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孙烈臣公馆 |
释义 | 沈阳“孙烈臣公馆”旧址,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大北关街36—1号,现为大东区政协办公用房。被沈阳市文物局立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2008年被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孙烈臣,原名孙久功,字占鳌、赞尧,清代同治十一年(1872年)出生,祖籍河北省乐亭,徙居辽宁省义县大榆树堡子村,后定居黑山县北老河深屯,世代以染业为生。孙烈臣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好学尚武,贩马学枪,为人看宅护院。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沙俄强占辽宁,盛京总督增祺被迫出走,受到富户赵文清款待。翌日,赵文清邀表兄孙烈臣一道,护送增祺。不久,增祺调任徐州,提拔孙烈臣为中营帮带、绥靖营哨官。张作霖任统领后,由于征剿叛匪得力,提拔孙烈臣为前路巡防队帮统。1912年,时年38岁的孙烈臣,任东北军54旅旅长,后来任师长、湘东总司令、东北军副司令长官、黑龙江督军兼行省省长;孙烈臣47岁时,被授予陆军上将,相继出任吉林督军兼行省省长、吉林保安总司令。 1922年,直奉大战,孙烈臣战功显赫,出任东北军陆军总部参谋总长,重组部队、举办军校、筹建空军,建立了东北地区第一家兵工厂、奉天兵工厂。据史料记载,孙烈臣共修建了两处公馆,一处在他的故乡,另一处就是位于大北地区的“督军府”。1924年,农历三月二十二,孙烈臣病卒于吉林官邸,年仅52岁。1925年4月,下属及亲属将孙烈臣移送沈阳归丧,当时人称“孙督军坟”。 孙烈臣公馆建于20世纪初,当时占地8953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769平方米,房屋40余间。步入“督军府”,但见院落两进,四周青砖围墙,建筑均为青砖合瓦单檐硬山式。前有门房7间,正中为正门,门枕石、角柱均雕有精美的花鸟人物等吉祥图案,门楣雕有“富、禄、寿、禧”4字,东西6间房屋为倒座,后檐出廊,檐下装饰“倒挂楣子”。是具有保护价值的典型中国传统式四合院优秀建筑。2003年7月,大东区政府出资对现存的主院进行了全面维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