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四块玉·叹世 |
释义 | 马致远作品《四块玉·叹世》基本信息名称:【南吕】四块玉·叹世 年代:元代 作者:马致远 体裁:散曲·小令 宫调:南吕 曲牌:四块玉 作品原文【南吕】四块玉 叹世 带野花,携村酒,烦恼如何到心头。谁能跃马常食肉⑴?二顷田,一具牛⑵,饱后休。 佐国心,拿云手,命里无时莫刚求⑶。随时过遣休生受⑷。几叶绵,一片绸,暖后休。 戴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⑸。妻儿胖了咱消瘦。枕上忧,马上愁,死后休。 注释译文【注解】 ⑴跃马常食肉:指高官厚禄,富贵得志。 ⑵一具:一头。 ⑶刚求:硬去追求。刚,此指刚硬意、偏意。 ⑷过遣:消遣、过活。生受:辛苦、为难。 ⑸寒食:节令名,清明的前一天或两天,古俗此日禁止生火。 【译文】 带着野花,拿着村酒,烦恼怎么能来到心头?谁能够骑大马,常吃肉?种两顷田,养一头牛,能吃饱也就满足了。 辅佐国王安邦治国的心,能上天揽云的手,如果命里注定没有就不要强求。顺其自然地生活,不要辛苦地云追求。有几叶绵,一片绸,能够保暖就够了。 带着月光行,披着星星走,独自住旅店,过寒食日,离开家乡又到了凄凉的秋天。妻儿胖了我却瘦了。睡觉时在忧愁,出行时刀在忧愁,直到死了才算到头了。 作品简析这三首作品,写作时间不一,但都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内容相近,可以合看。 青年时期的马致远,是积极入世的,虽生不逢世,用违其志,而豪情未减,所发多为慷慨激越之音。随着二十年宦海浮沉,历尽飘泊之苦,不能不发出“困煞中原一布衣”的感叹。不过这时还有牢骚,还有不满。及至由壮而衰,由衰而老,壮志消磨殆尽,慢慢地连这点牢骚也没有了,对人间的荣辱、得失、是非,几乎全部失去了热情,因而高唱起“东篱本是风月主,晚节园林趣”的调子,力图从宁静恬退的隐士生涯中,求得精神上的解脱和满足。《四块玉·叹世》三首就反映了这种情绪。 作者简介马致远 (1250?—1321?)元代杂剧家、散曲家。大都(今北京)人。名不详,以字行于世。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马致远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同称“元曲四大家”。青年时期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仕途坎坷,政治理想一直没能实现。中年中进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后在大都任工部主事。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死后葬于祖茔。马致远早年即参加杂剧创作,从事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有“曲状元”之誉。他的杂剧作品见于著录的有15种,以《汉宫秋》最著名。散曲集有《东篱乐府》。 曾瑞作品《四块玉·叹世》基本信息名称:【南吕】四块玉·叹世 年代:元代 作者:曾瑞 体裁:散曲·小令 宫调:南吕 曲牌:四块玉 作品原文【南吕】四块玉 叹世 罗网施,权豪使。石火光阴不多时,劼活若比吴蚕似。皮作锦,茧做丝,蛹烫死。 作品简析此曲表现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平之鸣,抨击以权设网,陷害良民的贪官污吏,认为他们作恶多端到头来作茧自缚,害人犹如害己,其下场必然可悲。这可以说是作者对贪官污吏及黑暗的社会现实又一愤怒的诅咒。这首小令在艺术上也有可取之处:首先,言约义丰;其次,比喻手法简洁而形象;第三,音节急促,字音浏亮,显示了作者选字遣意的功力。 作者简介曾瑞 元曲作家。生卒年不详,字瑞卿,元朝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区)人。自后移家杭州。著杂剧《才子佳人误元宵》,今存。散曲有小令九十五首,套数十七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