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代石龙 |
释义 | 嘉庆《彭山县志·杂识》载:“石龙,彭山县治东十五里。其形肖龙,首爪蜿蜒,髻髭迸露,鳞甲峥嵘,有持雨拿云之势,长三、四丈许。若经神工鬼斧者然,与石虎山相对。谚云:‘石龙对石虎,金银萃山薮’盖即此也。”石龙在今江口镇石龙村,凿造于原宋代石虎寺(今不存在)山门之外,与之相对的石虎子“文化大革命”中被毁(今已恢复)。石龙长期被泥沙掩埋。1984年春,县文管所将覆盖物清除,方展现全貌。系高浮雕,长17米,身径0.7米,鳞甲披露,张牙舞爪,曲折盘环。龙下一池,泉水常年不断。池石下10米,有县人徐原烈于民国33年(1944年)题刻两则,一为考证,一为诗:“石龙对虎,金银萃山薮。中华宝藏兴,民族昭千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