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隋德胜
释义

简介

隋德胜(1911——1941年12月)松江省宾县人,农民出身,中共党员。

1936年参加东北抗日联军,是位屡立战功,名声显赫的抗日虎将,原任抗联十一军一师三旅九团团长。

1937年8月21日,率部下在桦川县孟家岗南山,袭击了敌人骑兵部队,由于他指挥有方,歼敌300余人,缴获战马200余匹,各种枪支200余支,从而威震敌胆。

1938年12月初,西征,到达了海伦后方基地,此后任四支队队长、六支队十六大队大队长,活动在庆城、铁力一带。

1939年腊月,抗联第三路军第四支队,决定春节期间给敌人一个打击,

1941年10月下旬的一天,一支100多人的日军骑兵冲到山脚下,隋德胜组织以密集火力打击敌人,战斗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这时天色渐黑,日军野川部队无奈只得在机枪手的掩护下仓皇回撤。这次战斗共打死日兵63人,缴获机枪4挺,步枪70多支,还有大量子弹和手榴弹及军需物品,大大武装了队伍。

1941年12月,抗联六支队被敌人包围,在突围撤退中,为了掩护同志隋德胜在铁力凌云山一带与另外两名机枪射手壮烈牺牲。终年30岁

带岭北山战斗

1941年,抗联第三路军第6支队第16大队大队长隋德胜带领30多名战士,在带岭林区一带坚持游击斗争,打击小股敌人,扩大抗联政治影响。10月下旬的一天,这支队伍在威岭一带与敌讨伐队遭遇,突围后向西北挺进,黄昏时分到达带岭北山脚一个小屯子。队伍准备弄点吃的,然后乘天黑出发。不料战士们的背包还没卸下来,一支100多人的日军骑兵在指挥官野川的带领下已经向屯子里冲来,为了不使屯子里老百姓遭受损失,隋德胜立即带领战士从屯子北面向后山里撤退。冲到山脚下的一片小树林时迅速占领了有利地形,待到日军骑兵逼近时,以密集火力打击敌人,战斗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双方僵持下来。

这时天色渐黑,日军野川部队无奈只得在机枪手的掩护下仓皇回撤。这次战斗共打死日兵63人,缴获机枪4挺,步枪70多支,还有大量子弹和手榴弹及军需物品,大大武装了队伍。

抗联战士无一伤亡,随即向北山里转移。野川部队撤退后,立即策马奔南岔,又调来了100多日军,组成了一支150多人的骑兵队,连夜扑向带岭,企图偷袭抗联部队。

次日拂晓,隋德胜已经带领队伍绕过带岭北山,正在一片林子里抓紧时间休息。突然设在南面的岗哨报告说,顺着山脚有一队骑兵疾驰而来。隋德胜立即集合部队,埋伏在林子边上的一条东西流向的大壕沟里。约20分钟后,战斗打响了。这一仗打了一个多时辰,打退了敌人的两次冲锋,打死50多敌人后,隋德胜迅速带领队伍钻进小兴安岭山里,向铁力进发。

李老卓屯战斗

1939年腊月,抗联第三路军第四支队,决定春节期间给敌人一个打击,让敌人过一个不安定的年。腊月二十八日清晨,支队长雷炎率领九团、十九团和干部训练队约二百人,从绥棱东面深山老林出发。傍晚时,来到四方台附近一个屯子休息了一夜。

第二天早晨四、五点钟出发,计划搞掉几个伪警察署。八点左右接近一个屯子时,被屯子里的保安队拦住开火。于是决定先肃清它。屯子东头有两座炮台,几个手榴弹扔出去,敌人就丢出来武器投降了。

战斗结束,刚出屯子,有一伙敌人追过来,部队二百多匹马在雪地上飞奔,把敌人抛在后面。突然又有一大队伪军从正面开来,雷炎同志当机立断,决定打他个措手不及,隋德胜一马当先,九团首先冲过去,一阵猛打,等敌人清醒过来,我军已走出老远了。 之后,敌人又派出不少骑兵追来。部队忽东忽西和敌人交战七次。晚上在李老卓屯宿营。

李老卓屯位于三县会合处,是个三不管地方。夜里十点进屯,乡亲们争着拿出过年的豆包招待抗联。九团住东头,十九团住西头,支队队部在屯子中间。屯东边有一条南北向小河叫黑泥河,再往东二三里有个小或车站叫望山。

屯里有个叫王成才的汉奸,溜出去向敌人告密。有七八百伪军包围了屯子。第二天天还未亮向屯里摸来,部队立即组织火力,狠揍一顿。敌人又来强攻,兵分两路,从东北和西北摸过来,等敌人进如我们火力范围时,一齐开火,敌人第一次进攻被击退了。半个小时后,敌人二次进攻,用小炮轰击屯子,轻重机枪疯狂扫来,屯子里硝烟弥漫。二百多伪军向九团阵地扑来,隋德胜一声令下,长短枪一齐开火,敌人一排排倒下去,敌人扔下六七十具尸体败下去。敌人又发动第三次第四次进攻,都被击退了。支队领导决定坚持到天黑设法突围。中午,一列鬼子军车开进望山站,三、四百关军赶来增援,马上发起攻击。部队沉着应战,枪枪见血;下午两点多,十九团被敌人突破,敌人的包围更紧了。

雷炎同志下令强行突围,一下子杀出一条血路,冲到黑泥河。隋团长又阻击一阵追上来的鬼子骑兵。这次突围有二十多名同志牺牲了。雷炎同志不幸摔下马来,由于伤在致命之处,流血过多壮烈牺牲。我们把他安葬在冰窟中,盖上松枝,然后又上马战斗。

撤出李老卓屯六、七里时,敌人烧了整个屯子。又走了二、三十里在一个屯子里停下来,这时正是年三十晚上,我们在老百姓家吃饺子,休息一夜,回到绥棱大山里。

最后的战斗

1941年12月,隋德胜带领30多人 (其中多数是伤员)在凌云山一带解决东去苏联的给养。由于汉奸告密,被庆安森林警察大队长国长有队包围(国长有,伪庆城森林警察大队长,铁杆汉奸,他和他的部下杀害了数百名抗联战士和抗日群众。后被于天放率部抓获,处以极刑)。他率部与日寇展开了激战,在突围撤退中,为了掩护同志隋德胜在铁力凌云山一带与另外两名机枪射手壮烈牺牲。

战地女儿隋杨兰

令人揪心的故事

隋杨兰的小名凤兰,大名杨凤兰,那么,后来为何改成了“隋杨兰”呢?这里含有一段令人揪心的故事。

隋杨兰的生母金玉坤,黑龙江省依兰县三道岗人。1937年,18岁时,进山参加东北抗日联9军。1938年,随军西征到海伦地区,在铁力山里老金沟安营扎寨后,金玉坤分配到被服厂工作。被服厂建在安邦河上游岸边的密林里,和野战医院合在一起,金玉坤升任厂长。被服厂有3台苏制手摇缝纫机,女战士有李兆麟夫人金伯文、朴吉松夫人金玉顺、还有朴英善、邢德范、李淑珍和鄂伦春姑娘李桂芝。野战医院院长侯启刚、医生刘善魁、老王头、董长山。伤员有20多名,最小的17岁,叫卢连峰,隋德胜团长的警卫员。

1940年夏天,经支队长高继贤介绍,金玉坤和大队长隋德胜结婚。新房是战友们给搭的窝棚,被褥是袭击日本开拓团时,缴获的战利品。婚礼在深山老林的密营里举行,虽然没有喜酒,男女战友又唱又跳,也很热闹。新郎隋德胜,当时为6支队16大队大队长,23岁,比新娘大两岁,很般配,可谓郎才女貌。当时抗联生活很艰苦,饥无食宿无地,也没有后勤供应,吃粮全靠老乡送和攻城打窑缴获,以及各队自己出山征集。1941年4月14日,留守处组织一支背粮小队,要到80里远的山外白家窑取粮。院长侯启刚带领,下有医生刘善魁、董长山、老王头、省委交通员于兰阁,昵称“小龙”,还有一女金玉坤。金玉坤是孕妇,在予产期里,侯院长不叫他去,可她非要去,言称她是厂长,应当带头。大家扭不过她,就叫她跟去了。不料,在路上还真出事儿了。

夜间,在回来的路上,每人背一袋小米或苞米馇子,有五六十斤重;金玉坤拄着木棍子,背30斤小米,艰难地跟着小队行进。夜半时分,离营地还有20里路,大家坐下休息,拢起一堆篝火。金玉坤时觉肚子阵痛。刘大夫见她捂着肚子,知道她是肚子痛,便从兜里掏出一块大烟,掰一点给她吃下止痛。挺一会儿,烟劲儿过了,肚子痛的厉害,金玉坤知道不好,说声去解手,便拄着棍子钻进火堆不远的蓁柴岗里。“解手”是当地土语,即“上厕所”之意。

来到蓁柴岗里,金玉坤搂些干草,铺在树下,便依着树干生下了一个女孩。当她拄着棍子回来时,战友发现她脸色不好,肚子又小了,同时听到了婴儿的哭声,一切都明白了。侯院长惊瞪起眼睛大声问:“孩子呢?!”

“不要啦!”金玉坤心一狠,说罢痛哭起来。

哪有母亲不疼孩子的呢!可是,在艰苦的抗战中,能背着孩子打仗吗?为了抗日救国,必得割掉这块心头肉……

战友们急忙跑过去,一看是个女孩,刘大夫断掉脐带,脱下内衣,包裹起来。小龙叔叔也脱下衬衫,又包了一层。回到火堆旁,侯院长说:“这是抗联后代,我们不能断子绝孙,一定要把她养大,接我们的班,拿枪去打鬼子!”

战友们七嘴八舌,给孩子起名,起啥名的都有,最后决定叫“凤兰”,意为在山沟里诞生的小凤凰,寓长大翱翔蓝天之意。

回到密营,战友们给金玉坤搭个窝棚,派李淑珍护理,伺候月子。小龙天天去河里摸鱼、打野鸭子和山鸡,给金玉坤炖着吃,补养身体,使之奶足,能够养活小凤兰。后来又在山外买来100个鸡蛋,金玉坤说啥也不吃,都送给了伤员。不料,一天日伪军来袭击,小龙抱着凤兰和金玉坤隐蔽在森林里。侯院长在部队当过师政治部主任,很有战斗经验,他把伤员转移以后,使个避实就虚之计,在卡子外,把敌人引开了,避免一场浩劫。满月后,小凤兰长得又白又胖,模样和她妈的一样俊俏,很是着人喜欢。可惜留不住,部队要去苏联野营,不能带孩子,必须要送山下老乡家寄养。经侯院长与庆安县山林警察队队长冯有商量,决定先送他家收养,然后再选个好人家,保证孩子安全。冯有带领的山林警察队就6个人,驻在山口检查站,任务是护林,禁止滥砍盗伐。抗联不打他们,并通过他们运送粮食。冯有是爱国的伪警察,在暗中支援抗联打鬼子。农历八月的一天,冯有派同乐乡王升河村的霍显山和王忠甲两位老乡来接孩子。金玉坤坐在石头上,给孩子吃了最后一次奶,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掉在孩子身上,心像刀搅的一样难受。孩子吃饱以后,放在桦皮篓里,身上缝个白布条,上写:“父隋德胜,母金玉坤,1941年4月14日生,小名凤兰。”

两位老乡见金玉坤很难受,便诚恳地安慰说:“你的孩子,就是我们的孩子,我们一定把她养大,还给你,绝对不能叫她受委屈,放心吧!”

金玉坤千恩万谢,感激涕零,说:“我的女儿命大呀,遇到了好人,多谢二位大叔!”

侯院长把两位老乡送出卡子,千嘱咐万叮咛,表示抗战胜利后,一定登门拜访,报答二位老乡的大恩大德。两位老乡出了卡子,装着上山来采蘑菇的样子,将孩子安全地送到了冯有家,交给了他的妻子。

抗联留守部队的不断袭击,使日本鬼子不得安生。为此,鬼子把跑山行的小商贩、算卦先生和在山烧炭窑的窑工,都收买去,称“密侦”和“嘱托”,就是不在编的特务腿子。这些人生活在群众中,又到处流串,很难防备。风声紧的时候,冯有把凤兰送到一撮毛村的亲属杨春林家,由他妻子孙德珍收养。不久,冯有和接孩子的霍显山、王忠甲以及给抗联送粮的10多人,都被“嘱托”和“密侦”告密,全被鬼子抓去杀害了。

解放后,抗联干部陈雷在绥化任中心县委书记,管辖铁力、庆安、绥棱、海伦等周边各县。金玉坤分配到家乡依兰县委妇联工作,给陈雷和李敏写信,拜托寻找凤兰的下落。可是,当事人都被鬼子逮捕杀害了,一点线索都没有,可上哪找去呢?

10年过去了,凤兰还没有信息。不料,1957年4月,在庆安县工作的于兰阁,也就是凤兰的小龙叔叔,下乡去一撮毛屯,杨春林向他打听隋德胜的消息。于兰阁告诉他,1941年11月,抗联6支队大队长隋德胜在凌云山打鬼子时,不幸牺牲了。

“那么,金玉坤呢?”杨春林又问。

“他在家乡依兰县委妇联当主任呢。”于兰阁答道。

杨春林顿时高兴地跳了起来:“啊,可找到了!”

于兰阁先是莫名奇妙,细一问,才知道,也乐得直蹦高,亲切地拍着老杨的肩膀道:“凤兰呢?”

杨春林告诉他,凤兰16岁了,在庆安中学读书呢。

这可是天大的喜讯!于兰阁急忙去绥化,报告了陈雷。经过陈雷联系,他们分别16年的母子终于见面了。悲喜交加,母女紧紧地抱在一起,泪流满面,说不出话来。当时,陈雷给凤兰改名,叫“隋杨兰”,用上了养父的姓,以表报恩之意。

群众保护小凤兰

小凤兰被送到东升河屯(现庆安县同乐乡兴山村)的冯有家。由于没有奶水,天天烀土豆喂,病了。在东升河屯西北不远的靠山近林处有个一撮毛屯。这年中秋节,一撮毛屯农民杨青林的妻子孙德珍抱着没满月的儿子,来到东升河屯的娘家。冯有媳妇听说后,便急切地登门求她,给小凤兰喂几口奶。孙德珍听她说得可怜,便放下自己家的孩子来到冯有家。几天后,小凤兰的病好了,孙德珍才从东升河屯返回一撮毛屯。但心里总惦记着冯家的小女孩。一天,风雪交加,孙德珍抱着自己的孩子又去东升河屯看望小凤兰。不料途中孩子受了风寒。到东升河屯后的当晚就夭折了。

遭此不幸,使孙德珍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刺激,但她心里仍然忘不了冯有家的小凤兰。她同丈夫商量,把冯有家的小凤兰抱来自己家喂养,丈夫同意了。

孙德珍把孩子抱走后不久,绥棱县伪警察队便凶神恶煞般地来到东升河屯,追问冯有家孩子的来历和去向。冯有心中暗想,他们若见到孩子,就抓住了“私通抗联”的把柄,不仅几家人要被治罪,还要搭上无辜的孩子。幸喜孩子已被孙德珍抱走,便急中生智地说:“你们没法见到这个孩子,他已经死了!”伪警察询问了一些人,证实确有此事。并派人到屯外野地里察验了现场,果然见到了残留的骨头和带血迹的谷草。但警察还是以私通抗联罪抓走了冯有等4人。原来,不久前,冯有媳妇无意中向到她家吸大烟的赵兴全透漏了孩子的来历。赵兴全为人奸诈,心术不正,为了邀功请赏,向警察署告了密。没多久,被抓去的人有的惨死在伪警察手里。

伪警察署没有找到抗联后代去向,仍不死心。不久,把孙德珍押到四合城的伪警察署。追问小凤兰去向,孙德珍宁死不语。凶狠的伪警察用钳子拧孙德珍,全身都是紫疙瘩,但她咬紧牙关,始终不讲。伪警察见问不出什么,就用更毒辣的手段进行折磨。他们把孙德珍的手指套在桌子上面的绳套里,用板子打,整个手肿得象馒头似的。但丝毫没有动摇她死活也要保住抗联后代的决心。敌人用尽了酷刑,孙德珍还是闭口不言。气得日本军官挥起指挥刀向孙德珍的脑袋砍去……。当孙德珍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亲属家里,一摸脑袋满是布带。事隔不久,伪警察又连续审问、拷打孙德珍七、八次。但每次除得到一顿痛骂外,仍是一无所获。

杨青林和孙德珍夫妇整天提心吊胆地过着日子。一天早晨,刚吃完饭,杨青林下地干活去了,孙德珍正在给孩子缝衣服。她的大伯子杨青有突然神色慌张地闯进家门说:“屯西来了警察的汽车,看样是奔咱们来的,你快和孩子出去躲躲。我来对付。”孙德珍听后急忙抱起孩子奔向屯后的小树林。她在树林里,隐约听到屯内一片嘈杂声。她抱着孩子胆战心惊,一直挨到中午,细听屯内已静下来了,才悄悄溜回家中。家里箱箱柜柜被翻个底朝上,破烂东西扔了满地。不一会,丈夫哭丧着脸回来了,说警察队只搜查了他们一家,还把大哥毒打一顿后带走了。他们正说着,突然大街上传来嘈杂声,敌人又返回来了。孙德珍已来不及躲藏,顺手把孩子塞给丈夫,轻声说“快!从后门走。”自己反身出门。这时伪警察已来到了她的面前,用枪逼住孙德珍。一个瘦猴模样的人气急败坏地揪她的头发,抡起皮带劈头盖脸地向孙德珍抽去。孙德珍双手捂头,可是胳膊手背却被抽出条条血痕。孙德珍被抽得头昏目眩,索性闭上了眼睛。正在这时,院外拥进十来个啼哭喊叫的人。他们边哭边喊:“可不得了,杨老大死在曲家屯大道上了,赶快去收尸吧!”孙德珍听说大伯子惨死在路上,一时火起,怒目责问伪警察:“老杨家人犯了什么法?凭什么打死人!”愤怒的屯里的乡亲纷纷拿起木棒、铁叉围了上来,高喊着:“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打死这帮狗腿子!”伪警察们一看,众怒难平,再闹下去要吃亏,就连滚带爬地上了汽车,一溜烟逃跑了。

一年冬天,抗联三军六师师长张光迪率领一个小队战士来到杨青林家。在麻油灯下,战士们高兴地抱起金玉坤的女儿凤兰,这个亲一口,那个亲一口,说这块长得象爸爸,那块长得象妈妈,临走时张师长留下30元钱,并说:“等到革命胜利时再来”。

小凤兰长到四、五岁的时候,养母和养父把她的身世告诉了她。懂事的小凤兰敬仰抗日的父母,恨透了日本鬼子。每次抗联和日伪军在屯子附近打仗后,他都和养母去拣子弹,然后送给来看她的抗联叔叔、阿姨。

一些死心塌地的汉奸知道小凤兰是抗联的后代,都想抓她去日本主子那里邀功请赏。有个外号叫王山东子的特务来到杨家,要把小凤兰抱走,孙德珍死活没有同意,他便威吓说:“三天之后,皇军指挥官用电车把你们都拉走!”但是过了三天,东北光复了,王山东子也因作恶多端,被群众扔进了呼兰河。

1945年8月,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东北解放了,一撮毛屯拨开乌云,见到了天日。杨青林一家再也不用躲躲藏藏,担惊受怕了。解放后,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杨家的功劳,为杨家免了公粮,并给杨家送去了布匹和棉花。

星转斗移,小凤兰长成大姑娘了。望着落落大方的养女,孙德珍心里甜滋滋的。她想如果孩子的父母都在,使他们得以骨肉团聚,也算尽了我最后一番心思。于是,她四次进县城,三次到省城寻访凤兰的亲人。功夫不负有心人,陈雷和爱人李敏为凤兰接上了中断17年的母女情丝。原来,李敏和金玉坤是1945年从苏联整训后同时回国的,因为工作需要分赴东北各地,开始互相不知道地址。1957年,李敏到佳木斯检查工作时,见到了抗联老交通员王才,得知凤兰的父亲隋德胜光荣牺牲,母亲金玉坤在依兰县工作。在回来的列车上李敏分别给凤兰和金玉坤写了信。1957年正月初的一天,孙德珍领着凤兰来到了依兰县的金玉坤家,母女在悲喜交加中相见。在母亲金玉坤的提议下,原名杨凤兰的小凤兰改名为隋杨兰,以感激杨清林、孙德珍夫妇的养育之恩。

隋杨兰忆述的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既是艰苦岁月中抗联战斗生活的一个侧影,也是抗联与当地群众鱼水之情的真实写照,生动具体地体现了中华儿女舍身报国的高风亮节和见义勇为的优秀品格,使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叹。省委党史研究室的赵主任、绥化市委党史研究室的任主任和王忠林局长,都要求我用文学体裁把隋杨兰及其母亲金玉坤的经历写出来。我虽然感到力不从心,还是欣然应允了。

参考文献:邹本栋、曹阳、李云桥、《铁力抗日斗争遗址考察记实》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