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松江话
释义

简介

松江话,又称松江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的松江方言区。根据声调(调类、调值)的差异,上海方言又分成五片:市区片(即传统意义上的上海话)、崇明片、嘉定片、练塘片、松江片。其中以松江片覆盖面积最大,人数最多,其下再分两个小片:松江小片、浦东小片。此处的松江话即指松江小片方言。

定义

松江话,覆盖范围包括:松江、金山、青浦、闵行、奉贤五区以及嘉定区的小部分。以松江镇代表的松江方言与上海市区(老派)相比,声韵母差异极小,只是声调有些不同。所以从语言学角度看,松江话确是上海话的源头,是有充分理由的。

覆盖范围中,金山不含石化,青浦不含练塘片,闵行不含江川街道跟吴泾街道,浦江镇属于浦东片。奉贤区不包括四团、平安两处靠近南汇的浦东片。

渊源

松江秦时建镇、唐时置县、元时升府、明清时为全国纺织业中心,东南一大都会,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东吴名将陆逊以功封华亭侯,华亭始见于史志。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至清末,华亭县、华亭府、松江府、娄县均设治于此。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华亭府,翌年改为松江府。

至清嘉庆十年(1805年)演变为1府(松江)、7县(华亭、上海、青浦、娄、奉贤、金山、南汇)、1厅(川沙)。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华亭、娄县合并为华亭县。民国3年(1914年)改为松江县。民国时期,松江县政府及江苏省第三、第四区专员公署皆设于此。 解放后,苏南行政署设松江专区。民国初期,该镇名华亭市、松江市,后改称城厢区、城区。民国36年(1947年)撤区,由县直辖。

1952年恢复江苏省建制后松江专区隶属江苏省。1958年初,嘉定、宝山、崇明三县划归上海市,松江专区撤销,原属专区的松江等七县划归苏州专区;10月,松江等七县同时划归上海市,成为上海市郊县。20世纪末开始,各郊县先后撤县建区。

上海旧属松江府,曾隶属嘉兴辖下,语言以嘉兴话为主。松江府成立后,松江地区方言在嘉兴话的基础上独立发展,形成吴语中发展相对滞后的松江话。根据《松江府志》记载:明代是“府城视上海为轻,视嘉兴为重”。而到清朝则是“府城视上海为轻,视苏州为重”。苏州话因其权威性和丰富的文学形式(吴语小说、传奇、弹词和民歌等)对上海话也有过重要影响。

此外,上海话经可靠的语言学研究,目前确定并非先前认为的宁波话苏州话简单合成,而是融合松江方言发展的结果。上海开埠之前,松江是上海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历史悠久,文脉渊远,近年来被称为“上海之根”,已得到广大的专家学者和民众的支持和认同。

现状

相对上海话的强势,松江话长期以来受到忽视,常被称作上海本地话或松江话、青浦话、金山话、奉贤话,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而且随着近年普通话的推广、人口融合带来的快速蜕变、以及上海城区的扩大,松江话面临着同上海话一样的处境,甚至更为严重。

当今许多松江方言区的儿童已经无法全部使用母语和他人沟通,已有在外不讲、在家庭内部不讲,全然不会讲,甚至出现听不懂老人的说话的情形。

语音

声母34个,韵母50个,声调8个

声母

韵母

1 阴声韵

y 纸 思 子 师 i 衣 宣 面 非 u 乌 播 所 鹅 iu 雨 鬼 主 语

a 妈 柴 带 摆 ia 借 写 野 姐 ua 怪 快 拐 娃

ae 板 来 减 赚 iae 奸 念 眼 廿 uae 关 筷 环

e 杯 满 对 半 ue 官 块 会

eu 短 岁 安 算 ieu 捐 劝 远 阮

o 包 早 毛 牢 io 挑 小 鸟

oe 头 浮 口 欧 ioe 刘 牛 旧 右

au 爬 蛇 茶 马

2 阳声韵

aen 打 冷 樱 iaen 娘 想 枪 强 uaen 掴

aon 当 双 梦 忙 iaon 旺 uaon 光 汪 黄 广

en 粉 灯 春 ien 清 心 寻 uen 困 滚 温 iun 军 群 云

on 翁 风 龙 ion 穷 荣 雄

3 入声韵

aeq 八 鸭 袜 喝 iaeq 捏 甲 洽 uaeq 刮 滑

aq 百 麦 客 石 iaq 约 脚 屐 箬 uaq 呱 划

eq 折 出 失 ieq 笔 吃 极 ueq 骨 阔 剐 虢

iq 必 结 薛

oq 博 木 落 各 ioq 扌肉 戳 uoq 扩

auq 北 剥 六 iauq 菊 轴 浴 iuq 缺 屈 血

4 其他

el 而 mh 亩 姆 ng 五 鱼 吾

声调

平上去入各分阴阳。

阴平 53 搬、天、高

阳平 31 盘、田、螯

阴上 44 保、短、起

阳上 22 抱、断、淡

阴去 35 报、替、告

阳去 13 暴、垫、忌

阴入 5 百、铁、各

阳入 3 白、迭、药

语音变化

以“上海闲话ABC”的拼音方案为基础,将《松江方言志》的音韵,参照《上海吴语手册2010》以及《奉贤县志 方言卷》的排列方式,全部整理了一遍。

音韵基本按照当今绝大多数人的新派口音。(这里不讨论新新派)。原先方言志上的老派口音记录太老,很多特征已经消失。

与原来记载的老派相比,新派的主要特征:

1 一是带紧喉的缩气音?b、?d为p、t代替,变为与今上海话相同的不送气清塞音。

2 是双唇音Φ、β、?W为唇齿音f、v、?υ代替,?υ有的读?(u)。

3 不分尖团音。将=姜,秋=丘,小=晓,趋=区

4 入声韵大量合并 磕=刻=渴;笔=壁。在本表中保留了笔的原声韵。而前者因为已经无人能区分,故合并为一。

5 原有的[iu]韵母并入[yø]。

声母表中红色为清音,绿色为浊音,带紧喉即为缩气音。

与市区片的差异之处

1 分司书

上海话中司=书 sy,而松江话中司sy,书xiu。同样朱资、时树在松江话中都是区分的。

2 分打党

张/赃、蚌/帮、打/党、长/上、厂/唱在上海话中同音,而在松江话中前一组字的韵母都是aen。

3 分袜麦

袜/麦、八/百在上海话中同音,而在松江话中前一组都是aeq的入声韵。

4 其他

上海话南=暖,归入eu韵。而松江话中前者读e韵。上海话中笔=瘪、滴=跌、踢=贴、吃=七。松江话中前者都归入ieq入声韵。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9 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