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孙浚良 |
释义 | 孙浚良 孙浚良(LES SUEN) 1975年出生于上海,1984年移居香港,1997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2000年获得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大学院视觉传达系硕士学位,论文为《书的身体The Body of Book -- writing and experiments on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book》。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大学院视觉传达系博士中退。2008至2009年为上海麦肯光明广告有限公司M LAB.总经理。2009年夏天正式成立设计工作室BESPOKE ASSOCIATES,现居上海。 2011年初任《NOT MAGAZINE》主编,五月推出创刊号《NOT MAGAZINE》NO.0 掀起独立杂志新风潮。 曾获温莎牛顿创作奖,香港设计师协会金奖、银奖、铜奖及优异奖以及中岛英树评委奖,CANON 国际数码创作大奖铜奖,并获东京2006及2009 Tokyo Type Directors TDC大奖等。 LES SUEN Born in Shanghai; moved to Hong Kong in 1984. Stayed in Tokyo for six years from 1999-2004. Graduated from School of Design in Visual Communication (Hons),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ong Kong. Suen obtained his MA from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 Tokyo, Japan in 2003. His thesis titled “The Body of Book—writing and experiments on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book” . Appointed General Manager for creative unit M LAB. in McCann Erickson Advertising from 2008 to 2009. Suen officially established a design studio BESPOKE ASSOCIATES in summer 2009. He is now living and working in Shanghai. Suen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designers in China. He has been awarded Silver (1996), Bronze (1996, 2005) and Excellent Awards (1996-2005) in Hong Kong Designers Association. In 2005, Suen won several important awards internationally including Gold Award and Judge’s Award in Hong Kong Designers Association 2007, TDC Award, Tokyo Type Directors Club both in 2006 and 2009. 北京单项街--孙浚良“读书”会 2007年9月获上海《东方早报》文化中国2007年度人物大奖年度设计奖候选人提名,该报的评选方向为入选者必须为2006-2007年度在各自专注的文化生活领域提供了多种不同可能性的新锐精神生活工作者。 最后评选结果将结合网络投票和顾问团以及早报审核意见决出,并在11月举行盛大颁奖典礼。 当年,他在日本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硕士毕业论文是《THE BODY OF BOOK, WRITING & EXPERIMENTS ON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BOOK》,毕业展其中两件作品是“火烧书”和“水溶书”,《供应链管理 — 利丰集团的实践经验》是他为三联书店设计的第一本:用两种UV印GRID的全白封面封底,只有书脊是金色。它成为三联最好卖的工管书。由97年毕业现在,他渐渐成为香港最红的书籍设计师,游走于日本、香港、大陆间,在日本继续他的博士课,在香港接他的设计生意,在国内汕头大学长江设计学院教书籍设计,同时担任三联的设计顾问。 曾于2005年12月4日晚与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老师叶绍麒和香港天窗出版总编辑曾玉英先生共同主持在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演讲厅举办的“汕头旧区重建:记录书籍设计工作坊”成果汇报讲座。 孙浚良:解放书的躯束《号外》-city book review "写作是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你自己的扩张。而记忆的延长有两种方式,一是你自己自身的延长,将你的记忆写下来,便将那一刻放了下来。另外一种记忆的延长则是当读者看完书之后,在读者的身体内不停延伸下去。所以,其实作者是不断的在别人的身体内multiple自己。我觉得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写作的最根本最根本理由。我为何要抒发呢?只因为我寂寞,因为我alone。所以我要放下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你明不明白也好,我只是想留下一些记号。所以说得难听点可以等如自渎." 书在les的眼里被分成三部分: 内容、书脊、页面。内容是书中的文字和图画,可以理解为作者的声音,他要对读者说的东西。书脊和页面是身体,书脊是骨架,页面是肌肤。书脊的作用是确定书的轮廓和体积。 整个身体给予读者的是一种materiality, 而这个materiality加上声音就是书的三个部分构成的总和。经过fold 和cut,就会出现turning page。 读者通过阅读,得到一个阅读空间,就作者而言,他的是写作空间,而阅读空间比写作空间要大得多。这个阅读空间是怎样来的呢?它经过了”书”这个系统,出来在读者面前就成了作者的body和gesture,也就是作者的声音。 如果所有的书的formal都是一样的话,那么所有人得到的gesture都会一样的。 les的解构重点是他要改变书的formal。 如果在这个书写空间中,随便改变了某一个部分,比如在最根源的地方改变书脊的话,将整个书脊抽走,无书脊,内容和页面便会collapse。这样就是影响到读者得到的gesture. 是谁规定了书都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模样? 自从1455年2月23日,当时的印刷技术-活版印刷就决定了2006年今天我们手中的书的模样。阅读形式和技术将书的form固定,也将我们写作的形式固定了。这就是les说的“书的暴力”。 所以书要解放,书要重生。internet其实也是书的一种形式,书作为一件物体,同一件衫一只杯一样,姑勿论它是订起来的,还是散开的,其实那种物质本身就是一种概念,这正正是internet做不到的。 “老实说,你怎样才会相信这个世界?就是要将这里所有的电关了,你还可以摸到你,这就是世界。其他的,都是concept而已。为什么我那么喜欢书,是因为我相信当有一日停电的时候,我点起蜡烛我还可以看到摸到。这个物质是实在的,而且有重量。” 孙浚良评书 孙浚良说:“《蕴——路易十三当代名家籍》不是一本人们以前所认识的书,它没有装订,没有形而上的书的形态,每一个外壳内有不同的身体内容,让人们意识到,阅读不是平面的是立体的。人们拥有这本书就拥有了一个系列,可以是一个当代艺术文化的图书馆,一个艺术收藏品,一个精神理念的传承。” 孙浚良加入麦肯光明广告公司 麦肯世界集团大中华区CEO彭德湘先生于三月初正式宣布麦肯“out of context”创意团队M-Lab成立。 新聘任的孙浚良先生出任M-LAB总经理。 M LAB.到底是什么呢?关于这点,M LAB.的网页上是这样介绍的:它是一个叫做M的实验空间,如果你是个科幻迷,我们不反对你想象里面有很多穿著白色无菌衣的研究人员。总之,M是个代码,M有多种身份,M代表多种观念,我们在此试验并实践这些观念。 如今,M LAB成立已经有五个多月时间,les suen带领着他的精英团队出产了第一期的以M LAB.为名的《M LAB.ISSUE NO.1 MOLECULE》。 相信接下来在les suen的带领下,M LAB.将会出现更多更好的大家意想不到的精品。无论是关于设计还是广告,甚至生活,关注这个团队,能够的到的是无限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