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苏坑村 |
释义 | 1 福建省泉州晋江市龙湖镇苏坑村【地名含义】 因其地草木茂盛、依山临水,取苏坑为村名,寄寓鱼米之乡、兴旺发达之意。 【历史沿革】 明、清属十七、十八都。民国33年(1944年)属霞坡镇新街保;建国后,1956年属栖梧区石龟镇;1961年属龙湖公社石龟大队;1984年改龙湖镇石龟村委会;1985年由石龟村析出自成龙湖镇苏坑村委会。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苏坑村系福建省泉州晋江市龙湖镇一个行政村。位于省道308线东侧,交通方便,住居位于古雷山脉之下,南边方向距龙湖镇政府2公里,北距石狮市6公里,西向属村农用地、工业小区,东邻石龟许厝村。 【村落与人口】 村落面积1.5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770多人,276户,1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 2 福建省惠安县张坂镇苏坑村【地名含义】 苏坑村原为张、邓、黄、辛、余、丁、苏七姓聚居地,元至正年间(1341—1367)和明永乐二年(1404)霞甸苏氏和舒卿苏氏先后从同安和南安移居该村。后因其他姓氏逐渐式微,苏氏村民居多,遂以南安苏姓祖籍地下苏坑尾桥之“苏坑”命村名。 【历史沿革】 该行政村宋、元时属惠安县守节里行满乡,明、清时属惠安县二十六都青山铺,民国期间属青山乡苏坑村,1949—1957年属惠安县第四区、第五区,1958年属上游人民公社张坂管理区苏坑大队,后改张坂管区为乡,又改乡为镇,1984年改苏坑大队为苏坑村民委员会。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苏坑村位于张坂镇中部偏东地区,隶属于张坂镇管辖。该村东、西、南三面平畴,北面依山,距惠安县城20多公里。境内有崇武至泉州古驿道通过,现在有县道通过,与324国道和通港公路连接,每天有崇武至泉州南线和东坑下坑至惠安城南站班车经过,交通十分便捷。 【人口、土地面积】 苏坑行政村区域面积约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720户,人口2986人,外来人口20多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960亩。 【村容村貌】 几年来,通过逐步推行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在对新批准住宅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外,还对旧村中的3条南北走向和2条东西走向道路进行拓宽和铺设水泥路面。全村安装自来水,铺设灯光球场1个,重建苏坑小学校舍1座,还对2个危及村民安全的山围塘进行除险加固。 【气候与物产】 苏坑村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温度19摄氏度,年降水量1022毫米。村民从事农业生产、开山采石、晟石和石材加工、工匠作业等行业。有家庭式的石、木雕小作坊多家,社会总产值超千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4200元。 【域内设施】 域内有苏坑小学、三向幼儿园、苏坑卫生所、老年人协会文化活动中心、灯光球场和休闲场所等事业单位和文化卫生及生活设施。 【文教卫生及域内设施】 现村里有苏坑小学1所、三向幼儿园1所、卫生所2间、为患者就诊提供方便。设置垃圾围一个。实现户户通电话、有电视、有线入户率达30—40%。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超千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交通设施有县道三级公路经过村中。 【下级组织】 下辖:苏坑、后宅2个自然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