时速110公里,香港天文台再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 。芭玛缓慢向东南移动,并登陆吕宋,香港天文台于10月7日凌晨和晚上先后分别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和热带低气压。芭玛移出吕宋,在10月8日凌晨于吕宋以东近岸水域重新增强为热带风暴 ,并转向西缓慢移动,于中午第三度登陆吕宋北部。其后于吕宋西北部出海,进入南海北部,于10月12日早上登陆中国海南省万宁市,同日晚上于海南岛西北部出海,进入北部湾再度出现爆发性增长,并于翌日增强为强烈热带风暴,吹向越南北部。10月13日晚上,芭玛移动速度减慢至每小时十公里以下,而且稍为增强。 10月14日芭玛发展出一个风眼,同日下午于越南北部登陆,并减弱为一热带风暴。芭玛随后减弱 为一热带低压,并在10月15日凌晨减弱为一低压区。芭玛的路径是由于台风“茉莉”影响导致路径诡异。

影响

本段时间均以二十四小时制东八区时间(UTC+8)为准。

菲律宾

当地发布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三号风暴信号(巴丹群岛省、卡加延省、伊罗戈斯北省、伊罗戈斯南省、高山省、阿布拉省、阿巴尧省、卡林加省、伊莎贝拉省北部)10月1日下午,集结于菲律宾萨马岛东面约440公里处的芭玛,其中心风力已达至时速195公里,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遂于当日17时向5个省发布一号风暴警告信号。及后截至10月3日16时,菲律宾共9个省或地区改发第二高的3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另6省/地区改发2号信号,及4个省维持1号信号。菲国东部岛屿天气已开始转坏,官员表示,菲律宾刚刚受凯萨娜重创,现在又要担心出现新一轮灾情,会做好防御应对措施。香港天文台亦在1日21时发出的船舶天气预报,对巴林坦海峡作出飓风警告;在23时,芭玛集结在马尼拉之东北偏东约410公里,预料向西北移动,时速约16公里,大致移向吕宋北部。

菲律宾气象官员10月3日指出,芭玛(Parma)台风已经稍微减弱且转向,对还未从前次严重风灾中复原的马尼拉与周边灾区威胁减轻。气象局发言人克鲁斯(Nathaniel Cruz)在电台访谈中表示:“好消息是,台风芭玛对灾区的威胁已减轻。”当地称芭玛台风为布拉万(Pepeng)。气象局说,超级台风芭玛行径方向转向吕宋岛最北边。凯萨娜台风上周才重创马尼拉及其周边地区,造成近300人丧生。芭玛台风紧接着来袭,菲律宾早已做好万全准备。克鲁斯表示,马尼拉与附近区域的暴风警报已经解除,不过仍会有轻微雨势。

芭玛10月3日下午登陆卡加延省,造成严重破坏,南面的伊莎贝拉省亦满目疮痍,强风掀开屋顶、吹断电缆,把树木连根拔起,军警坐橡皮艇从水浸地区救出居民。芭玛的移动路径稍为转向北,将穿越吕宋北部,对首都马尼拉的威胁减弱,预料东部及北部沿岸风雨增强,当局加派军警协助居民疏散。总统阿罗约宣布全国进入灾难状态,截至10月22日6时,全国最少证实438人罹难、另50人失踪,超过6,000间房屋被完全摧毁,1万7千人需紧急疏散,总受灾人数超过443万。

台湾

当地发布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海上陆上台风警报(警戒地区为恒春半岛、巴士海峡、东沙岛海面、台湾东南部海面及台湾海峡南部)

2009年10月3日 05时30分,台湾交通部中央气象局发布海上台风警报。

防灾方面

 10月3日,八八水灾灾害殷鉴不远,芭玛台风又步步逼进,台湾中央灾害应变中心指示,对于莫拉克台风期间受损的河堤、海堤等设施,立即采取抢险工程。依中央灾害应变中心公布的“幕僚作业各机关因应芭玛台风应变作为”,还包括对于八八水灾灾后交通中断地区,应宣导民众储备3天粮食及饮水,并规划空中运补。对于河川漂流木如有影响桥梁、河川行水等安全者,应立即处理,避免冲击河堤、桥墩等设施,造成严重危害,并将处置情形回报中央灾害应变中心。另外,对于各项进行中的工程,都应加强防台准备措施,避免造成二次灾害,尤其应注意捷运施工工地,防止施工所造成的防汛缺口造成市区淹水灾情。在莫拉克台风吹袭时严重淤积的高屏溪上游荖浓溪六龟乡新威河段,水利署第七河川局发包疏浚工程赶工,10月3日砂石车穿梭河床便道。

10月3日,因应台风来袭,嘉义县阿里山乡已成立灾害应变中心,部份村落列入强制撤离区域,来吉村已召集村民开会,确定10月4日08时00分以后开始撤离,村内四百多人将迁至安全场所,不再滞留山上。根据阿里山乡公所民政课长杨清一表示,嘉义县阿里山乡的来吉村列为土石流列管区,所以公所忙着与村长连系,一早就召集村民开会,商讨迁离事宜,村内有427人,确定10月4日08时00分起进行撤村行动,不过如果大雨提早到,居民将提早撤离,将先撤到水上中庄营区安置。

10月3日,芭玛台风来势汹汹,在莫拉克台风受创严重的屏东县,所属雾台、三地门、来义等山地乡的居民,陆续打包轻便行李撤离下山。莫拉克台风过后,这些山地乡的联外道路柔肠寸断,部分道路至今仍未修复,大部分居民已撤离至国军营区安置,但在雾台德文村、来义村仍有约2、300名居民留在山上。三地门乡长包水生上午表示,清晨接获中央、屏东县政府的指示,要求仍留在山上的德文村等居民撤离下山,已通报居民撤离,并协助派车载运老人家下山。包水生说,由于莫拉克台风受创严重,撤离下山的居民都只是打包一些随身衣物的简便行李,将于天黑前陆续撤离下山,乡公所将先安排安置在三地门乡的活动中心。协助防、救灾的国军海军陆战队,上午也派驻多名官兵进驻三地门乡的活动中心、潮州忠诚营区等安置中心。

10月3日,芭玛台风外围环流可能会自10月4日起影响台湾,农委会呼吁农民尽早防范,稻米应增高田间水位及尽速采收收获期蔬果,并密切注意台风动态,以减少农作物灾害及财产损失。台湾中央气象局清晨发布中度台风芭玛海上台风警报,外围环流自10月4日起将逐渐影响台湾地区,农委会上午表示,芭玛台风可能会对稻米、蔬菜及水果等农作物造成损害,呼吁农民朋友尽早采取防范措施及密切注意台风动态,以减少农作物灾害及财产损失。

10月3日,芭玛台风来势汹汹,“国军”动员随时投入救灾。“国防部”次长黄奕炳表示,“国军”分5个作战区加上离岛,动员兵力3万4584人。另外,第一应变队兵力800人、第二应变队兵力1200人。黄奕炳今天参加中央灾害应变中心记者会做以上表示。有媒体质疑“在不了解灾情下,贸然深入灾区恐增加救灾困扰”。黄奕炳表示,相较莫拉克风灾林边救灾,这次县市应变中心指挥官官阶提升为中校,提高研判处置协调能力,且兵力采梯次应变投入救灾,重点乡镇还派驻有联络官,配合作战区高阶情报、后勤、后备幕僚研判,都可以减少灾情误判。至于区分的5个作战区兵力,黄奕炳表示,第三作战区负责北部地区,投入兵力1万2795人,其中前推兵力有3160人,规划收容灾民安置营区37处,收容能量1万7320人。第五作战区负责中部地区,投入兵力7765人,其中前推兵力1226人,收容灾民安置营区14处,收容能量2470人。第四作战区负责南部地区,投入兵力6497人,其中前推兵力1478人,灾民安置营区54处,收容能量1万9930人;第二作战区负责东部地区,兵力2387人,其中前推兵力1895人,收容灾民安置营区8处,收容能量1880人。另外,离岛的金防部投入兵力1987人、马防部1480人、东引指挥部652人。应变队兵力布置部分,黄奕炳说,第2、3、4、5作战区第一应变队兵力各200人、第二应变队兵力各300人,合计兵力2000人。山区特战兵力预置部分,预置地点共16处,其中第三作战区4组、24人;第五作战区11组、66人;第四作战区2组、12人,合计17组、102人。

交通方面受到芭玛台风影响,10月3日部分航空及海运交通受到影响,航空部分,合计取消十五个班次,包括:一班北竿往台北,一班松山往南竿,三班往返台东兰屿,一班台东往返绿岛,一班松山花莲,一班金门嘉义,一班金门台中,一班金门高雄,一班金门松山,一班恒春松山。都是受到天候影响。海运部分,台马轮取消今天一航次基隆-马祖,台华轮取消明、后两天共四个航次高雄-马公,丽星邮轮取消明天出发基隆到那霸四天三夜的行程。另外,富冈往返绿岛间,10月4日取消五个航次交通船。

灾情方面台湾海峡受芭玛环流影响,一艘巴拿马籍货柜船,由高雄前往马尼拉途中,10月4日傍晚在澎湖西南遇到恶劣天气沉没,最少证实1人丧生、10人失踪,两岸搜救人员救起缅甸籍船长及两名船员,香港政府飞行服务队亦派出直升机协助搜救。高雄港务局说,出事的银海号货柜轮,排水量1,300多吨,由台湾船公司代理,当日中午驶离高雄,港务局于该日傍晚,接获货柜轮发出遇险求救信号,随即展开陆空营。至于台湾陆上则多处下大雨,台东一名44岁人士渡过溪流时,被暴涨的溪水淹死;宜兰三星乡累积雨量达900毫米,当局强制撤离低洼地区居民,宜兰县10月6日继续停工停课。芭玛台风一直至10月14日,依然对台湾造成影响,持续徘徊在南海使水汽北上,配合东北季风吹袭的共伴效应,已让台湾迎风面的东北部宜兰和花莲连日降下大雨,10月12日宜兰局部地区停班或停课。

香港

在10月3日16时,台风芭玛集结在北纬17.9度,东经121.9度附近,其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约为每小时145公里,预料芭玛向西北移动,时速约12公里,大致移向香港东南方1000公里的吕宋海峡和翌日香港邻近海域有暗涌。在23时,台风芭玛集结在马尼拉以北约430公里,预料在未来两三日于该区附近徘徊。

虽然芭玛早已经于10月4日早上至中午时分已经进入香港800公里范围内,并曾一度于香港约600公里处略过,可以使香港发出一号戒备信号,但由于芭玛暴风圈于进入吕宋海峡后,随即受到中国大陆的东北季风和另一热带气旋茉莉的共同影响,暴风圈的雨云和结构变得涣散,强度也明显减弱,不会为香港做成影响。加上芭玛移动路径相当飘忽,而且有明显向南移动的趋势,离开香港的热带气旋警戒范围,所以香港天文台一直没有为此发出警告。但当局估计芭玛在吕宋北部略过后,会再度与迫近的茉莉出现藤原效应,转向西北方向移动,进入南海,届时香港风势会受东北季风的共同影响下会显著增强。但由于芭玛在吕宋西北沿岸登陆后,再采取一个向东的方向略过吕宋的山脉,使中心强度再度减弱,其后芭玛再转向西移动,再一次略过吕宋的山群,但因芭玛竟然能一直维持于热带风暴的强度进入南海,故香港天文台预计在芭玛和东北季风的共同影响下,华南沿岸会变成有雨和大风的天气。

在10月10日16时,芭玛集结在东沙之东南偏南约320公里,预料向西移动,时速约12公里,穿越南海北部,大致移向海南岛。虽然芭玛的中心早于10月8日晚上再度进入了香港800公里范围内,但其暴风圈受中国的东北季风影响,雨带却一直只影响南海中部,华南沿岸仍然大致天晴和干燥,惟在在东北季风及热带风暴芭玛的共同效应下,华南沿岸风势逐渐增强,由于主要影响香港仍旧是东北季风,故天文台在10月11日2时50分发出了强烈季风信号,与2007年的台风利奇马情况相似。在同日5时,芭玛集结在东沙之西南偏南约310公里,预料向西移动,时速约12公里,穿越南海北部,大致移向海南岛。在16时,芭玛集结在海口之东南约400公里,预料向西北偏西移动,时速约14公里,穿越南海北部,大致移向海南岛。

中国大陆

当地发布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台风蓝色预警信号(海南省) 芭玛10月12日早上登陆万宁市北部沿海地区,海南西北部吹强风,五指山以北普遍地区雨量介乎100至300毫米,其中临高博厚镇雨量超过450毫米。芭玛吹袭海南期间,4名渔民在东澳镇出海收网时因渔船翻沉而堕海,其中3人死亡、1人失踪,3万多人需疏散到安全地方,受灾人数超过163万,经济损失超过2.3亿元人民币。

越南

在10月13日08时,强烈热带风暴芭玛集结在河内之东南偏东约160公里,预料向西缓慢移动,穿越北部湾,大致移向越南北部。芭玛已经在10月14日下午于越南北部登陆,并减弱为一热带风暴。在17时(UTC+7),芭玛集结在河内之东南约100公里,预料向西缓慢移动,并逐渐减弱。芭玛随后减弱为一热带低气压,并在10月15日凌晨5时前再进一步减弱为一低压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2: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