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孙铭传 |
释义 | 孙铭传个人介绍孙铭传(1905-1997)浙江诸暨人。字守拙,号子潜。后改名孙大雨,生于上海。新月派诗人、著名的文学翻译家、莎士比亚研究专家、教授。民盟成员。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曾先后在美国达德穆文学院和耶鲁大学研究院学习英国文学,回国后历任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中央政治学校英语教授兼主任。1920年开始发表作品。一生坎坷,在两次牢狱之灾中,他先后翻译了莎士比亚的五部著作,又完成了《屈原诗英译》、《古诗文英译集》、《英诗选译集》。为开展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终年92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译著剧本《黎琊王》([英]莎士比亚著),长诗《安特利亚·特尔·沙多》,译注《哈姆莱特》、《奥赛罗》、《麦·克白》、《风暴》、《冬日故事》、《康忒勃垒故事集·序》等。 孙铭传工作经历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成立,文学家、教育家杨振声出任校长,他采取“兼容并包、民主办学”的方针,广聘专家、学者来校任教。由于杨振声与新月派的渊源关系,在所聘请的学者中,又以“新月派”人物最多,故有“新月包办青大”之说。闻一多任文学院院长兼文学系主任;梁实秋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1933年下学期,孙大雨接到梁实秋的聘书,任外文系教授,开设英国文学课。梁实秋是孙大雨的清华学长,二人又是“新月派”的同仁。孙大雨来青岛后住在登州路,在莎士比亚翻译问题上,与梁实秋产生了分歧。梁实秋认为以散文体翻译,孙大雨认为以诗体翻译,各持己见。孙大雨还在课堂上对梁实秋的散文体翻译提出了批评。一学期终了,孙大雨没有接到聘书,离校赴浙江大学任教。 孙铭传个人成果孙大雨在校虽然只有一个学期,但并非没有作为。在教学之余,他翻译了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和罗伯特·勃朗宁的长诗《安特利亚·特尔·沙多》。 孙大雨晚年在《暮年回首——我与梁实秋先生的一些交往》一文中,回忆了国立青岛大学期间与梁实秋就翻译文体之间的分歧。他说:“在青岛期间,梁先生就向我表示了他有翻译莎翁全集的雄心壮志,但他与我讨论中却认为:莎剧有严谨格律的每行五音步的素体韵文(他称为‘无韵诗’),用中文无法移植。 “当时都是因为年轻,涉世不深,我在课堂上也随意批评了梁先生所认为的中文无法移植莎剧五音步素体韵文的观点,传入了他的耳内后,遂引起了梁先生的不快,于是有了学期结束后不再发给我聘书的结果。现在客观地来看这件事,只能归结于当时双方都是年少气盛的缘故。” 孙大雨一生中,先后翻译了八部莎士比亚的著作,又完成了《屈原诗英译》、《古诗文英译集》、《英诗选译集》,为开展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和莎士比亚研究专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