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孙丰月 |
释义 | 孙丰月,男,1963年6月生,1984年6月武汉地质学院本科毕业,现任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院长,全面负责学院各项工作。任吉林大学地质学学科学位分委员会副主任、地球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目前主要从事矿床学和矿产普查与勘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至2008年6月出版教材3部,专著2部,公开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50篇,先后主持完成或正在进行科研项目20项。 个人简历1987年6月武汉地质学院硕士毕业,92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博士学位,95年4月被聘为教授,98年3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受国家派遣赴澳大利亚西澳大学作访问学者。受聘为教育部地矿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0—2005, 2006—2010 )、国际矿床成因协会会员、中国黄金学会地质学术委员会秘书长(1997—2003),《矿床地质》、《吉林大学学报(地学版)》、《地质与勘探》、《世界地质》、《黄金》、《地质与资源》、《资源与产业》等科技期刊编委。 1980.9-1984.6 武汉地质学院本科学习, 金属与非金属矿床学专业; 1984.9-1987.6 武汉地质学院硕士研究生, 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 1987.6-1989.9 河北地质学院地质系任教, 89年4月被聘为讲师,88年1月筹建河北地质学院青年地质学会并任理事长; 1989.10-1992.1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研究生, 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 1992.12-1995.3 长春地质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地质学)研究学习; 1995.4-至今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其中1998年3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1999年被任命为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受国家派遣赴澳大利亚西澳大学作访问学者 科研项目1. 得尔布干满洲里地区银、铅、锌、铜矿床成矿规律及预测研究,地矿部“九五”攻关 1996-2000,项目负责人, 结题 2. 山东招远市北截金矿矿化规律及靶区预测,横向项目,1999-2000,项目负责人,结题 3. 北京市平谷县万庄金矿成矿远景及深部定位预测,横向项目,1999-2001,项目负责人,结题 4. 西伯利亚、南部、中国东北、蒙古、日本主要矿床、成矿作用及大地构造,多国合作项目,1997-2001,项目骨干,结题 5. 国土资源部创新人才资助项目,国土资源部,1998-2000,项目负责人,结题 6. 山东玲珑金矿灵山沟矿区金矿潜力评价及矿体定位预测,横向项目,2000-2002,项目负责人,结题 7. 山东招远市金岭金矿埠南矿区、山上原家矿区金矿化富集规律及靶区预测,1999-2002,横向项目,项目负责人,通过山东省科技厅鉴定,探获黄金矿石量31.21万吨,金属量2138kg,获中国黄金协会2004年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8. 青海—新疆东昆仑成矿带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综合研究,国家地质大调查项目,2001-2003,项目负责人,被中国地质调查局2003年评定为“优秀级” 9. 东昆仑成矿带重大找矿疑难问题研究,国家地质大调查项目,2003-2006,项目负责人,在研 10. 青海省东昆仑成矿带矿产资源综合调查(200310200012),青海省国土资源厅,2003-2005,项目负责人,在研 11. 青海东昆仑、北巴颜喀拉地区金-多金属控矿地质条件及重要成矿区(带)找矿潜力评价,青海地矿局,2004-2005,副负责人,结题 12. 内蒙古额尔古纳市虎拉林金矿区矿体富集赋存规律研究,武警黄金第三支队,2005,副负责人,在研 13. 吉林大学“十五”规划教材《矿床学教程》,吉林大学,2003-2005,项目负责人,在研 14. 青海省东昆仑斑岩型铜矿床的成矿性探索研究,青海省地矿局,2005,项目负责人,在研 15. 青海省驼路沟—督冷沟地区钴成矿规律及找矿潜力研究,青海地矿局,2005,项目负责人,在研 16. 黑龙江省嘉荫县乌拉嘎金矿矿产预测,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2006-2008,100万,项目负责人,在研 17. 新疆西昆仑地区成矿条件研究,地质大调查项目,2006-2008,150万,项目负责人,在研 18. 黑龙江七台河市老柞山金矿区中矿带深部找矿,老柞山金矿,2005-2006,42.47万,项负责人,在研 (资料至2008年) 发表论文1. 第一作者,关于脉状热液金矿床成矿深度的思考,长春科技大学学报(全国金矿地质—找矿学术讨论会金矿专辑),2000 2. 第一作者,含金石英脉形成机制新探,长春科技大学学报(全国金矿地质—找矿学术讨论会金矿专辑),2000 3. 第一作者.Genetic implications of Te-minerals in gold deposits in Jiaodong Peninsula, eastern China. Bo-An Jang et al(eds), The 10th Korea-China joint geology symposium on Crustal Evolution in Northeast Asia. 2003 4. 第一作者.Geodynamic evolution of Eastern Kunlun orogenic belt, western China , Sun Ge et al (eds), Proceedings of Sino-German Cooperation Symposium on Paleontology, Geological Evo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Xinjiang, China, 2004 5. 第一作者.Precious ore deposits in De’erbugan metallogenic belt, Inner Mongolia Bo-An Jang et al(eds), The 8th Korea-China joint geology symposium on Crustal Evolution in Northeast Asia. 2001 6. 第一作者.煌斑岩与某些热液矿床关系新探——兼论幔源C-H-O流体的分异演化.地质找矿论丛,1995 7. 第一作者.胶东地区中新生代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4 8. 第一著者.胶东金矿地质及幔源C-H-O流体分异成岩成矿.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 9. 第一作者.试论幔源C-H-O流体与大陆板内某些地质作用.地学前缘,1995 10. 第一作者.太古代脉状金矿床研究的某些新进展.地质科技情报,1995 11. 第一作者.再论胶东西部金矿带划分及其意义.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矿床学专辑),2003 12. 第一作者.自然界存在幔源“类岩浆”吗?中国地质,1995 13. 第一作者.内蒙拜仁达坝银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条件研究,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 14. 第一作者.胶东西部金矿化空间定位机制研究, 胶东金矿地质研讨会论文集,1990 15. 第一作者.山东招远金矿床地质特征、金矿化时空分布及成矿预测,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报),1988,(2) 16. 通讯作者,美国卡林型金矿与我国西部卡林型金矿的异同,地质与资源,2003 17. 通讯作者,青海东昆仑肯德可克钴铋金矿床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地质与勘探,2003 18. 通讯作者,青海东昆仑肯德可克钴金铋矿床成矿条件及成矿机理初探,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4 19. 通讯作者,青海东昆仑肯德可克金-有色金属矿床矿物特征研究,世界地质,2003,(1):50--56 20. 通讯作者,青海驼路沟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地质找矿论丛,2004 21. 通讯作者,区域地球化学中大面积、低浓度分带异常评价——以督冷沟铜钴矿发现为例,地质地球化学,2003,16(3) 22. 通讯作者,山东招远灵山-北截断裂的重新厘定及其意义,地质找矿论丛,2004 23. 通讯作者.地幔流体研究进展.地质科技情报, 2001,20(3):21-26 24. 通讯作者.东南亚北加里曼丹新生代碰撞造山带演化与成矿.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32(2):193--200 25. 通讯作者.马来西亚沙捞越Punda走滑构造及其动力学成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31(4) 26. 通讯作者.额尔古纳地块北缘早古生代后碰撞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科学通报,2005,50(20):2278--2288. SCI检索,英文版:WU Guang, SUN Fengyue, ZHAO Caisheng, LI Zhitong, ZHAO Ailin, PANG Qingbang & LI Guangyuan. 2005. Discovery of Early Paleozoic post-collisional granites in northern margin of the Erguna massif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2005 Vol.50 No. 23 .2733-2743 27. 通讯作者.吉林省东部韧性剪切带特征及其与金银成矿关系.地质与勘探,2004 28. 通讯作者.马来西亚沙捞越邦达、什兰江控矿角砾岩筒构造对比研究及其找矿意义.世界地质,2003 29. 通讯作者.马来西亚沙捞越西部Punda金铜矿床构造控矿作用及找矿意义,地质与勘探,2004 30. 通讯作者.上黑龙江盆地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矿床地质,2006,25(3) 31. 通讯作者.辽东地区后仙峪及翁泉沟硼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现代地质,2007,21(4):645--653 32. 通讯作者.额尔古纳成矿带西北部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岩石学报,2007,23(09):2227—2240.SCI检索 33. 通讯作者. 胶东地区地幔捕虏体中黄铁矿含金性及其意义,黄金,2005,26(11):7--10 34. 通讯作者.山东招远灵山沟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研究,黄金,2007,28(6):13--17 35. 通讯作者.山东招远金岭金矿埠上矿区矿体空间定位机制研究,黄金,2007,28(1):13--19 36. 通讯作者.吉林珲春小西南岔地区重砂金矿物的指示意义,黄金,2008,29(1):16--20 37. 通讯作者.青海北巴颜咯拉山地区浊积岩中金(锑)矿成矿地质特征—以大场—加给陇洼一带为例.黄金,2007,28(9):8--13 38. 通讯作者.内蒙拜仁达坝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矿物特征研究,世界地质,2008(待刊) 39. 通讯作者.青海路沟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世界地质,2008(待刊) 40. 通讯作者. 青海东昆仑乌兰乌珠尔铜矿金属矿物特征及意义,地质与资源,2006,15(3):191--199 41. 通讯作者.Study on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of Gaotaigou borate deposit, south Jilin Province, Journal of Geoscientific Research in. Northeast Asia ,2006,(): 42. 通讯作者.青海东昆仑鸭子沟多金属矿的成矿年代学研究,地质科学,2008(待刊) 43. 通讯作者.青海东昆仑卡尔却卡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世界地质,2008(待刊) 44. 通讯作者.大功率电法在山东招远庄头刘家一带金矿勘查中的应用,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矿床学专辑),2003,33(增):53--56 45. 通讯作者. 青海东昆仑肯得可克钴铋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初探,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矿床学专辑),2003,33(增):47—52 46. 通讯作者.马来西亚什兰江金矿床控矿角砾岩筒构造研究意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矿床学专辑),2003,33(增):41—46 47. 第二作者.胶东西北部山上原家金矿金银矿物组合研究,黄金,2000,21(9):4--7 48. 第二作者. 河南枪马金矿床410脉深部成矿远景预测评价,黄金,2001,22(4):4--7 49. 第二作者(执笔). Northeast China's Mineral Resources Situation and Regional Cooperation, Journal of Geoscientific Research in. Northeast Asia 1999, (1):14—19, 50. 第二作者,基于专家证据权重法的成矿远景区划与评价——以东昆仑地区金矿为例,地质科技情报,2006,25(1):41-46 51. 第二作者. 韧性剪切带向剪破裂的转化与成岩成矿作用,地质力学学报,1997,3(1):38--44 52. 第二作者,胶东地区裸露含金构造的地球化学评价,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35 53. 第二作者,内蒙古虎拉林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黄金,2006,27(10):6—12 54. 第二作者.内蒙古虎拉林金矿矿化富集规律和找矿远景评价.世界地质,2007,26(4):397-402 55. 第二作者.北京市万庄金矿控矿构造类型及控矿特征,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34(2):206—210 56. 第二作者.青海东昆仑成矿带综合选区研究.中国地质,2007,34(6):1101-1108 57. 第二作者.北京万庄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地质科技情报,2004,23(): 58. 第二作者. 基于专家证据权重法的成矿远景区划与评价——以东昆仑地区金矿为例.地质科技情报,2006,25(1):41-46 59. 第二作者.青海大场金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地质意义,矿床地质,2005, 24(3):305-316 60. 第二作者.山东招远金岭金矿埠南矿区1#脉流体特征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4,(3) 61. 第二作者.中生代敦化-密山断裂大规模左旋平移及其对金矿床形成的控制作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2, 62. 第二作者.专家证据权重法及其东昆仑地区的应用,地质与勘探, 2005, 41(4): 88−94. 63. 第二作者.河南灵宝枪马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矿床学专辑),2003,33(增):34--40 64. 第三作者(执笔).山东招掖成矿带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地球科学,1987,(4): 65. 第三作者.基于GIS的区域重磁空间信息集成研究,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 66. 第三作者.马来西亚沙捞越州的矿业及其投资环境,中国矿业,2004 67. 第三作者.脉金矿床深部成矿远景预测评价的石英热爆裂特征填图法,岩石学报,2000.SCI检索 68. 第三作者.蒙古-鄂霍茨克成矿带中段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背景.矿床地质,2006a,25(增刊):51-54 69. 第三作者.青海肯德可克钴铋金矿钴铋金的赋存状态及工艺特性研究,矿产综合利用,2005 70. 第三作者.动力系统转换与分级构造成金机理,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矿床学专辑),2003,33(增):27--33 71. 作者之一. Preliminary metallogenic belt and mineral deposit maps for northeast Asia. 2003,多国合作项目成果。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发表,USGS PUBLISHING WAREHOUSE 72. 第三作者.马来西亚砂捞越州的矿业及其投资环境,中国矿业,2004,(4): 73. 第三作者.流体研究与成矿预测,矿床地质,1997,16(3):278-288 (部分文章未统计) 出版专著和教材1. 金属矿床学,吉林大学内部版,2000,合编 2. 地质专业英语,吉林大学内部版,2004,合编 3. 胶东金矿地质及幔源C-H-O流体分异成岩成矿.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第一著者 4. 矿床学教程,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2006,北京,地质出版社,主编 5. 青海东昆仑钴矿成矿系列研究,2005,北京,地质出版社,第二著者 主要学术思想及认识矿床(体)定位预测研究的思路是,在综合研究各种控矿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矿床类型,结合反映矿化的各种地质、物化探标志,总结矿床(体)的定位机制(尤其是矿化富集中心的确定),开展定位预测,选定靶区并制定施工验证方案。近年来先后为5个面临资源危机或已经停采的金矿山找到了新的黄金储量(包括山东招远金岭金矿、北截金矿、平度旧店镇金矿、北京平谷万庄金矿和黑龙江乌拉嘎金矿),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其中,“山东招远市金岭金矿埠南矿区、山上原家矿区金矿化富集规律及靶区预测”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探获黄金矿石量31.21吨,金属量2138kg(山东省科技厅2002年12月9日鉴定);该项目还获中国黄金协会2004颁发的“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一获奖人)。 流体与成岩成矿提出了幔源C-H-O流体的灾变性分异演化的认识和‘类岩浆’的概念(1995年),研究了幔源C-H-O流体在快速上升过程中的卸载产物及其对成岩成矿的贡献。 ① 界定了幔源C-H-O流体的含义,明确提出幔源C-H-O流体是一种高温高密度的超临界流体,挥发分主要为H2O和CO2,含少量CL、F、S、P及惰性气体组分,溶解了大量的常量和微量元素; ② 幔源C-H-O流体呈快速近等温状态向上运移,从而引发流体的压力骤降, 促使流体迅速达到过饱和,并发生灾变性卸载,分异出粥状硅酸盐流体,为与硅酸盐熔体相区别,而称之为‘类岩浆’,对国际上长期悬而未决的煌斑岩类成因问题提出了全新的解释; ③ 在对胶东金矿研究过程中,论证了该区中生代存在因冷的成熟的洋壳快 速俯冲脱气而引发的幔源C-H-O流体活动,并提出胶东地区与金矿密切相关的壳源花岗岩和脉状金矿均为幔源C-H-O流体活动的产物(1995年); ④ 目前已着手通过实验手段验证流体的溶解、卸载机制及产物。另外,论证提出了石英脉新的形成机制; ⑤ 脉状金矿成矿深度定量计算方面,针对目前人们普遍把成矿深度和成矿压力之间的关系以线性关系来处理、且计算出的深度值明显与实际成矿深度不符的状况,建立了脉状热液矿床成矿深度计算的非线性关系式,解决了热液矿床成矿深度计算中的难题。 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近年来主要研究金、银、铜、铅、锌等矿床的成矿规律,尤其在金矿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方面已取得了新的进展 ① 强调金矿成矿的深源性,首次提出了胶东金矿幔源成矿说,提出了“金的上地幔源区”的概念(1995年);并认为金的上地幔源区与后期构造-岩浆-流体活动联合控制了金矿化集中区的形成与分布; ② 总结了煌斑岩类与金矿床在大的时、空尺度上密切相关,而在小时、空尺度上相互独立的独特时空关系,进而指出煌斑岩不能指导对矿床(体)的直接找寻,而是区域成矿潜力评价的重要标志; ③ 以成矿系列的思想研究区域矿床的共生特点,在胶东地区建立了金和多金属-金银两大成矿系列和十四种矿化型式; ④ 强调区域构造演化对金矿的控制,把胶东地区中新生代区域构造演化划分为三个活动期,金矿成矿系列形成于J2-K1的NW-SE向挤压期,而多金属-金银成矿系列则形成于K2的NW-SE向拉张期; ⑤ 重新划分了胶东地区的金矿成矿带,打破了以往东西向划分矿带的认识,明确了各带之间的无矿间隔,为该区进一步找矿明确了方向。 区域动力学演化① 重新厘定了东昆仑地区地球动力学演化模式,提出并确定了万宝沟群是中晚元古代地幔柱活动形成的大洋玄武岩高原; ②首次在青海东昆仑督冷沟、驼路沟两个地区发现了属于早、中志留纪的蜂巢珊瑚化石,打破了青海东昆仑地区一直不存在志留纪地层的传统观念; ③ 首次提出了东经91°附近的青海、新疆交界处,存在有规模较大的近 南北向构造带,该构造带控制了其内一系列与之有关的成矿作用的发生,是在东昆仑成矿带原有四个东西向成矿带之上又叠加的一个南北向成矿带,东昆仑的成矿带“4+1”的新的划分方案对工作部署和指导找矿有重要意义; ⑥ 认为印支期是东昆仑地区最重要的成矿期,并做了大量的同位素测年(包括SHRIMP等)工作来佐证; ⑦ 对东昆仑成矿带进行了划分,并将各成矿带总体成(找)矿潜力大小进行了排队,论证指出东昆南成矿带是东昆仑地区最具潜力的成矿带,其次是东昆北和阿尼玛卿—巴颜喀拉成矿带,东昆中成矿带成(找)矿潜力最差; ⑧ 进一步确定了各成矿带内的主攻矿种和主攻矿床类型; ⑨ 对东昆仑各成矿带内的典型矿床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了它们的成矿规律,建立了它们的成矿模式,并对其矿区及外围进行了找矿潜力评价; ⑩ 在上述东昆仑的基础地质、区域成矿规律方面的重要进展以及典型矿床的详尽研究基础上,利用我们提出的“专家证据权重法”矿产资源定量预测评价系统对东昆仑进行了靶区综合选定工作,共划分出铜远景区24个、钴远景区14个和金远景区21个,并分别对各矿种的远景区进行了分级排队,按找矿潜力大小分为A、B和C三级。 与东昆仑造山带研究有关的项目有2001~2003年国家地质大调查项目 “青海—新疆东昆仑成矿带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综合研究”属(2003年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鉴定,被评为“优秀级”)和2003~2006年国家地质大调查项目“东昆仑成矿带重大找矿疑难问题研究”。 西昆仑成矿条件研究目前正在承担“新疆西昆仑地区成矿条件研究”地质大调查项目,有望在区域地球动力学背景、区域成矿条件、成矿规律及选区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西昆仑地区的资源潜力调查评价提供新思想、新思路,为进一步工作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目前正在承担的危机矿山找矿项目有2个,一个是“黑龙江省嘉荫县乌拉嘎金矿矿产预测”,另一个是“黑龙江七台河市老柞山金矿区中矿带深部找矿”的危机矿山找矿项目。这两个项目目前正在处于进行阶段,从目前工作来看,有可能取得重大的找矿突破,有望直接为危机矿山解困。 教学情况自1995年开始在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工作以来。先后主讲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7门,共计35轮次。先后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42名,其中硕士研究生25名(含留学生三名),博士研究生17名(含留学生一名);指导3名博士后。 学科建设1.国家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主要学科带头人之一 2.国家级特色专业—资源勘查工程,负责人 3.吉林省省级精品课—《矿床学》,负责人 4.国家985学科建设平台—东北地区资源与环境创新平台,方向负责人(该平台共设三个方向) 奖励情况1997年,地质矿产部优秀教师 (地质矿产部) 1998年,吉林省留学生教育优秀教师 (吉林省教委、吉林省外事局) 1999年,吉林省优秀盟员 (民盟吉林省委员会) 2000年,“长春市业务明星” (长春市教育工会) 2003年,长春市民盟“十佳教师” (民盟长春市委员会) 2003年,地球科学学院优秀教师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004年,长春市高校教育先进个人 (长春市委宣传部) 2004年,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第一获奖人) 2004年,吉林省首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三层次) (吉林省委组织部、吉林省人事厅) 社会任职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民盟吉林省委副主委、民盟长春市委主委、长春市政协副主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