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算法框架理论 |
释义 | 作者:李斌,2009年11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提出了“应当把思维活动视为消耗时间与其他资源的‘行为’,以及把思维性事物视为客观实在”的经济学方法论原则,“算法框架”借用计算机概念和原理来进行表述。本书的后半部分用了较大的篇幅来例证性地展示算法框架的种种理论应用。 图书信息算法框架理论 作 者: 李斌 著 出版时间: 2009-11-1 开 本: 16开 ISBN: 9787300113609 定价:¥28.00 内容简介本书提出了“应当把思维活动视为消耗时间与其他资源的‘行为’,以及把思维性事物视为客观实在”的经济学方法论原则;通过重新解构“迂回生产方式”这个概念,作者指出,对于思维活动和人的一般行为而言,有限理性、时间、资产存量(包括人力资本)、创新等元素其实是在一个逻辑统一的框架之内,理解这个框架的内在统一性是在形形色色的经济理论之间建立一致性的关键;在此基础上,作者断言,经济学与社会科学可以从原理上实现统一或“新的综合”。为了追求确切性与形式化,“算法框架”借用计算机概念和原理来进行表述。本书的后半部分用了较大的篇幅来例证性地展示算法框架的种种理论应用。本书对于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作者并主张,以“结构化计算”为特征的计算机模拟方法应当作为未来社会科学的“标准方法”。 作者简介李斌,1969年生,陕西凤翔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现居上海,长期从事投资类相关业务;著有《国资宪法》(2005年由经济日报出版社以“国企改革:一个新方案”为名出版)。 目录一、绪论:一个关于思维活动如何进行的理论是通向一门统一的社会科学的真正钥匙 1.1 新古典经济学 1.2 动态性与预期 1.3 信息及其处理方式(一) 1.4 信息及其处理方式(二) 1.5 信息及其处理方式(三) 1.6 信息及其处理方式(四) 1.7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一) 1.8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二) 1.9 关于“有限理性” 1.10 “流量存量”迂回式作业架构 1.11 人力资本与劳动 1.12 作为“客观实在”的人类思维 1.13 关于“理性原则” 1.14 演化经济学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 1.15 小结与补充 二、计算机原理与人的思维方式 2.1 计算机的故事 2.1.1 计算机设计的核心思想 2.1.2 “乌鸦如何变为凤凰” 2.1.3 现代计算机的结构体系与工作原理 2.2 人的思维方式与计算机之比较 2.2.1 主要结论 2.2.2 有关细节之比较 2.2.3 关于人工智能、意识、“活性”等 三、算法框架:基本理论 3.1 术语与前提 3.2 计算 3.3 程式、算法与通讯 四、算法框架:引申与推论 4.1 世界与社会的基本性质 4.2 知识的有限性与发展 4.3 算法的多元化 4.4 方案与工程 4.5 模式化 4.6 注意力、意识、目的与结果 4.7 个人与社会 4.8 收敛与发散 4.9 关于算法框架下的理论研究 4.9.1 小结 4.9.2 理论与理论家(一) 4.9.3 理论与理论家(二) 4.9.4 作为“标准方法”的计算机模拟 五、算法框架与现有的社会科学 5.1 关于经济学 5.1.1 经济人 5.1.2 分工与交易 5.1.3 经济行为之间的协调 5.1.4 微观与宏观 5.1.5 若干动态议题 5.1.6 货币与金融 5.1.7 再论经济学研究 5.2 关于制度与组织 5.2.1 关于制度 5.2.2 关于组织 5.3 关于政治、法律与伦理 5.3.1 关于政治 5.3.2 关于法律 5.3.3 关于伦理 5.4 关于社会学、历史与心理 5.4.1 关于社会学 5.4.2 关于历史 5.4.3 关于心理 5.5 结束语:关于社会科学的统一性 参考书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