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孙宝国 |
释义 | 孙宝国,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12月2日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院士为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最年轻的院士。 中文名:孙宝国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招远 出生日期:1961年2月28日 毕业院校:北京工商大学、清华大学 个人简介孙宝国,中国工程院院士,1961年2月28日出生于山东招远,汉族,北京工商大学(原北京轻工业学院)工学学士、工学硕士,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香料专家。现任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北京市重点学科应用化学和食品科学学科带头人。至目前,孙宝国院士是我国食品行业、日化行业的唯一院士,是北京市属市管院校培养的唯一院士。 主要贡献孙宝国教授潜心于精细化工方面的研究,学风严谨,在肉味香料和肉味香精方面,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作为项目负责人他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部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3项;申请发明专利11项;出版著作8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某些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首次将Bunte盐用重要香料甲基2一甲一3一基呋喃基二硫醚等不对称二硫醚的生产,获得了中国发明专利;在国内外首次采用DMSO氧化2一甲基一3一呋喃硫醇等硫醚,合成了二(2一甲基一3一呋喃基)二硫醚等重要香料,获得两项中国发明专利;在国内首次采用骨素、肉、酵母等为原料,经酶解、热反应制备香味香精。上述研究成果,填补了20多项国内空白,对国内向味香精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孙宝国与何坚合著的《香料化学与工艺学》出版后五年中印刷了四次,创造了香料著作出版的奇迹,促进了我国香料工业的技术进步。 现有著作(部分)食用调香术 孙宝国 化学工业出版社 香料化学与工艺学 孙宝国 何坚 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香料化学与工艺学--天然.合成.调合香料 何坚 孙宝国 化学工业出版社 香精概论--香料.调配.应用 孙宝国 化学工业出版社 食用香料手册 孙宝国 刘玉平 中国石化出版社 香料与香精 孙宝国 郑福平 刘玉平 中国石化出版社 香精概论--生产、 配方与应用(第二版) 孙宝国 何坚 化学工业出版社 日用化工辞典 孙宝国 化学工业出版社 日用化工辞典 孙宝国 化学工业出版社 香精概论-生产,配方与应用(第二版) 孙宝国 化学工业出版社 香精配方手册 孙宝国、郑福平、谢建春、田红玉 化学工业出版社 所任职务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 北京市政协委员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特邀副会长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咸味香精分会理事长 食品添加剂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 中国化工学会理事、精细化工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 北京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合成香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副理事长 北京日用化学工业学会理事长 北京市科协第七届委员会常委委员 荣誉和奖励(部分):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 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 北京市先进工作者 首都十大年度教育新闻人物 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 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 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孙宝国的感言“我是在北京工商大学完成的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业,在清华大学获得的化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没有两校的培育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衷心感谢母校各位领导和老师的教育和培养,尤其是我的四位导师钟香驹教授、梁梦兰教授、袁乃驹教授和丁富新教授。”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教授孙宝国在谈起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感想时,仍难忘母校的培养和导师们辛勤的教导。 孙宝国说:“作为食品领域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深深得益于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壮大,借此机会对食品界各位同仁和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过我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香料卖出黄金价“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产业是关系到国民营养与健康的民生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我国食品工业已经连续15年保持了超过20%的增长速度,2008年产值4.2万亿元人民币,已成为我国第二大制造业。 食品的香味是食品的灵魂,中国是最早使用香料为食品增香提味的国家之一,花椒、大料、桂皮、葱、姜等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香料。而香料正是孙宝国的主要研究方向。“食品中原有的香味以及在制造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香味满足不了人类对香味日益增长的要求,必须添加食品香料加以补充。” 孙宝国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能够发现并人工合成食物中的关键香味成分,促进了香料工业的发展。通过控制关键香料的品种、技术来保持其领先地位并获得垄断利润是世界香料大公司的普遍做法。 上世纪80年代,制约我国方便食品、肉制品、仿肉制品、速冻食品、膨化食品、调味品等咸味食品发展的关键问题是缺少重要肉味食品香料2-甲基-3-巯基呋喃和甲基2-甲基-3-呋喃基二硫醚,它们都是从畜禽肉中发现的关键肉香味物质,美国国际香料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合成技术率先实现了商业化生产,卖价奇高。 “我国进口价曾分别高达9万元/公斤和14万元/公斤,跟当时黄金的价格差不多,严重制约了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孙宝国回忆说:“而我们的研究工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三项成果奠定基础在“七五”国家科技攻关期间,孙宝国带领的科研队伍以国内资源丰富的源于农副产品2-甲基呋喃等为起始原料,突破了2-甲基呋喃甲氧基化、中间体水解-加成一体化、2-甲基-3-巯基呋喃温和氧化等关键技术,经过6步反应实现了2-甲基-3-巯基呋喃和2-甲基-3-呋喃基二硫醚的国产化,核心技术获得3项授权发明专利,使我国成为迄今为止能够生产此类重要食品香料的2个国家之一,产品符合国际和国内标准,占据了全部国内市场和约50%的国际市场。 而此项研究成果奠定了我国3-巯基呋喃类食品香料制造的技术基础,1999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5年前,我国还不掌握不对称二硫醚食品香料制造技术。在“八五”国家科技攻关期间,孙宝国和科研人员以食品香料甲基糠基二硫醚为突破口,以Bunte盐为中间产物,高选择性、高转化率地突破了不对称二硫醚食品香料制造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又突破了水解-不对称二硫醚化耦合技术,以远低于同类食品香料的成本合成了重要食品香料甲基2-甲基-3-呋喃基二硫醚,该核心技术获得了1项授权发明专利,产品符合国际和国内标准,占据了全部国内市场和约50%的国际市场。该成果奠定了我国不对称二硫醚食品香料制造的技术基础,2005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孙宝国的另一项研究成果是天然级肉味食品香精制造技术。 国外肉味食品香精一般是通过食品香料调香或者以酵母提取物为主要原料经过热反应制造的,尽管产品香味浓郁,但象真性和特征性不强,缺乏地道的肉香味。孙宝国和科研人员根据肉香味的形成机理,提出了“味料同源”的中国特色肉味食品香精制造新理念。 “味料同源”的核心是“肉源”。“制造牛肉香精就用牛肉为主要原料;制造排骨香精就用排骨为主要原料,依此类推。用肉为主要原料制造的肉味食品香精是天然级产品,符合食品工业天然、营养、安全、回归自然的世界潮流,实现了消费者完全放心的愿望。”孙宝国介绍说。 遵循“味料同源”的制造理念,孙宝国研究开发了以畜禽肉、骨为主要原料的天然级肉味食品香精制造技术,核心技术获得4项授权发明专利。突破了三项关键技术:一是酶解增香技术;二是脂肪调控氧化技术;三是液相热反应生香技术。该项成果奠定了我国天然级肉味食品香精制造的技术基础,2000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目前,孙宝国和科研人员们研制的天然级肉味食品香精在方便食品、肉制品、仿肉制品、调味品、膨化食品、焙烤食品、速冻食品、罐头食品、菜肴及餐饮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此外,孙宝国还提出了肉香味含硫化合物分子特征结构单元模型,初步揭示了含硫化合物分子结构与肉香味之间的关系,为通过分子设计定向合成肉味食品香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食品产业已进入转型期“我国食品产业已进入重要转型期和发展战略机遇期,需要解决一系列科学、技术和装备问题。”孙宝国认为,中国传统食品和菜肴工业化、中餐餐饮业连锁化是未来我国食品产业的重要增长点之一,需要解决风味的统一和稳定、风味料的标准化和工业化制备问题,这是最近和未来几年孙宝国和他的团队要研究的重点内容。 刚参与完成了科技部‘十二五’食品产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孙宝国又马不停蹄地于11月25日在天津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的“食品科学基础研究研讨会”,这足以说明我国食品工业的科学发展已经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并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些工作对于我国食品科技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影响力。最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在生命科学部设立了食品科学学科,食品产业的发展需要科技的支撑。让中国未来的食品更方便、更营养、更安全、更美味是我们食品界的奋斗目标。”孙宝国说。 “地沟油”骗局??? 此外,还有一些食品安全的话题有杜撰成分。孙宝国举例,“地沟油”已被证明是“地沟油骗局”。“事实上哪里都没有‘地沟油’,人们说‘地沟油’是泔水流出来的油,而现在都很少泔水了,即便有也收集起做了生物油或者肥皂。”从科学上来讲,“‘地沟油’味道很大,如果处理到没有异味,那么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所以回到餐桌是不可能的。” ------摘自凤凰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