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崇林 |
释义 | 人物简介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5年12月 籍贯: 天津市 职称: 研究员,博导 单位: 机械学院,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1: 内燃机排放物的环境行为 研究方向2: 内燃机燃烧过程及排放控制 研究方向3: 内燃机排放物的检测技术 简介: 1988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内燃机专业 1988年~1994年于吉林工业大学内燃机专业读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44年~1996年于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博士后。天津大学教授。 1996年~现在,天津大学工作。 教育科研代表著作: 1、 稀土钙钛矿型催化剂LaBO3对NOX催化性能及反应机理的研究,燃烧科学与技术,1999年第1期。2、 色谱质谱中的选择离子监测方式定量分析柴油机排气微粒中多环芳香烃,分析化学,2000年第9期。3、 生物短期试验(Ames)用于柴油机排气微粒直接致突变性的研究,内燃机学报,2000年第4期。4、 几种汽油增氧剂的急性毒性和微核试验,卫生毒理学杂志,2002年第4期。 获奖情况: 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 讲授课程: 内燃机排放与环境 主要学术成就、奖励及荣誉: 主持国家"97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委及横向课题30多项,获部委奖励2项,发表论文50余篇,SCI/EI收录10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授权1项。 主要科研项目及角色: 1. 内燃机排气中氮氧化物的催化反应机理及控制技术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8.5万元,1996.1-1998.12,第一完成人。 2. 柴油机多环芳香烃生成规律、生物毒性及控制技术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2万元,1998.1-2000.12,主要完成人。 3. 稀土催化剂净化内燃机排气技术的研究,天津市青年科学基金, 5万元,1996.4-1998.5,第一完成人。 4. 无铅汽油增氧剂的环境安全性及其应用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8万元,2001.1-2003.12,第一完成人。 5. 天然气非甲烷碳氢化合物测量技术的研究,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50万元,2000.1-2001.10,第一完成人。 6. 汽油机多环芳香烃排放特性及控制技术的研究,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5万元,2001.5-2003.4,第一完成人。 7. 可吸入颗粒物典型污染物形态及活性氧介导复合损伤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万元,2002.1-2004.12,主要参加人。 8. 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前体物的形成与向二次颗粒物的转化,国家"973"计划项目, 450万元,2003.1-2007.12,项目负责人。 9. 可吸入颗粒物之间协同脱除效应与抑制机理,国家"973"计划项目, 110万元,2003.1-2007.12,主要参加人。 10. 乙醇/柴油混合燃料汽车的研究开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80万元,2003.7-2005.6,项目负责人。 11. 醇类汽车非常规排放物的检测和评价技术研究,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30万元,2003.7-2005.6,主要参加人。 12. 柴油机排气中氮氧化物催化净化技术的研究,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6万元,2004.5-2006.2,项目负责人。 13. 东风朝阳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4102系列柴油机的开发等项目,企业委托, 300多万元,项目负责人。 14.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项目,企业委托,80多万元,项目负责人。 15.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大连柴油机分公司合作项目,企业委托,70多万元,项目负责人。 代表性论著: 1. 宋崇林、段家修等,"柴油机排气微粒中有机可溶成分的分离与定性分析",内燃机学报, 15(2): 225-230, 1997 2. 王军、宋崇林等,"纳米晶体LaCoO3的XPS及催化特性的研究",燃烧科学与技术, 4(4): 354-357, 1998 3. 宋崇林、王军等,"干燥条件对纳米晶体LaCoO3的结构与合成机理的影响",应用化学, 15(5): 65-67, 1998 4. 宋崇林、沈美庆等,"稀土钙钛矿型催化剂LaBO3对NOX催化性能及反应机理的研究(Ⅰ)", 燃烧科学与技术,5(1): 91-95, 1999 5. 宋崇林、沈美庆等,"稀土钙钛矿型催化剂LaBO3对NOX催化性能及反应机理的研究(Ⅱ)", 燃烧科学与技术,5(2): 91-95, 1999 6. 宋崇林,范国梁等,"色谱质谱中的选择离子监测方式定量分析柴油机排气微粒中多环芳香烃", 分析化学,28(9): 1121-1125, 2000 7. 宋崇林、范国梁、刘克明等,"生物短期试验(Ames试验法)用于柴油机排气微粒直接致突变性的研究", 内燃机学报,18(4): 375-379, 2000 8. 宋崇林等,"柴油机排气微粒中有机组分的分离方法及微量金属的测定",天津大学学报, 33(6): 707-710, 2000 9. 宋崇林、范国梁等,"柴油机多环芳香烃排放规律的研究",汽车技术,4: 11-13, 2000 10. 范国梁,宋崇林等,"使色谱峰产生拖尾的一个因素-柱出口效应",分析化学, 29(6): 657-660, 2001 11. 陈薛,宋崇林,张延峰等,"柴油机微粒中直接致突变物对细胞DNA 的损伤",卫生毒理学杂志, 15(4): 222-224, 2001 12. 宋崇林等,"汽油机多环芳香烃的分析方法及排放特性",内燃机学报, 20(3): 238-242, 2002 13. 张志福,宋崇林,张延峰等,"几种汽油增氧剂的急性毒性和微核试验",卫生毒理学杂志, 16(4): 230-231, 2002 14. 宋崇林,张志福,陈薛,"三种汽油增氧剂对小鼠成纤维细胞的DNA损伤的研究",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5): 362-364, 2002 15. 范国梁,宋崇林,"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校正因子的理论计算",分析化学, 30(8): 906-910, 2002 16. 范国梁,宋崇林,"GC-MS和 GC-FID在定量分析中的差异" ,天津大学学报, 36(5): 614-617, 2003 17. 范国梁,宋崇林,"塔板理论对柱内和柱外浓度分布曲线的描述",分析化学, 31(1): 29-33, 2003 18. 张延峰、宋崇林等,"柴油、乳化油和甲醇喷雾燃烧光强波的研,汽车技术, 5: 16-19, 2003 19. 刘朋,宋崇林等,"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对柴油机性能及排放的影响",燃烧科学与技术, 9(4): 300-305, 2003 20. 徐冠鹏,宋崇林,张延峰等,"几种汽油增氧剂的亚急性毒性",卫生毒理学杂志, 17(4): 225-227, 200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