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四美图 |
释义 | 作品名称:宋四美图 创作年代:宋代 类别:中国古画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美国私人收藏 图画《四美图》【名称】宋四美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美国私人藏 【简介】 作者:佚名; 画质:斗方,绢本,设色。 尺寸:纵:24.1厘米,横:20.3厘米 此图精心描绘了四个盛装的仕女。人物皆身着襦裙,头戴花冠,肩有披帛,手执绣物,细腰纤手,体态婀娜。仕女形象、衣饰都仿唐制,与周文矩《宫中图》人物造型有相似之处,但人物少了一些丰腴艳肥的唐人体态,而且椭圆型面颊及发髻花冠式样,又具宋代特色。用笔精工秀丽,设色鲜妍。面部采用额、鼻、颊的“三白”烘染法,别具特色。 此图描绘了四个盛装的仕女。画家的技法相当出色,笔法活脱,线条流畅,造型准确,形象生动。线条的组织尤为出色,随人物形体动态的变化而增减疏密,依裙袖拂动而舒展长短,既恰当地表现了人体结构,又充分显示了笔法功力。四美人皆窈窕柔弱而体态婀娜。 详细内容: 沉鱼之西施,落雁之王昭君,闭月之貂蝉,羞花之杨玉环一直被称作中国古代四大美人。古代的四大美人真的是这四位吗? 纪连海在他新出版的《纪连海叹说四大美人》一书中说:“‘四大美人’这词什么时候有的?又是谁提出来的呢?我并不清楚。但是可以推断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这四个人是什么时候被拉到一起称为‘四大美人’的。这四大美人的生活年代有先有后:西施最早出生,杨贵妃最晚离世的,杨贵妃是唐朝人,所以‘四大美人’这一说法肯定是唐朝以后才出现的。貂蝉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可以说是《三国演义》成就了貂蝉,因为《三国志》中是没有这个人的。而《三国演义》成书于明朝初年。所以,我觉得,提出‘四大美人’这一说法的人肯定在元末明初时。但具体是谁提出的?我也没考证出来。” 据我国最早收藏的木刻年画,1909年在甘肃发现的南宋平阳木刻年画《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也称为《四美图》,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此年画的原版现存于莫斯科博物馆。“题材虽皇家内容,但将汉晋两朝人物于一图,其雕刻线条流畅细腻,构图丰满华丽。” “(《四美图》)画面是四大美人绿珠、王昭君、班姬、赵飞燕。绿珠左手提裙登阶,回眸又望右手所持的玉麒麟,风情毕现;王昭君身着异族服饰,执笔修书,神情沉郁;赵飞燕金饰玉佩,袖手昂头,志满意得;班姬持扇列后,文静矜持。整个画面素色,讲究线条,一派清穆之风。”贾平凹《说舍得》。 是不是由此可以说这四位美人才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至少也可以说这也是一个版本。再说,这里有有力的证据——南宋的文物。说起年代也在唐朝之后。既然南宋这样将这四位美人跨时代组合在一起,自不会是空穴来风,肯定有他的道理。至于有多少道理,还是让专家煽忽吧。 出塞之昭君 西汉王昭君,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传》) 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王昭君进宫后三年,无缘面君。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她把中原文化传给匈奴,被封为“宁胡阏氏(王妻)”。“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她从大局出发,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改嫁给呼韩邪的长子。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她的墓地被后人称之为“青冢”。 王昭君得到历史的好评。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昭君的故事,已成为历史上流传不衰民族团结的佳话。 李白诗云:“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燕舞之飞燕 西汉赵飞燕原名宜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因其舞姿轻盈,如燕飞凤舞,精美绝伦,故人称其为“飞燕”。她是窈窕秀美,妖冶冷艳,凭栏临风,姿容秀丽的绝色美人。汉成帝刘骜立飞燕为后,其妹赵合德封昭仪,两姐妹受成帝专宠近十年,显赫一时,贵倾后宫。 赵飞燕的秀丽姿容,轻盈身材和出众的舞技,使得她在后宫嫔妃中如鹤立鸡群。成帝以玉环击节拍,赵飞燕跳起《归风送远曲》。她表演的一种舞步,手如拈花颤动,身形似风轻移,令成帝十分着迷。成帝命宫女手托水晶盘,令飞燕盘上歌舞助兴,飞燕的绝妙舞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给成帝带来全新的视觉享受。成帝一刻见不到赵氏姐妹,便心神不安。那才叫“三千宠爱于一身”。 赵氏姐妹虽得专宠,但不曾怀孕,她们害怕别的嫔妃怀孕生子,威胁后位,就疯狂地摧残宫人。“生下者辄杀,堕胎无数”。当时,民间就流传着“燕飞来,啄皇孙”的童谣。色迷心窍的汉成帝,年已不惑,膝下尤虚。为讨好赵氏姐妹,竟两次杀子,置江山社稷于不顾,“爱美人不爱江山”。 汉成帝死后,赵飞燕姐妹无子,飞燕帮助成帝的侄儿刘欣即位,即汉哀帝。新帝感恩,尊飞燕为太后。哀帝死后,汉平帝刘衍即位,大司马王莽以赵飞燕杀害皇子之罪,迫其自尽。风光一时,权倾一时的赵飞燕就这样香消玉殒了。 李白有“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之绝句赞叹她的绝美。唐代诗人徐凝《汉宫曲》写到:“水色箫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女史之班昭 东汉班昭又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女辞赋家。其父班彪,长兄班固,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次兄班超,乃立功西域的一代名将。嫁曹世叔,早年守寡。班固著《汉书》未成而去世,和帝下诏令班昭整理并续成。这部书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正史中写的较好的一部,人们称赞它言赅事备,与《史记》齐名。 和帝非常赞赏班昭的学识,多次召她入宫,教皇后和嫔妃们学习儒家经典,在宫中被尊称为师。邓太后临朝执政时,班昭以师傅之尊,参议朝政。当时,人们把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妇女称为“大家”,班昭的丈夫姓曹,因而被尊称为“曹大家”。“及邓太后当朝,班昭与闻政事。” 班昭是第一位有著述的女学者女历史学家,在史学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著有赋、文等16篇。她去世时,当朝的皇太后亲自素服举哀,为她行国葬之礼。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班姬 《女戒》,足称母师也。”清秋瑾《赠女弟子徐小淑和韵》有句“丽句天生谢道韫,史才入目汉班姬。” 鸿毛之绿珠 西晋绿珠,白州博白(广西)人,生双角山下,西晋石崇宠妾。“美而艳,善吹笛”。石崇惊慕绿珠美貌,以十斛明珠聘为妾,并在皇都洛阳建造金谷园,还为其建了梳妆楼。在石崇的悲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石崇,西晋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字季伦。二十余岁做了修武令,为人做事都很干练。颖悟而有才气,率意而为,累迁至侍中。出为荆州刺史,私自与手下人劫掠远来的商客,以至积累如山财富,曾与王恺斗富,以蜡代薪,作锦步障五十里,恺虽得武帝支持,仍不能敌。 绿珠善吹笛,又善舞石崇创作的《明君》(即《王明君辞并序》,是最早歌咏王昭君的文献)。绿珠妩媚动人,善解人意,恍若天仙下凡,因而石崇在众多姬妾之中,惟独对绿珠别有宠爱。石崇有别馆在河南金谷园,每次宴客,必命绿珠出来歌舞侑酒,见者都忘失魂魄,因此绿珠之美名闻于天下。 石崇在朝廷里投靠的是贾谧,后来贾谧被诛,石崇受牵连被免官。当时赵王司马伦专权,依附于赵王伦的孙秀暗慕绿珠,现在石崇被免职,他明目张胆地便派人向石崇索取绿珠。石崇勃然大怒:“绿珠是我所爱,那是做不到的。”石崇坚持不给。孙秀大怒,劝赵王伦诛石崇。赵王伦于是派兵杀石崇。 石崇对绿珠说:“我现在因为你而获罪。”绿珠流泪说:“愿效死于君前。”随即“落花犹似坠楼人,香魂一缕随风散”,绿珠坠楼而死。石崇被乱兵杀于东市。 杜牧绝句《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尤似坠楼人。”《红楼梦》中黛玉《吟绿珠》,“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歌舞剧《四美图》演出概述时间:2011年10月3日 星期一 19:30 场馆:人民大会堂 单价:188、388、588、788、988、1288、1688、2088 套票:1000(588*2) 1300(788*2) 1600(988*2) 《镜花水月》是李玉刚迷离“入梦”,在梦境中与古代美人的一次关于命运的对话; 《四美图》则是李玉刚应邀“入画”,在历史与现实的图景中,与古代美人进行的一次灵魂的审视。 主题四美,四个美丽了华夏上千年,丰富了炎黄子孙无穷想象力的美丽女子,为什么成了东方柔美的象征?这不仅仅是她们相貌出众,而更是因为她们不一样的传奇经历:她们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了起来。美,不是静态的浓眉大眼和樱桃小嘴,美,是动态的选择和取舍。 四美,皆以“小我”放置在家国存亡的背景中,或致敌于难中,或救国于危时,个人情感,个人性命,都在乱世中灰飞烟灭。只留下那一丝牵挂与对家国的眷恋,温暖了无数的后人,让我们生发出无尽的联想。 借助美人,我们表达的是现代人的追问与思考。美是不是可以永恒?如果美不是永恒的,那我们更应该珍惜美,而不是去毁灭美。美的消失是不能抗拒的,我们所做的只能是珍惜。青春是美丽的,时光是美丽的,友爱是美丽的,信赖是美丽的…… “起”于“柔美”,“承”于“壮美”,“转”为“凄美”,“合”为“华美”。玉刚是美的守望者,更是爱的守望者。没有这种守望,就难以呈现四种不同的美。而这守望者的情怀,是通过相互关联的五首现代诗完成的。 音乐舞蹈作品表现的是美人之美,现代诗表现的是玉刚守望之美。两者交融,用屏幕和舞台,用影与形,表达出玉刚不同于别人的对于美的追问。 形式李玉刚进入画中,自己幻化成四美,分别呈现四美的特点,体会四美的悲喜,感悟人世沧桑,体验乱世中的流离,思索美的意义,抒发爱的情怀…… 一个一个依次体验下来,没有体验到美人应该有的幸福,体验到的是眼泪或无穷的懊悔。他既感念于她们的美丽,也唏嘘于她们的遭际。于是他褪去红装,回归男儿身,从画幅中出来。李玉刚离开了,画幅中的美人也渐渐淡去,成了四条白练,从高空落下,一切皆为虚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