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苏春芳 |
释义 | 扬剧艺术教育家、国家二级演员苏春芳人物简介苏春芳,1946年生,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原扬州市邗江区头桥镇)南华村公东圩人,著名扬剧教育家,国家二级演员。 出生头桥苏春芳女士于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县头桥乡(今扬州市广陵区区头桥镇南华村公东圩)。苏春芳女士的老家头桥乡境,于明代中叶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即为江都(今扬州)辖区,头桥镇的前身是明代江洲古镇“吴家桥”(遗址在今扬州头桥镇南华村大三圩,又名韦三圩一带),这座由古头桥吴氏望族聚族而居的“江洲第一大镇”,于清乾隆四十八年坍入江水,致使集镇两度搬迁,始定今址,并根据清代古桥“江洲头桥”(遗址在今扬州头桥镇头桥村)更名为“头桥镇”至今。“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史上原名“江都县头桥乡”,头桥乡境在明、清、民国时均为扬州(古称维扬、江都、邗)的行政辖区,苏女士的祖居地所在沙洲,在明、清时代史称“维扬安阜洲”、“江都县安阜洲”,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改洲为乡,始有“民国江都县头桥乡”的称谓出现,1956年,根据“苏民辛字第27697号”文和国务院“第25次会议”同意,析原“江都县”之一部为“邗江县”,头桥随属。“邗江县”的县名由时任国务院内政部长的谢觉哉查考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史料后确定并沿用至今。2000年,根据“国函(2000)130号”文,撤销原“邗江县”,批准设立“扬州市邗江区”,头桥随属。2011年,经国务院、江苏省批准,扬州市区行政区划再度调整,析原邗江区之一部入广陵区,头桥再次随属至今。故而,苏春芳女士的故乡“头桥镇”在民国时属当时“江都县”(“民国江都县”即今“扬州市”,“民国江都县”的县城位于今扬州市中心的“广陵区”一带),便是这个原因。 艺术成就头桥乡贤苏春芳女士在扬剧业界被誉为“一朵质朴纯真的琼花”,曾长期担任江都扬剧团主要演员,唱腔优美、表演细腻,尤擅悲角。其成功的代表作有《朱买臣休妻》、《珍珠塔》、《活捉王魁》、《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 苏春芳女士与著名演员杨国彬合作的《王谯楼磨豆腐》,更是享誉沪、宁、扬等地,妇孺皆知,以致成为老扬州人均耳熟能详的怀旧经典扬剧作品。 1981年,由苏春芳女士主演的《香罗带》,获扬州地区专业剧团青年演员会演一等奖,苏女士个人亦荣获优秀表演奖。 1988年,苏春芳女士以其扎实的表演功底,与深厚的艺术造诣,而一举获得“上海扬剧广播电视大奖赛”白玉兰金奖,为家乡争得了荣誉。 苏春芳的艺术生涯中作品众多,并出版发行了40多种录音磁带、录像带、CD和VCD碟片,中央、上海、江苏等电视台、广播电台,都播映、播放过由她主演的扬剧剧目。目前苏春芳女士与著名扬剧表演艺术家李开敏、杨国彬等人共同担任扬州扬剧票友会的艺术顾问,为扬剧在家乡的普及与发展继续作出相应的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