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亚平 |
释义 | 1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1、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简介宋亚平,1957年生,湖北省赤壁市人,现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农村人物”之一,“改革开放30年,影响湖北30人”获得者。 ◎ 活动1986年,获武汉大学历史系硕士学位,分配到湖北省委研究室 。1988年,辞去公职,到南方务工经商。1993年,获华中师范大学历史专业博士学位。1999年,出任中共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区委书记,陆续推行了包括五保合一、两推一选、干部打工等十四项改革措施 。2004年1月,调任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2003年年底,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迎来了又一次换届选举。这个县级区已经实行了四年多的改革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中国基层政治体制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而改革的主要发起人、区委书记宋亚平此次一届任期已满,他的去留问题因此也成为事关改革命运的敏感问题。2004年1月1日,宋亚平调任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2009年调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九年前,在南方“商海”畅游了十载的宋亚平被湖北省委召回,出任中共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区委书记。他以霹雳手段,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包括五保合一、两推一选、干部打工、撤消乡镇“七站八所”等十四项改革措施。风生水起,湖北震动。 ◎ 改制与那些局限在经济领域的改革不同,宋亚平的改革举措主要是围绕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行的,带有强烈的政治改革色彩。于是,媒体云集而来,“咸宁政改地震”的说法不胫而走,一些学者甚至认为咸安区实行的改革是 “中国基层政治体制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宋亚平也成为继吕日周、仇和之后的又一位名噪全国的改革家。 2003年年末,宋亚平由咸安区委书记调任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1986年,从武汉大学历史系毕业之后的宋亚平,曾经被分配到省委研究室工作。17年过去,人生似乎又回到了原点——虽然此时他已经由一个普通工作人员变成了研究室副主任。 据说这种由区委书记直接调至省里的情况在湖北极为“罕见”。有人把这一提拔解读为 “上级对咸安改革的一次肯定”,也有人分析说这是对宋亚平的一种 “保护性提拔”。媒体对宋亚平最后一次密集报道,也就在这个时期——因为媒体更多的是担心咸安改革是否会重蹈 “人走政息”的覆辙。 2003年11月4日,湖北省委、省政府以咸安经验为基础,联合下发17号文件——《关于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试行)》,决定在监利、老河口、安陆等7个地方进行试点。这或多或少平息了人们对咸安改革的担忧。 ◎ 淡出不过,宋亚平从此逐渐退出了公众的视野,即使常有媒体采访,他也总是很坚决地予以拒绝。面对社会上的各种议论,他一律淡然处之,置若罔闻。但是媒体人仍然不时会提起这位个性鲜明的改革者:有人说他是近年来湖北乡镇改革的 “幕后推手”,也有人说他官场并不得意,仕途蹬蹭…… 2009年,《咸安政改——那场轰动全国备受争议的改革自述》出版,再次引起关注。 2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简介宋亚平,笔名蕤红,女,1960年生,汉族,陕西礼泉人。清末名士宋伯鲁曾孙女,宋氏书画世家第四代传人。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 宋伯鲁,字芝栋,号芝田,清光绪十一年(1885)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山东道监察御史。“戊戌变法”时,曾挺身保荐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多次向光绪皇帝转呈变法奏章,为近代中国维新变法运动奠基人之一,亦是饮誉海内外的著名书画大师。 ◎ 幼年宋亚平自幼随父宋曾诒(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书画艺术家)研习中国书画,擅长山水、花卉等,在继承传统书画艺术的基础上,积极汲取西方绘画之有益成份并努力融汇南、北画派之精髓,在设色、泼彩方面大胆出新,拓开一面,逐步形成苍劲豪放、凝重典雅的独特风格。 ◎ 活动1989年先后在中国美术馆、陕西美术馆及广州、香港、美国加州等地成功举办“宋氏五代书画展”等联展与个展,先后出版《宋伯鲁一家四代书画集》、《宋亚平个人画集》等画集与著述,其作品在国内书画大赛中多次获奖,海内外多种报刊杂志给予极高评价,并被人民大会堂、澳洲美术馆等单位收藏,个人专题艺术片《书画世家》《青年书画家宋亚平》《传统女人》等亦曾多次在陕西卫视、西安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播放。 ◎ 现任现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民革画院理事、陕西省文史研究馆书画研究员、中国国民党陕西省革命委员会委员、陕西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延安大学鲁艺学院兼职教授、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副主席、陕西省妇女书画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青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政协委员、西安中国画院画师等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