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苏丹凤仙花 |
释义 | 基本信息种中文名:苏丹凤仙花 种拉丁名:Impatiens wallerana Hook. f. 科中文名:凤仙花科 科拉丁名:Balsaminaceae 属中文名:凤仙花属 属拉丁名:Impatiens 国内分布:广东、香港、河北、北京、天津温室中栽培 植物形态多年生肉质草本,高30-70厘米。茎直立,绿色或淡红色,不分枝或分枝,无毛或稀在枝端被柔毛。叶互生或上部螺旋状排列,具柄,叶片宽椭圆形或卵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4-12厘米,宽2.5-5.5厘米,顶端尖或渐尖,有时突尖,基部楔形,稀多少圆形,狭成长1.5-6厘米的叶柄,沿叶柄具1-2、稀数个具柄腺体,边缘具圆齿状小齿,齿端具小尖,侧脉5-8对,两面无毛。总花梗生于茎、枝上部叶腋,通常具2花,稀具3-5花,或有时具1花,长3-5 (6) 厘米;花梗细,长15-30毫米,基部具苞片;苞片线状披针形或钻形,长约2毫米,顶端尖,花大小及颜色多变化,鲜红色,深红,粉红色,紫红色,淡紫色,蓝紫色或有时白色。侧生萼片2,淡绿色或白色,卵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7毫米,尖;旗瓣宽倒心形或倒卵形,长15-19毫米,宽13-25毫米,顶端微凹,背面中肋具窄鸡冠状突起顶端具短尖;翼瓣无柄,长18-25毫米,2裂,基部裂片与上部裂片同形,且近等大,基部裂片倒卵形或倒卵状匙形,长14-20毫米,宽达14毫米,上部裂片长12-23毫米,宽达18毫米,全缘或微凹;唇瓣浅舟状,长8-15毫米,基部急收缩成长24-40毫米线状内弯的细距。子房纺锤状,长约4毫米,无毛。蒴果纺锤形,长15-20毫米,无毛。花期6-10月。 产地生境原产东非洲,现在世界各地常广泛引种栽培。在我国广东、香港、河北、北京、天津温室中常见栽培,供观赏。此种广泛分布于中、东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赞比亚、莫桑比克、马拉维及博茨瓦纳等国。生于海岸林区阴湿处,海拔1800米。由于多年园艺栽培,叶形及花颜色多变化,是一种常见的美丽的盆栽花卉。 相似物种区别此外,近年来引进栽培的还有赞比亚凤仙花 I. usambarensis Grey-Wils., 它与本种主要区别是:叶狭卵形或长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上面被疏柔毛,下面特别是沿中脉和侧脉毛较密,侧脉8-14对,边缘具细锯齿或细锯齿状小齿,叶柄上部具许多长2-4毫米具柄腺体,花粉红色至深红色或朱红色。 该种原产于非洲赞比亚东北部的乌桑巴拉山,目前在我国海南岛及北京植物园热带温室中有栽培。 供观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