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四性五味 |
释义 | 我国古代就有"药食同源"之说,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四性"又称为四气,即寒、热、温、凉, " 五味":即辛、甘、酸、苦、咸。 简介四性即是寒、凉、温、热四种药性,寒热偏性不明显的即为平性。 寒凉药材多具有清热泻火作用,适用于热性病症;温热药材多具有温里散寒的特性,适用于寒性病症。 五味即是通称的辛、酸、甘、苦、咸五种药材滋味,另还有淡味。 五味作用特点在于“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四性具体表现四性 属性 作用 代表中药材 温 阳 祛寒补虚 红枣、黄芪、当归、川芎、龙眼肉 热 寒 阴 清热解暑,消除热症 金银花、黄连、大黄、生地黄 凉 平 五味具体表现五味 作用 对应器官 代表中药材 注意事项 辛 能活血行气,发散风寒 肺 薄荷、木香、川芎、大小茴香、紫苏、白芷、花椒、肉桂 多辛散燥烈,食用过多容易耗气伤津液,导致便秘、火气大、痔疮 酸 能生津开胃,收敛止汗,帮助消化,改善拉肚子症状 肝 乌梅、五倍子、五味子、山楂、山茱萸 多食容易损伤筋骨;感冒者勿食用 甘 补虚止痛,缓和药性,调和脾胃系统 脾 人参、甘草、红枣、黄芪、淮山、薏仁、熟地黄 食用过多容易发胖、伤齿;上腹胀闷,糖尿病患者少食用 苦 具有清热泻火、降火气、解毒、除烦躁等作用 心 黄连、白果、杏仁、大黄、枇杷叶、黄苓、厚朴、白芍 口干舌燥、目红耳鸣、便秘、干咳体者不宜多服用;还有吃多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胃病者应节制 咸 泻下通便、软坚散结、消肿,多用于大便干结,消除肿瘤、结核 肾 芒硝、牡蛎、草决明、玉米须、茴香 多食容易造成血压升高、血液凝滞,心脏血管疾病、中风患者忌食过量 淡 利水渗湿,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 蔬菜的四性五味蔬菜的四性即寒、凉、温、热四种属性,介于这四者中间的为平性。中医将食物分成四性,是指人体吃完食物后的身体反应。如吃完之后身体有发热的感觉为温热性,如吃完之后有清凉的感觉则为寒凉性。了解食物的属性,再针对自己的体质食用,对身体大有裨益。 四性 功效 适应体质 主要蔬菜 寒 清热降火、解暑除燥,能消除或减轻热症 温热性,如容易口渴、怕热、喜欢冷饮或寒性病症者 芹菜、大白菜、空心菜 凉 温 可抵御寒冷、温中补虚,消除或减轻寒症 寒凉,如怕冷、手脚冰凉、喜热饮的人或热性病症者 生姜、韭菜、蒜、香菜、葱 热 平 开胃健脾,强壮补虚,容易消化 各种体质都能食用 黄花菜、银耳、胡萝卜 蔬菜的五味蔬菜的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对应人体的五脏:即肝、心、脾、肺、肾,不论是食物本身的味道,还是佐料,都会对五脏起不同作用。五味食物虽各有好处,但食用过多或不当也有负面影响,要依据不同体质来食用。如辛味食得太多,而体质本属燥热的人,便会发生咽喉痛、长暗疮等情形。 五味 功效 对应器官 禁忌 主要蔬菜 苦 降火除烦,清热解毒 心 胃病者宜少食不消化 苦瓜、芥兰 甘 健脾生肌,补虚强壮 脾 糖尿病患少食或不食 玉米、甘红薯 辛 补气活血、能促进新陈代谢 肺 多食伤津液火气 大 姜、葱、辣椒 酸 生津养阴,收敛,如胃酸不足、皮肤干燥 肝 多食易伤筋骨 豆类、种子类 咸 通便补肾 肾 多食会造成血压升高 海带、紫菜 淡 利尿、治水肿 蔬菜的五色蔬菜的五色,即为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而五色分别对五脏有不同的作用。各个脏肺之间互相关联,相生相史,如肝太旺伤脾、脾太旺伤肾、肾太旺伤心、心太旺伤肺、肺太旺伤肝,所以我们在日常饮食中不能偏食某一色。要均衡摄取,即午餐多吃青、白,晚餐多吃赤、黄、黑,这样可以使王脏都能得到洋养。 1. 营养与五色 从营养的角度说五色食物,青色蔬菜中一般富含胡萝卜素,白色蔬菜富含黄酮素,黑色蔬菜中则富含铁。 2. 五色的作用 赤色蔬菜:可提高心脏之气,补血、生血、活血。如辣椒等 青色蔬菜:可提高肝脏之气,排毒解毒。如菠菜、青椒等 黄色蔬菜:可提高脾脏之气,增强脏肝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如韭黄、胡萝卜等 白色蔬菜:可提高肺脏之气,清热解毒、润肺化痰。如大白菜、白萝卜、银耳等 黑色蔬菜:可提高肾脏之气,能润肤、美容、乌发。如木耳、香菇、海带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