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塔瑞村
释义

概况

塔瑞村地处江西省景德镇乐平市郊,截止到2007年全村有342户。土地肥沃,水质优良,空气清新,经农业部门测定,土壤水质、大气均为优质,没有污染。借助毗邻乐平城区的区位优势,塔瑞村把农业发展目光盯在乐平市民的菜篮子上,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

截止到2007年8月,塔瑞村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800多亩,年产1.2万吨,产值1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80元。这个村先后被乐平市确定为“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莴笋、芹菜被农业部定为无公害产品。

经济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塔瑞村实施以农业蔬菜基地建设为中心的名牌带动战略,加快了传统蔬菜种植的转换,引发了菜农观念的转变。他们确定了新的战略,通过基地化建设形成自己的特色,创出自己的品牌,再依靠名牌带动市场,使蔬菜向良性循环发展。他们在加强管理、扩大规模、提高品牌、检测包装、拓宽销路上做足了文章:

———连续10年实施蔬菜大棚建设。1997—2007年10年来,全村蔬菜种植户全部实施了大棚蔬菜、阳光温室,成为赣东北地区最早实施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基地。

———利用市、镇、村三级技术体系、示范体系推广了综合病虫害防治、控制农药残留等20多项无害生产技术。

———成立了村“蔬菜协会”,吸收156名蔬菜种植大户,由“蔬菜协会”统一制定了蔬菜生产技术标准、无公害蔬菜生产操作规程以及蔬菜质量等级标准和加工、包装、运输等标准。

———成立了村级农产品检测点,购置了无公害农药快速检测仪器,按照国际标准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蔬菜各项残留标准实施定性、定量检测,保证了蔬菜在产前、产中、产后都能得到无害化技术指导,形成了无公害生产的检测和监控网络,产地蔬菜检测率达到90%以上,检测手段和覆盖率达到了赣东北地区领先水平,使塔瑞蔬菜成了“免检产品”。

让农民唱主角,以产业为支撑

所谓“依靠农民”,就是在机制上、方法上做文章。一是多“造血”少“输血”,使其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二是变“要我富”为“我要富”,使农民获得致富发展的内在动力。

2000年前,塔瑞村的村民全部都种植常规蔬菜,效益不是很明显。村民吴发达、吴发宝自费到山东寿光学习,回村后也盖起了大棚蔬菜,效益就凸现出来了,接着,全村就有几户、十几户、上百户发展大棚蔬菜,2005年后又兴起了“无公害蔬菜”,效益一年比一年好,蔬菜品种从过去的十几种,发展到2007年的几十种。所谓“引导农民”,就是把选择权交给农民,村里只是提供一定的扶持,鼓励农民创业致富,着力点是带动农民自我发展。

———建立蔬菜定点科研基地,同省、市、镇农业部门进行联姻,配备7名专职技术员,使引进的品种和推广科研成果成为实验一步到田头,繁育出来的辣椒、莴笋、芹菜等优良品种都销售到了省内外许多地方。为提高村民的科技素质,村里还举办了科技夜校,每年定期举办三次技术培训班,邀请专家、技术人员讲课。

———在信贷上由村委会、蔬菜协会提供担保,同时建立村蔬菜发展基金会。种植户吴明祥看到别人用暖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效益好,自己也想发展大棚蔬菜,但缺少资金。在村委会和村蔬菜协会的帮助下贷了几万元款建起了三个大棚,到2007年不仅还清了贷款,家里还有几万元的存款。

村里的扶持带动了农民的创业热情。到2007年,全村家家户户在蔬菜种植上都显山露水,各具特色,山地开发、水面开发种养殖户50户,还有创办家具厂、外出做生意搞经营的达100多户。

实行产业化经营,构筑农业产业链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塔瑞村通过实行蔬菜产业化经营,把生产和销售紧密结合起来,构筑了一条带动力较强的农业“产业链”。实行“协会+农户+基地”,协会包技术、包品种、包销售,农户包种植、繁育,农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种植,没有后顾之忧。

基层组织建设

2007年以来,乐平以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切入点,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围绕民主管理,实行廉政建设;二是通过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实行资金、账目双代理,狠抓制度建设落实;三是突出党员干部教育,充分发挥廉政典型示范作用,运用身边案例进行强化教育;四是密切联系群众,制定了信访举报指南,部门单位、乡镇、村级领导的电话号码向群众全面公开,引导群众依法有序上访;五是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六是实行晋类达标考核。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亮点频现,基层干部群众关系融洽。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9: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