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苏州蚕桑专科学校
释义

苏州蚕桑专科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老高校。它位于姑苏城外,阳山之麓、运河之滨的浒墅关镇上。 该校前身是史量才先生所办的私立上海女子蚕业学堂,创始于1904年。1911年改为公立,迁址于吴县浒墅关,定名为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简称女蚕校)。

概述

苏州蚕桑专科学校(最早可追述到1897年的浙江蚕学馆)从1918年起,由郑辟疆先生担任校长。1923年,在校内成立蚕种试验部及蚕业推广部(后改为蚕丝推广部),学校除从事教学外,还兼顾改良蚕种与养蚕新技术的推广指导工作。1924年改名为高级蚕丝科职业学校,设高级养蚕科(中专),1930年增设高级制丝科。1935年学校兼办制丝专修科(大专)招收高中毕业生,培养高级制丝人才。1936年专修科改称江苏省立制丝专科学校。1937年增设养蚕专科,又改名江苏省立蚕丝专科学校。抗日战争爆发,女蚕校暂时停办,苏州沧陷时,专科亦停办。1938年女蚕校在上海设办事处,召集学生复课,同时在上海当时租界内爱文义路(现北京西路)觉园设专科沪分校。1939年两校校本部迁四川乐山,开始招生,只办蚕桑科。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沪分校停办。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女蚕校与蚕丝专科学校迁回浒墅关原址复校。建国后,两校合并,称苏南蚕丝专科学校,附设中专部。1953年经过院系调整,大专部分并入浙江农学院蚕桑系,仅留中专。在此前后,苏州农校、宜兴农校的养蚕科以及镇江蚕桑学校(淮阴农校,丹阳正则女子蚕业职业学校、木渎农蚕校的养蚕科并入该校)并入学校养蚕科。杭州工业学校、南通工业学校制丝科并入学校制丝科。1954年增设丝织专业。至1956年,制丝与丝织二个专业与蚕桑专业分开,另建江苏省立丝绸工业学校。学校改名为江苏省立浒墅关蚕桑学校。至1958年又恢复大专,与中专并存,改名为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61年镇江蚕桑专科学校并入。1962年中专停办。

专业

1978年后,学校增设专业,逐渐向多学科方向发展。设立蚕桑,生物、水产三个系和一个基础部,有蚕桑、家蚕育种、生物(师资),淡水养殖四个专业及一个应用生物专门化。学制为三年。学生本省定向招生,还面向外省代培。先后为河南、山西、新疆等省、区培养了223名蚕桑、家蚕育种两个专业的专科生。

规模

至1990年9月底,学校有教职工300余人,其中教学人员150人,教授、副教授、高级农艺师28人,讲师及其他中级职称近80人。全校有实验室26个和1个中心实验室。各实验室不断增添仪器设备,基本上达到教学大纲与科技发展研究的要求。全校占地面积200余亩。除教学与生活区外,有供实习的桑园80余亩,鱼池10亩,应用生物基地10亩。自1981年以来,新建了蚕桑实验楼、生物实验楼、教学楼、图书馆、实习及试验蚕室、养虫房、花房、学生宿舍楼、教职工宿舍楼等,使老校展现了新貌。

学校治学严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技术训练。学校与生产单位长期保持密切联系,经常派师生到重点生产单位参加生产实践并开展科学研究。

科研

学校除培养高级农业科技人才外,同时还担负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任务。不少教师紧密配合教学、生产开展科学研究。1984年经江苏省高教局同意成立蚕桑、家蚕育种两个研究室,1989年又经江苏省教委批准,成立校蚕桑科学研究所。学校承担省级科研课题20余项,有些项目获得部省级奖励。学校建立的中心实验室,在现代化显微、测试、计算、电化以及控制环境设备方面,具有一定规模。学校还办有《苏州蚕桑专科学校学报》。

贡献

在浒墅关建校以来,共培养大专毕业生3423人,初级及中专毕业生3104人,合计6527人(其中建国大专毕业生176人,初级及中专毕业生1458人)。1952年至1966年毕业生面向全国分配,分布于江苏、浙江、新疆、河南、四川、广东、山西、辽宁、甘肃等25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当地蚕业科技、教育、生产、管理中门的领导和骨干力量。还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培养过留学生。此外,受农牧渔业部、省农林厅等委托举办过多种培训班、进修班,截至1989年共举办47期,培训2319人。经江苏省丝绸公司批准,还举办了蚕桑、蚕种专业证书班;经江苏省水产局批准,举办了水产专业证书班。

1995年,苏州蚕桑专科学校并入苏州大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0: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