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溯流而上
释义

词语解释

【词目】溯流而上

【读音】sù liú ér shàng

【释义】溯:逆流而上。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进。

【出处】《尔雅·释水》:“逆流而上曰溯洄,顺流而下曰溯游。”《宋书·张兴世传》:“兴世乃令轻舸溯流而上,旋复回还,一二日中,辄复如此,使贼不为之备。”

【示例】只见一只官船溯流而上,船头站著四五个人,喜笑歌唱,甚是得意。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六

溯流而上看黄河

黄河十年行是环保NGO绿家园志愿者发起的一项保护黄河的行动。2010年8月,黄河十年行考察组从黄河入海口山东东营开始,溯流而上至黄河源头三江源,对黄河的生态和文化进行了一次全面考察。

这项活动计划用10年时间,记录黄河的水质变化、开发活动对江河生态和沿岸百姓生活的影响,从而对黄河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倡导更多政府部门、企业和民众参与到黄河保护的行动中。

黄河的害与利

--------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同时,作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及世界最高的悬河,它又给沿岸人民带来诸多问题。黄河究竟是害河还是利河?

¤灾害多样

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发生洪水,危害到两岸人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下游的河南、山东两省经常有洪水危害。公元前168年至公元1840年,几乎每六年就会发生一次大规模决口。而近代,发生决口的频率还在增加。

同时,由于黄河河道来回摆动(有历史记载以来,曾发生过五次大的改道),河流决口后危害的范围就更大。同时,黄河决口还会影响到周边的河流。

黄河另一大害就是断流。黄河原本是不断流的,自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就逐渐出现断流。断流的时间最初是十几天,但是后来逐渐增加,最多的时候,黄河下游一年里有200多天没有水。断流对两岸生态带来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用水、农田灌溉,严重匮乏。没有水还会导致河床萎缩,露出大片沙漠,另外,黄河河口和三角洲的生态环境也被破坏,在出海口地带,是咸水和淡水交界的地方,如果没有淡水,一些生物种群就会消失。

¤生命之源

黄河虽然有危害,但它也是两岸广大地区的生命之源。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同时由于人口众多,均摊的水资源就更少。而相对于水量丰富的南方地区,北方更缺水,所以黄河在华北地区的位置举足轻重。黄河水量虽然无法与长江相比,但是两岸广大地区都要靠它灌溉。

河流始终处于流动状态,黄河的含沙量很大,处于不断的造陆状态。在黄河河口有大量的河流携带的泥沙,泥沙沉积后,扩大了我国的陆地面积。千百万年来,黄河一直处于造陆状态,河南、河北相当大的地方原来在地质时期被海洋占据着,黄河连同其他河流不断将上游泥沙下推,造就了现在我们所见的平原。

同时,黄河维持着生态的平衡,带动着整个华北地区水循环的平衡,保证了物质交换和转移,将养分源源不断输送到周围地区。

文化的传承与改变

--------

河流孕育文明,自古以来就是如此。黄河也是一条文化之河,孕育了华夏文明。这条河流上,既有农耕文明,也有游牧文明和工业文明。

黄河的支流——渭河流域,就是中华民族祖先轩辕黄帝和炎帝的起源地。经过史学家考证,黄帝和炎帝是起源于陕西省渭河流域的两个血缘关系相近的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

蓝田人、大荔人、河套人,也都曾在黄河的臂弯里繁衍生息。6000多年前,黄土地上出现了以半坡文明为代表的母系氏族文化。

黄河流域的游牧民族主要集中在上游地区,在鄂尔多斯高原主要是蒙古族,在青藏高原则主要是藏族,而从临夏到贵德地段则是农牧交错带。

在高效利用与精心维护的背景下,相关民族铸就各个民族的精神。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草场分割”与“草场围封”计划开展,已深深影响了这片草原。

从这个意义上说,黄河是一条文化之河,不同的文明在这条河流上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这些特定的区域为不同文明提供了滋养,并为不同文明的交往建构了平台。但不幸的是文化之间,文明之间的偏见,却伤害了并存的文化与文明。

今天的“主流文化”总在改变非主流的文化,在主流文化的强势作用下,非主流文化的存在失去了自尊与自信。

黄河与水坝

--------

修水坝是人类对河流利用和改变的一种方式,修水坝本身是没有错的,只是修水坝的方式与思路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工业文明需要电,电也是城市文明的标志。在黄河上现在已经修建了8700座大大小小的水坝,这些不仅让人惊讶,也让人担忧。像三门峡、小浪底、龙羊峡等水电站的修建方式,就值得探讨。

在规划图上,黄河上游还有11座拦腰截断的水坝需要建设。民间有很多智慧和利用水力的技巧,但是常常被忽视。比如,都江堰就是人类智慧的体验,经历了上千年的检验。人们应该思考,如果建立更有品质的水坝,这样修筑的水坝才更具有生命力。

同时,水坝的修建过程之中,也要有人文关怀的精神,库区移民的生活方式被改变,如何能够让他们的生活更有延续性发展,也是修建水坝过程中应考虑的问题。许多库区民众移民后,生活方式发生彻底改变,没田可种、无畜可养,住进了现代化的房屋中,他们反而不知道如何继续以后的生活。

黄河十年行考察组采访的一些移民里,有人表示虽然现在住上了砖房,走在水泥地的路面上,但实际上却很想回到以前的家乡,继续以前的生活,但是他们已经没办法回到过去。在移民问题上,需要信息公开,需要一个平等的对话机制和平台。因为对于人类来说,家园并不仅仅是物质的家园,也应包含精神家园。

自然保护

--------

人们生活依赖着黄河,就必须加强对黄河的保护。在黄河流域,有大大小小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其中黄河湿地则是最应保护的地区。

黄河湿地分为三角洲湿地、中游湿地和干旱苔原带湿地。湿地的类型多样,面积广阔,生物多样性丰富。湿地是大地的肾脏,但是现在很多保护区的面积在不断减少,也就是说湿地的面积也在减少。

郑州湿地、孟津湿地,是黄河南段的重要湿地。这里不仅可以净化黄河中游的水资源,更主要的是这里是鸟类南来北往的主要栖息站,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种类的鸟在这里栖息。但我们人类的活动也在这里大肆开垦,有的成为了人类的定居点,有的成为庄稼地,种植了玉米、水稻、棉花等粮食与经济作物。

湿地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仍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在黄河源头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黄河行考察组发现了很多问题,这些其中有我们缺乏对自然,特别是对高原生态了解的原因,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利益的分割等等。如果能对三江源原住民的历史加以研究,不难发现,他们与环境、与水资源的关系是和谐的,是可持续的。

此外,工业发展对黄河影响也很大,黄河沿岸的许多工业城市,如东营、洛阳、包头、乌海、白银、兰州等,都对黄河造成了一定程度污染。在工业化进军的时代,不应只看到工业的产值,也要考虑到工业造成的污染后果。我们应该智慧地进入到一个成熟的工业时代,一个成熟的文明,是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够处理自己制造的矛盾,尤其是污物的处理。

河流跟有机界是一样的,是有生命的过程,人有健康的,有不健康的,河流也一样。河流的健康应该跟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只有健康的河流才能为人类提供持续和良好的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不要因为不断索取造成河流衰退和死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6: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