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释义

盛唐诗人孟浩然作品。这首诗不仅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态特征,而且融统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有孤清之感。

作品名称: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创作年代:盛唐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孟浩然

作品原文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英文翻译

AT THE MOUNTAIN-LODGE OF THE BUDDHIST PRIEST YE

WAITING IN VAIN FOR MY FRIEND DING

Meng Haoran

Now that the sun has set beyond the western range,

Valley after valley is shadowy and dim….

And now through pine-trees come the moon and the chill of evening,

And my ears feel pure with the sound of wind and water

Nearly all the woodsmen have reached home,

Birds have settled on their perches in the quiet mist….

And still -- because you promised -- I am waiting for you, waiting,

Playing lute under a wayside vine.

注释新解

【注释】

① 业师:法名业的僧人。

② 山房:僧人居所。

【新解】

夕阳越过西边的山岭缓缓西下,

千山万壑忽然变得昏暗。

松林间的明月送来阵阵清凉,

清泉的水声随风飘到耳畔。

傍晚,樵夫们都纷纷下山回家,

烟霭中的鸟儿也已归巢。

我一个人抱着琴等在藤萝悬垂的小路边,

盼望着你能如约来此住宿。

作品鉴赏

诗人先后描绘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归尽、烟鸟栖定等生动的意象,渲染环境气氛。随着景致的流动,时间在暗中转换,环境越来越清幽。孟浩然在山水诗中,很善于表现自然景物在时间中的运动变化。读他的诗,如同在观看镜头不断转换的电影。

这首诗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形象,不仅仅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态特征,而且融统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特别是“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很有韵味。全篇前六句都是融情入景,到了第七句,才点出“之子期宿来”,然后在第八字再点出一个“候”字。“孤琴候萝径”,以“孤”修饰琴,更添了孤清之感。

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而用“萝”字修饰“径”,也似有意似无意地反衬诗人的孤独。因为藤萝总是互相攀援、枝蔓交错地群生的。这一句诗,在整幅山居秋夜幽寂清冷的景物背景上,生动地勾勒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使人如见这位风神散朗的诗人,抱着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的萝径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的到来。诗的收尾非常精彩。使诗人深情期待知音的形象如在读者眼前。

意境浅尝

夕阳披着它最后一抹光辉,在西边的山岭上徐徐攀升,像一位蹒跚的老人,佝偻着身子,许是饮足了美酒,正默默地归去。它一归去,万物就都失了精华,褪了颜色,断了心肠。千山万壑停止了喧哗,如卸了妆准备入睡的闺中女子,安然宁谧却又冷若冰霜。

明月悬挂在天边,等着夜晚的召唤。大概当闺中的女子酣然入梦时,它便悄悄地驻足在了松林的枝头,洒下一片清幽的月光,捣碎在丛林间,斑斑驳驳,影影幢幢。每一束月光都沾满清香,还沾满清露,凉风袭来,月光浮动,便抖落了一地的清凉。

夜晚,Ѭ着它亘古不变的轨迹,继续向前推移。明月,也在它的轨道上加快了脚步。却一不小心掉进了一沟清泉,满眼的清辉被揉碎成一渠珍珠玛瑙。想是月亮夜夜都只在此刻才能朗照这弯小小的沟渠,然而守望它的沟渠却是如千年等一回般企盼着它。正是½¬畔何人初见月?½¬月何年初照人?

樵夫们也披着一身的清辉,满载而归,暮霭中的鸟儿也歇了嗓音,止了聒噪,归巢栖息。

归去的小径旁长满了长青藤,缠绵ã¬恻,互相攀援,它们爬进了我的心里,拨动着我心中的琴弦。我抱着瑶琴,相约与你月下抚琴,然你久久不至,许是也被这精致安宁的夜晚迷醉,不忍搅扰?

独自伫立在月下小径旁,听远处禅房里传来的暮鼓声,在黄昏的沉沦中一点一滴地渺然。它乘着月光,飘然而至,如一股圣洁的泉水,洗尽心灵的尘埃,仿佛就要羽化登仙。你看,那等候在路旁的藤蔓,也张大了双眼,正打算着为你的归来渲染一曲动人的落英缤纷。

就让我们共同在这样的夜晚沉醉,因为,只有你才是我唯一的知音。

作者简介

孟浩然

(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不宽。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王孟”,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7: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