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孙峻 |
释义 | 1 三国时期历史人物孙峻(219-256),字子远,中国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官至丞相、大将军。孙坚弟弟孙静的曾孙。在除掉最大的敌手诸葛恪后成功掌控吴国的大权,死后由堂弟孙綝继承官位。吴景帝孙休在位时,孙綝被诛,孙峻、孙綝二人也被从孙氏宗族谱中除名。 ◎ 基本资料孙峻字子远 生卒 219—256(38岁) 终属 吴 籍贯扬州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 官至 丞相大将军 督中外诸军事 假节 富春侯 父亲 孙恭兄弟 孙綝 相关人物 孙权,孙亮,诸葛恪,孙鲁班,吕据,滕胤 ◎ 人物概况(一)历史概况 吴丞相、大将军。孙坚弟静之曾孙也。孙恭独子。少便弓马,精果胆决。孙权末,徙武卫都尉,为侍中。权临薨,受遗辅政,领武卫将军,故典宿卫,封都乡侯。太元元年,权寝疾,诣都,留为太常,与诸葛恪等俱受遗诏辅政。孙亮即位,加卫将军。峻既诛诸葛恪,迁丞相大将军,督中外诸军事,假节,进封富春侯。后梦为诸葛恪所击,恐惧发病死,时年三十八,以后事付孙綝。(二)演义概况 吴丞相、大将军、孙静曾孙。初为诸葛恪夺军权,峻暗恨之。恪专权,峻与滕胤谋,於酒席诛恪,以功封丞相、大将军。后病死,以后事付孙綝。 ◎ 历史年表孙权末,徙武卫都尉,为侍中。 权临薨,受遗辅政,领武卫将军,故典宿卫,封都乡侯。 既诛诸葛恪,迁丞相大将军,督中外诸军事,假节,进封富春侯。滕胤以恪子竦妻父辞位,峻、胤虽内不沾洽,而外相包容,进胤爵高密侯,共事如前。 五凤元年,吴侯英谋杀峻,英事泄死。五凤二年,魏将毌丘俭、文钦以众叛,与魏人战於乐嘉,峻帅骠骑将军吕据、左将军留赞袭寿春,会钦败降,军还。 是岁,蜀使来聘,将军孙仪、(孙邵綝恂)〔张怡、林恂〕等欲因会杀峻。事泄,仪等自杀,死者数十人,并及公主鲁育。 峻欲城广陵,朝臣知其不可城,而畏之莫敢言。唯滕胤谏止,不从,而功竟不就。 其明年,文钦说峻征魏,峻使钦与吕据、车骑〔将军〕刘纂、镇南〔将军〕朱异、前将军唐咨自江都入淮、泗,以图青、徐。峻与胤至石头,因饯之,领从者百许人入据营。据御军齐整,峻恶之,称心痛去,遂梦为诸葛恪所击,恐惧发病死。 ◎ 三国志.孙峻传孙峻字子远,孙坚弟静之曾孙也。静生皓,皓生恭,为散骑侍郎。恭生峻。少便弓马,精果胆决。孙权末,徙武卫都尉,为侍中。权临薨,受遗辅政,领武卫将军,故典宿卫,封都乡侯。既诛诸葛恪,迁丞相大将军,督中外诸军事、假节,进封富春侯。滕胤以恪子竦妻父辞位。峻曰:“鲧、禹罪不相及,滕侯何为?”峻、胤虽内不沾洽,而外相包容,进胤爵高密侯,共事如前。峻素无重名,骄矜险害,多所刑杀,百姓嚣然。又奸乱宫人,与公主鲁班私通。五凤元年,吴侯英谋杀峻,英事泄死。 二年,魏毋丘俭、文钦以众叛,与魏人战于乐嘉,峻帅骠骑将军吕据、左将军留赞袭寿春,会钦败降,军还。是岁,蜀使来聘,将军孙仪、孙邵綝恂等欲因会杀峻。事泄,仪等自杀,死者数十入,并及公主鲁育。峻欲城广陵,朝臣知其不可城,而畏之莫敢言。唯滕胤谏止,不从,而功竟不就。 其明年,文钦说峻征魏,峻使钦与吕据、车骑刘纂、镇南朱异、前将军唐咨自江都人淮、泗,以图青、徐。峻与胤至石头,因饯之,领从者百许人入据营。据御军齐整,峻恶之,称心痛去。遂梦为诸葛恪所击,恐惧发病死,时年三十八,以后事付綝. ◎ 孙家辈分大乱东吴的权臣孙峻,是孙坚的弟弟孙静(孙权的叔叔)的曾孙,此人不仅“素无重名,骄矜险害,多所刑杀”,而且还“奸乱宫人,与公主鲁班私通”。这位鲁班公主是孙权的长女,乳名大虎,是个极厉害的女人,她与孙峻私通,害死自己的妹妹小虎。从辈分上排,她比孙峻高一辈,应该是孙峻的堂姑妈。 孙权有多位夫人,其中一位徐夫人,她的祖父叫徐真,是孙权的姑父(孙坚的妹夫)。以辈分论,徐夫人应该是孙权的姑孙,比他小一辈。孙权的儿子孙休,夫人姓朱,是东吴大将朱据的女儿,她的生母却是孙休的姐姐鲁育公主(孙权的小女,乳名小虎)。从辈分上说,这位朱夫人乃是孙休的外甥女。而孙休后来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朱据的孙子朱宣,从朱宣的角度说,他娶了自己祖母(鲁育公主)的侄女,也就是比他高一辈分的姑妈。黎东方先生《细说三国》中有三篇讲述曹、刘、孙三家家事的文章,这是以往谈论三国历史都忽视的题目,这三家中,刘家最简单,曹、孙的家庭比较复杂,相对而言,孙家最复杂,黎先生却将之梳理得条分缕析,一清二楚,但对孙家中的这层辈分大乱的关系,却未特别瞩目。 ◎ 宫廷政变之启示孙峻在孙权死前力保诸葛恪上台,等到诸葛恪权重倾主,危害到他利益的时候,他又支持孙亮把这个诸葛恪于召见时杀掉。孙峻死后,东吴宫廷仍然处于你争我夺的频繁杀戮之中,吴国后期政局如此混乱,可以说是孙权晚年执政时埋下的祸根。 孙权自公元229年即皇帝位后,迁都建业;公元230年,不听谏阻,派甲士万人渡海,求夷州、澶州不毛之岛,追求功业,公元233年与辽东公孙渊通好,企图联盟反魏,结果事与愿违。然后,又不顾国力,频繁向魏发起进攻。从这时起,都在表明他由清醒走向昏聩,由振作走向没落,由建设这个政权走向毁灭这个政权,在中国皇权政治中,除极个别的高龄皇帝外,大多数都难逃脱愈老迈愈昏庸,愈糊涂愈祸国殃民的必然规律。由于魏、蜀持续近十年的战争,江东暂处局外,又加之有长江天险和陆逊等将帅主军,孙权得以偏安一隅。于是,他活着的时候,这些矛盾虽然暴露,但不至于酿成灭国之祸,等到他死后,内乱一起,自然是国无宁日了。宗室孙峻是在孙权死前力保诸葛恪上台的干将,等到诸葛恪权重倾主,也危害到他利益的时候,他又支持孙亮把这个诸葛恪于召见时杀掉。一番血腥味尚未消除,孙峻死后,他弟弟孙綝开始专权,孙亮亲政以后,受不了这个孙綝,要除掉这位重臣,事泄,他也被废了。随后,孙休接位,不久,这位吴主又演出杀诸葛恪那一幕戏,把孙峻干掉了。诸如此类的宫廷之乱,都是孙权埋下的祸根。在三国中,宫廷内部的血腥屠杀记录,吴国堪称冠军,这绝不是“碧眼儿”盛时所能预料的。 孙权自己也是非常明白的,他说过:“子弟不睦,臣下分部,将有袁氏之败,为天下笑!”但他统治的这个吴政权,到了他的晚年,还是走上了袁绍这个家族内乱、自取灭亡的道路。一个知道悲剧发生的原因,却不能避免这悲剧发生的人,恐怕倒是真正的悲剧了。 ◎ 药酒的起源吴王孙亮和心腹孙峻设计谋杀大臣诸葛恪,最后得逞,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他们请诸葛恪赴宴,宴会中设酒,诸葛恪怀疑有毒而不饮。孙峻看出他的顾虑,就说:“将军身体不甚健康,一定有经常饮用的药酒,何不取来饮用。”诸葛恪正中下怀,于是便饮自制的药酒。酒过数巡,伏兵四起,诸葛恪还是不免一死。由此可见药酒的起源很早,这个故事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诸葛恪刚刚战败回来,并未患病,但确常饮药病,想必这种药酒定是身体虚弱者常饮的补酒;这种酒能在宴会上饮用,必然不太难入口;这种宴会上饮自备药酒的事当时已非罕见,否则,诸葛恪怎敢在吴王的宴会上饮此种酒?因此,我们可以说,三国时常服药酒已较流行,这种药酒的味道偏向于酒而药味较淡,可于宴会上饮用。这是酿酒和泡制药材的方法都有了提高和发展的结果。药酒的普遍流行也可说是饮食疗法和药物学的一种成就。 ◎ 历史评价《三国志》:①精果胆决;②峻素无重名,骄矜险害,多所刑杀,百姓嚣然;③峻、綝凶竖盈溢,固无足论者。
2 清朝历史人物◎ 简介孙峻,字耕远,监生,家住重固孙家圩,清代嘉庆年间人。 ◎ 人物生平生于世代农家,从长期农业劳动中,摸索出一套修筑圩堤塘岸防御水灾的经验。他尽心尽力地修筑本村圩岸,使水涝之年,庄稼不受其害。嘉庆九年(1804年),本县遭受水灾,好多低田被掩,颗粒无收,农民病饿而死的极多,孙峻十分悲愤,遂根据自己修筑圩岸的经验,写了《筑圩图说》一书,语言通俗,切合水乡实际,为当时农家所需。同治八年(1869年),知县陈其元看到此书认为“议论明确,筹划尽善……利害有论,形势有图,……洵属阅历有得之言。”乃捐俸刻版印行,分发各州县。 3 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