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粟锈病
释义

编号 :农作物 禾本科 粟 真菌病害

植物名称 : 粟

中文病名 : 粟锈病中文别名 : 无

英文病名 : Foxtail millet rust

病原类别 : 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称及分类地位 : 病原菌Uromyces setariae-italicae (Diet) Yoshino.,称粟单胞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形态特征 :夏孢子球形、椭圆形或卵形,单胞,表面有细刺,黄褐色,上有3-4个发芽孔。冬孢干球形、倒卵形、长椭圆形、多角形,顶端稍厚,单胞,有透明的孢子柄。

生理生化特征 : 夏孢子萌发温度范围23-34℃。

危害对象 : 粟等。

分布 :我国南北粟产区。

侵染循环 : 病菌的夏孢子和冬孢子都能越冬,为次年初侵染源;病菌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

发病条件 : 高温多雨有利发病蔓延,在河北省,一般愠度30-32℃、湿度70%时最适发病。氮肥过多、密度过大,茎叶茂盛徒长和晚熟都能加重病害。

危害部位 : 叶片和叶鞘

危害症状 :在北方粟产区一般在抽穗前后出现症状。最初在叶片表面或背面散生长圆形红褐色隆起的斑点,以后病斑周围表皮破裂,散出黄褐色粉末,为病菌的夏孢子;后期在叶片背面和叶鞘上埋生圆形至长圆形灰黑色斑点,内部为黑色粉末,为病菌的冬孢子。

防治方法 :

1.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本病的主氮磷钾肥合理搭配,以增强植株抗病力,减少发病。

2.化学防治 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亩25克,对水50公斤发病初期(病株率5%时)喷洒。大流行年,隔10天再施药一次

资料来源 : 吕佩珂等主编,中国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药用作物病虫害原色图鉴,远方出版社,1999,8,17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3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