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苏宝连 |
释义 | 苏宝连教授1983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化学系,1986年在中科院成都有机所获得硕士学位,1992年获得法国巴黎大学博士学位,1995年在比利时那摩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之后,曾在美国催化公司工作,现在他在比利时那摩尔大学工作,担任那摩尔大学化学系副主任,是国际著名的从事无机材料、分子筛与催化研究的学者;同时,他还是多种国际杂志的审稿人。2002年9月被破格晋升为无机材料化学教授,2004年再一次被破格晋升为终身教授。曾多年受邀作为诺贝尔化学奖推荐人。 中文名:苏宝连 国籍:中国 民族:汉 职业:教师 毕业院校:辽宁大学 简介苏宝连是武汉理工大学国家首批“千人计划”学者,现任武汉理工大学生命复合材料实验室主任,武汉理工大学战略科学家,武汉理工大学长江学者客座教授,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是进入比利时科学界最高荣誉殿堂的第一位华人,也是为数不多的1949年后在中国受过大学教育、当选欧美国家科学院院士的华人科学家。 近几年来,苏宝连教授在SCI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在《Angew.Chem.Int.Ed》上发表了数篇文章。 现任那摩尔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无机材料化学实验室主任,纳米材料化学中心主任,化学学院院长。兼任第六届国际介孔材料大会会议主席,国际分子筛协会(IZA)理事,欧盟委员会纳米科学政策制定咨询专家,欧洲光催化评价制定标准指定专家,比利时国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五位委员之一,比利时国际合作与发展基金委员会理事,比利时皇家催化协会理事,武汉理工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吉林大学、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华东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苏宝连教授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国际著名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250余篇,他引超过1700次,多篇文章被评为高引频和热点论文,2000年、2003年、2005年和2006年四次获得比利时皇家化学会奖。担任欧盟多个科研项目的负责人或首席科学家,同时作为资深海外专家参与我国的“111”计划。鉴于苏宝连教授在科研领域的杰出贡献,2007年5月获得比利时皇家科学院最高科学奖。 教育经历1983年辽宁大学理学学士学位; 1986年中科院理学硕士学位; 1992年法国巴黎第六大学化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1986至1989年中国石化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基础部工作,由闵恩泽双院士、何鸣元院士和舒兴田院士指导,获中国石化发明一等奖; 1993-1995年,比利时那慕尔大学博士后; 1995年美国加州著名的顾问公司“CATALYTICA”任职纳米材料开发负责人; 1995年9月比利时那慕尔大学副教授被授命组建无机材料化学实验室,担任主任至今; 200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4年破格晋升为终身教授; 1998至2007年那慕尔大学化学系常务副主任; 2000至2007年那慕尔大学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5年至今比利时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委员五位委员之一; 2006年组建那慕尔大学纳米材料化学中心并担任主任至今; 2007年至今那慕尔大学化学系主任,比利时皇家化学会那慕尔地区理事会理事长; 2004年至今任职有巴黎第六大学,法国圣艾蒂安大学,吉林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华东理工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台湾国科会、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原子与分子研究院访问教授;欧盟、北约和比利时联邦政府、国家科学基金委、法语区及瓦隆大区政府等科学研究项目负责人和首席科学家; 2001年至今连续多年受邀作为诺贝尔化学奖推荐人; 2007年获比利时皇家科学院最高科学奖项Adolphe Wetrems奖; 2007年为资深海外专家参与中国国家创新引智的“111”计划; 2007年至今世界分子筛协会理事; 2008年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2008年至今世界介孔材料协会理事; 2009年中国第一批高层次海外引进人才“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2011年当选为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华人首位) 研究领域等级孔复合材料;生命复合材料;催化材料、光催化剂低维金属氧化物纳米光电材料 科研项目五年内主要项目列表: 1) Retrai工业有机废气的处理及回收(Feder) ,欧盟第六框架 总金额:121万欧元 2002-2007 2) 自动清洁玻璃 (Strep), 欧盟第六框架 总金额:229万欧元 2004-2007 3) 新兴自下而上纳米材料技术制备先进无机复合材料(PAI/IUAP) ,比利时联邦政府 总金额:375万欧元 2007-2011 4) 自动清洁表面(玻璃及钢铁),比利时瓦隆大区政府 总金额:1400万欧元 2007-2010 5) Redugaz工业有机废气的处理及回收及CO2的利用,欧盟第七框架 总金额:149万欧元 2008-20012 代表性论文及著作(1) Hierarchically mesoporous/macroporous metal oxides templated from polyethylene oxide surfactant assemblies;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2003,42(25):2872-2875; J. L. Blin, A. Leonard, Z. Y. Yuan and B. L. Su * (2)Hierarchically mesostructured titania materials with an unusual interior macroporous structure; ADVANCED MATERIALS; 15(17): 1462-1465; Zhong-Yong Yuan, Tie-Zhen Ren and Bao-Lian Su* (3)Facile and generalized preparation of hierarchically mesoporous-macroporous binary metal oxide materials; CHEMISTRY OF MATERIALS; 2004,16(24): 5096-5106; Z. Y. Yuan, T. Z. Ren, A. Vantomme and B. L. Su* (4)Design of bimodal mesoporous silicas with interconnected pore systems by ammonia post-hydrothermal treatment in the mild-temperature range;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02, (5): 504-505; Z. Y. Yuan, J. L. Blin and B. L. Su* (5)Hierarchical interlinked structure of titanium oxide nanofiber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02, (11): 1202-1203; Z. Y. Yuan, W. Z. Zhou and B. L. Su* (6)Surfactant-assisted synthesis of unprecedented hierarchical meso-macrostructure zirconia;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03, (13):1558-1559; Z. Y. Yuan, A. Vantomme and B. L. Su* (7)Hierarchical Multimodal Mesoporous Carbon Materials with Parallel Macrochannels; ChEMISTRY OF MATERIALS; 2007,19: 3325-3333; Bao-Lian Su*, Aurélien Vantomme, Lidwine Surahy, René Pirard, and Jean-Paul Pirard (8) A highly ordered mesoporous aluminosilicate, CMI-10, with a Si/Al ratio of one; ADVANCED MATERIALS; 2006,18(16): 2117-2122; Xiao-Yu Yang, Aurelien Vantomme, Arnaud Lemaire, Feng-Shou Xiao and Bao-Lian Su* (9) Insights into hierarchically meso-macroporous structured material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16(7): 663-677; Zhong-Yong Yuan and Bao-Lian Su* (10) One-Pot Synthesis of Catalytically Stable and Active Nanoreactors: Encapsulation of Size-Controlled Nanoparticles within a Hierarchically Macroporous Core@Ordered Mesoporous Shell System; ADVANCED MATERIALS; 2009,21: 1368-1372; Xiao-Yu Yang, Yu Li, Gustaaf Van Tendeloo, Feng-Shou Xiao and Bao-Lian Su* 讲学2008年10月14日晚上7:00,比利时那摩尔大学苏宝连教授在我校西院大礼堂进行了一次关于“新功能材料,大自然给予的启示”的科学技术报告。我校材料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姜洪义教授、党委副书记李明忠、博士生导师余家国教授、学工办主任文佐勤以及材院研究生、05级保研生和08级新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会,材料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姜洪义教授主持了此次讲座。 现任比利时那摩尔大学无机材料化学终身教授,那摩尔大学无机材料化学实验室主任,纳米材料化学中心主任,武汉理工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的苏宝连教授提出“学自然做事,学自然工作,学自然生产”口号,为我校材院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学术课。讲座上,他分析了全球所面临的能源与温室效应问题,并分别从清洁材料来自荷叶、光子晶体材料来自蝴蝶和猫眼石、能量存贮与转换材料来自树木和细菌、纳米结构多孔材料来自蜂巢以及高度有序材料来自硅藻五个大自然给予的启示来探讨了如何从大自然获得灵感以及如何设计新型功能材料。苏教授敏锐的洞察力与严谨的科学态度博得了场下热烈的掌声。 “请问苏教授,您刚刚提出的仿生能否推广工业化、产业化?”在场一位研究生问道。“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问题……”,苏教授用夸赞的表情解释道。讲座接近尾声时,在主持人姜教授的引领下同学们与苏教授进行了一次问答互动环节。此环节苏教授不停的赞叹我校材院学生的聪慧,他表示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自己发现的问题研究出新课题,注重从大自然中获得灵感,设计出新型功能材料。 开展学术交流及合作研究受实验室邀请,2008年10月13日至16日,比利时那摩尔大学无机材料化学终身教授、那摩尔大学无机材料化学实验室主任,纳米材料化学中心主任,武汉理工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苏宝连教授来实验室开展学术交流及合作研究。 10月15日苏宝连教授在逸夫楼10楼会议室作了题为“An innovative self-formation strategy to hierarchically meso-macroporous functional structures”的学术报告。介绍了一种不需要表面活性剂或微乳液作为模板,利用自组装现象来合成多层次、多尺度孔的分等级结构材料。这种材料具有大的开放的孔道以及具有介孔结构的孔壁,孔道尺寸为0.5至5.0微米。这种多孔材料(一元二元金属氧化物、硅铝酸盐、磷铝酸盐和硅铝磷酸盐)可以通过利用金属醇盐为前驱物,通过控制水解和缩聚反应的速率来实现可控合成。这种自我形成分等级介孔-大孔材料的过程可以通过原位光学显微镜得到详细完整记录,由此引导我们去理解其复杂的形成机理。这种自组装方法可以适用于制备具有多尺寸孔结构和多功能的分等级材料。 苏宝连教授是比利时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委员,比利时皇家化学会那慕尔地区化学会理事长,那慕尔大学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比利时国家科学基金委博士考试委员会委员,比利时华人化学学会主席和材料学会主席,比利时国际合作与发展基金委员会理事,比利时皇家催化协会理事,欧盟委员会纳米科学政策制定咨询专家,欧洲光催化评价制定标准指定专家。在2007年当选世界分子筛协会理事,在2008年当选世界介孔材料协会理事。国际期刊《Nanopages》、《Recent Patents in Nano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emistry》、《Science of advanced material》《中国应用化学学报》、《中国催化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等杂志编辑及顾问委员会委员。 苏宝连教授在比利时那慕尔大学领导的“无机材料化学实验室”自1995年起经专家签定后确认为“Cater of excellence”参与联邦政府组织的大型联邦项目“Attrition Polo of Excellence”。苏宝连教授组织或参与组织了多次世界型大型会议,如:第六届世界介孔材料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第一届杂化材料国际会议(功能孔材料分会组织委员会主席)、第六届国际氧化催化会议(催化剂制备分会组织委员会主席)及第239届美国化学会年会“CO2 Capture, conversion and utihzaltion”分会的组织委员会主席、第17届法国分子筛年会组织委员会主席、比利时皇家化学会2008年年会组织委员会主席、苏宝连教授的H指数已超过极具象征性的标志指数30。苏宝连教授在最近三年中的国际会议中共做超过20余次大会报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