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所有制结构 |
释义 | 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不同所有制形式在一定社会形态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它所反映的是各种所有制的外部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首先体现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上。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其所有制结构必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制度上的基本特征。 新中国所有制结构的变革 可粗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这个阶段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生产资料所有制片面追求“一大二公”,认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越纯越好。 第二阶段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十四大召开。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提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逐步走上历史舞台。 第三阶段是中央十四大大召开之后。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市场为基础对资源进行配置,决定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性和多样性,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