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素尾鹰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名:素尾鹰[鱼翁] 学名:Goniistius quadricornis Gunth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科名:Aplodactylidae 中文科名:鹰[鱼翁]科 拉丁属名:Goniistius 中文属名:鹰[鱼翁]属 拉丁种名:quadricornis 命名人:Gunther, 1860 原始属:Cheilodactylus 原始文献:Cat. Fishes Brit. Mus., Vol.2:83 俗名:背带(鱼翁), 黑尾鹰斑(鱼翁) 同物异名:Cheilodactylus quadricornis Gunther, 1860 产地及分布模式产地:日本 国内分布:南海, 东海, 台湾 国外分布:朝鲜, 日本 形态特征背鳍XVII-26~28;臀鳍III-8;胸鳍14~15;腹鳍I-5;尾鳍17;侧线鳞56~57。 体长椭圆形,侧扁,背面很窄,腹面钝圆;体长为体高2~2.6倍,为头长3.3~3.6倍。 头中等大,前端略尖,头长为吻长3.5~4.3倍;为眼径3.1~3.6倍。吻较钝,吻长约与眼径相等。眼稍大,位较高,距吻端与距鳃盖后缘约相等。眼间隔微凸,宽约与眼径相等。眼上缘凸起不明显。鼻孔2个,相邻近,紧位于眼前方,前鼻孔略大,具低鼻瓣。口小,前位,口裂后端达不到眼前缘下方。唇较厚。上下颌约等长。牙细小,圆锥形,牙尖黄色,两颌前端牙多行排列,向后方逐渐变为单行。犁骨与腭骨均无牙。前鳃盖骨边缘平滑,鳃盖骨后上方有一凹刻。鳃孔大。具假鳃。鳃盖膜相连而与峡部分离。鳃耙4~5+8~9,排列稀疏。 体被圆鳞,除吻端外全体均被鳞,背鳍与臀鳍鳍基部具发达鳞鞘。侧线完全,位高,与背缘并行。 背鳍始于鳃孔上方,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中间有一浅凹,鳍棘发达,前3个鳍棘较短小,以第四鳍棘为最长,鳍条部较低。臀鳍较小,始于背鳍第4~5鳍条下方,以第三鳍棘最长。胸鳍位低,下部7个鳍条延长,粗厚不分枝,末端分离,最长鳍条可达臀鳍起点。腹鳍较小,位于胸鳍基后下方。尾鳍叉状。 生活时(幼鱼体长40~49毫米)体背部蓝灰色,腹部银白色,体侧具8条深蓝灰色斜带;第1~2条斜贯头部,第3~7条自背鳍起点到鳍条部后端,由背部斜伸到腹部,并伸入背鳍,第8条自尾柄背面斜伸达尾鳍下叶末端,各鳍浅灰色。液浸标本体灰白色,8条斜带灰黑色,各鳍灰白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