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送魏十六还苏州
释义

作品名称:送魏十六还苏州

创作年代:中唐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皇甫冉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送魏十六还苏州》

【创作年代】中唐

【作者姓名】皇甫冉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

送魏十六还苏州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作品格律

这首七言绝句的用韵方式为首句入韵仄起式;其韵脚是:上平十二文(平水韵)。

秋夜沉沉此送君,

⊙●○○●●○,

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

⊙●○○●,

回首姑苏是白云。

⊙●○○●●△。

(说明:○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作品鉴赏

这首送别短章,写得明白晓畅而又感情深挚,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这两句写诗人在秋夜沉沉的晚上,听着蟋蟀(即“阴虫”。南朝宋颜延年《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夜蝉当夏急,阴虫先秋闻。”)切切的鸣叫声,想到自己明天就要与友人分别,心情异常沉重。

在写法上,这两句真切地写出了送别时那种黯然神伤的环境,通过环境的烘染,把即将离别的愁绪表达得婉转有致。“秋夜”,点出送别的时间。秋天气氛肃杀,特别是在秋天的晚上,本来就容易勾起对朋友的思念,而偏偏在此时,自己却要送好友离去。“此送君”三字,字字透出送别时的凄苦之情。“沉沉”二字,一方面从视觉着笔,写在船上看见四野茫茫,黑夜深深,无边无际,什么也看不清;另一方面写出了作者的心情相当沉重,可谓一箭双雕。同时,作者又从听觉着笔,写两岸草丛中蟋蟀的鸣叫,“切切”的叫声似在相互倾诉,又似在低低饮泣,这悲伤的秋声,使即将离别的人不忍卒闻。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选取了最能代表秋夜伤怀的景物,交叉描写,虽没有明说送别的愁苦,然而经过环境的渲染,这种愁苦具体形象,伸手可触,真正做到了“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这两句作者以想象中的明天,与此时的秋夜作对比,进一步表达了离情别绪。作者想:今夜,虽然有离别的愁苦,但毕竟还没有分手,还可以在一起倾心叙谈。而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到明天,当我再在这只船中回望你所在的苏州时,那就见不到你了,唯见到满天的白云。到那时,凄然孤独之情,一定比今晚更深更浓。

这两句看似在写明日的白天,其实仍是在写今晚的秋夜,通过这样别出心裁的安排,更为深刻地表达出秋夜送别的难分难舍。

全诗结构巧妙,语虽平淡而意味深长。叠字的运用使诗读来琅琅上口,富于声情美。

作者简介

皇甫冉

(717—770)唐代诗人。字茂政。润州(今江苏镇江)丹阳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十岁便能作文写诗,张九龄呼为小友。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考中进士第一(状元)。历官无锡尉、左金吾兵曹等职。大历(唐代宗年号,公元766—779年)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为避战乱寓居义兴(今江苏宜兴),据说他所住村庄后来被称为皇甫舍(今属芳庄镇)。皇甫冉对义兴的山山水水情有独钟,题咏颇多,有《荆溪夜湍》、《洞灵观》、《三月三日同义兴李明府泛舟》等诗作。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20:5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