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四大古都
释义

中国四大古都

古都并称演变

19世纪20年代 四大古都:西安、南京、北京、洛阳。

东南西北四京

首都在中国又称为京城、京都、京畿、京师等。中国重要王朝的的京都在民间被按照方位顺序进行分类。

* 西京(今西安,历史上又称长安、丰镐、丰京、镐京、京兆、五代宋时指洛阳)

* 东京(今洛阳,古又称洛邑,五代北宋时专指京都开封)

* 南京(今南京,历史上又称金陵、应天,隋指江陵府、宋为归德府)

* 北京(今北京,历史上称为燕京、北平,唐朝为晋阳太原府、宋为大名府)

近代以来,少数民族政权被认为是中国历史内同汉民族政权一样平等的一部分,所以上面所提到的东西南北中国首都并不具有历史学意义,而是一种民间的变称。

如辽、金、元西京(今大同,历史上又称平城、代京、云中)

西安

西安古称长安,位于黄河流域关中平原中部秦岭北麓,地跨渭河南北两岸。东有华岳、西据太白,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历史上先后有西周、秦国、秦朝、西汉、新莽、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为都时间长达千年以上,特别是强盛的周、秦、汉、隋、唐以此为都,更增加了其浓厚的文化氛围,号称“十三朝古都”。“秦中自古帝王州”,这是唐代诗圣杜甫在其《秋兴》诗中的名句。

秦中,即关中,是指以西安为中心的渭河平原地区。它东有函谷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故称关中。关中地区南部为我国南北气候地域的分界线——秦岭,北部为高低起伏的丘陵,滔滔渭水贯 穿其间,滋润着两岸膏腴的土地。包括长安在内的西起宝鸡,东至 潼关的渭河流域,号称“八百里秦川”。这一地区土地肥美,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自古以来享有“陆海”、“天府”的美誉。西安地区河流纵横交错,有“八水绕长安”之说。“八水”即指泾、渭、 浐、灞、沣、滈、涝、潏等八条河流。关中地区自古号称“四塞之国”,境内有关山带河之险,沃野千里之富,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封闭性。同时,由关中东出函谷,可联络中原;西逾千陇,可沟通河西;南越秦岭,可抵巴蜀、江汉;北上黄土高原,可进入阴山南北,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外向性。因此,西安在军事战略上的重要性极大。

西安是东方世界的文明中心,浩浩千年古都,位居我国古代众多古都之首。西安与意大利的罗马,希腊的雅典、埃及的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

南京

概述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众多。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游历南京后,写下的《南京》一文中就有这样一段评价:“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你可以揣摩,你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南京位于我国东南部的长江下游, 东接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南靠宁镇丘陵,西倚皖赣山区,北连江淮平原,素有“东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南京四周低山盘曲,山环水绕,自然风貌独特。境内绵亘着宁镇山脉西段,城东钟山若长龙蟠绕,城西石头山似猛虎雄据,故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说。万里长江自西向南滚滚而来,折向东去;秦淮、金川两河蜿蜒城中;玄武、莫愁两湖气势雄浑、景色秀美。

秦淮,自晋以来即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杜牧的一首《泊秦淮》如今已是脍炙人口:“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历史上东吴、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六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所以一般南京称“六朝古都”);南唐、明(洪武年)、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于此。南京被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

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中评价南京的地理环境时说:“ 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中,诚难觅此佳境也。 而又恰居长江下游两岸之最丰富区域之中心,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

府市建置

越城:公元前472年

金陵邑:公元前333年

秣陵:公元前210年

建邺:公元211年

江宁府:公元937年

建康府:公元1127年

南京(应天府):公元1368年

南京府:公元1912年

南京特别市(首都特别市):公元1927年

南京市:公元1930年

南京市(中央直辖市):公元1949年5月10日

南京市(江苏省辖市):公元1953年1月

南京市(副省级市):公元1995年

北京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西北边缘与太行山脉燕山山脉的交接部位,东距渤海。北有军都山,西有西山,东南是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境内贯穿五大河,东部的潮白河、北运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马河。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是太行山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综观北京地形,依山襟海,形势雄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俯中原,诚天府之国”。

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春秋战国时期分别是西周王朝北方诸侯蓟国与燕国的统治中心。历史北京曾为辽的陪都(当时称南京,又叫燕京)、金国的首都。公元1267年,蒙古族忽必烈定都北京,北京成为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称之为“世界莫能与比”的蒙古帝国汗国之一的元汗国的大都。从此,北京取代了长安、洛阳、汴梁等古都的地位,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并延续到明、清两代,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洛阳

概述

洛阳,简称“洛”,地处古洛水北岸而得名,有5000余年的文明史,4000余年建城史和1529年建都史,自夏朝开始有13个王朝、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河图洛书在此诞生,儒、释、道、玄、理肇始于此,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在此交汇,邙山古墓群与天子驾六震惊世界,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中国”一词便源自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洛阳是世界“四大圣城”之一,新兴的重工业城市和新能源节约型城市,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欧洲人最向往的城市,位居中国休闲城市榜首。

洛阳黄河中游南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古称豫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由于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

洛阳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开山于此。洛阳是中华姓氏主根、闽南、客家之根。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从此,周公“制礼作乐”,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司马光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陈寿完成了著名的《三国志》,程颐、程颢开创宋代理学,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洛阳才子”,“汉魏文章半洛阳”。张衡发明地动仪,蔡伦造纸,马钧发明翻车……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洛阳被称为“九朝古都”、“十三朝古都”。其中,“九朝古都”的“九”指公认的九个朝代,也有人认为是多的意思,“十三朝古都”中的13指的是建都的朝代数量。特别注释洛阳的历史上的情况比较复杂,容易引起误解。①商、周、汉、魏诸朝都有多次迁都的历史,这些朝代的都城从历史纵向上看可能不只一个,洛阳是其中的一个。例如商就先后多次迁都,所以安阳、郑州、洛阳都曾经是商的都城。其中安阳最为著名。公元前14世纪,商朝第十代国王盘庚,从山东“奄”(今曲阜附近)迁都到“殷”,成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②中国部分朝代的首都不只一个。出于战略上和经济上的需要,一些巨大王朝会设立陪都,例如唐,举世公认其首都为长安,洛阳之所以称为其都,是因为唐代统治者定洛阳为其行宫和巡幸之地,故有“东都洛阳”之称。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后,洛阳成为正式都城.③洛阳曾经是中华民国的陪都,“一·二八”淞沪之战和八年抗战中,曾两次迁都,前一次迁洛阳为“行都”,第二次迁重庆为“陪都”,而南京作为中华民国法定首都的地位不改。

历史

朝代 名称 都城位置 所居帝王 建都时间 .

1夏 斟鄩 偃师二里头 太康、仲康、孔甲、帝皋、夏桀 前2070年—前1600年

2商 西亳 偃师尸乡沟 商汤、外丙、仲壬、太甲等 前1600年—前1046年

3西周 洛邑、成周 瀍河两岸 成王、康王、昭王、穆王等 前1046年—前771年

4东周洛邑 王城(涧河两岸) 平王至赧王,共25王 前771年—前256年

5东汉雒阳 汉魏故城光武帝至献帝,共12帝 25年—190年

6曹魏 洛阳 汉魏故城 文帝至元帝,共5帝 221年—265年

7西晋 洛阳 汉魏故城 武帝至愍帝,共4帝 265年—313年

8北魏 洛阳 汉魏故城 孝文帝至孝武帝 共七帝 493年—534年

9隋 东都、东京 隋唐故城 炀帝、恭帝 606年—618年

10武周 洛阳 隋唐故城 武则天

11后梁 西都 隋唐故城 太祖、郢帝、末帝 909年—913年

12后唐 东都 隋唐故城 庄宗、明宗、闵帝、末帝 923年—936年

13后晋 西京 隋唐故城 高祖 936年—938年(约2年)。

洛阳的朝代数公认的是九朝古都,随着考古发现,偃师二里头遗址与偃师商城,都是古代著名的都城,近年来有学者认为洛阳应是13朝古都。

十七朝的说法

战国时期 韩国

西汉初 高祖

唐末 唐昭宗

中华民国 行都

陪都政权

新、唐,后赵、东魏、北周、后汉、后周、北宋、金九个陪都政权

行都政权

一·二八”淞沪之战和八年抗战中,曾两次迁都;第一次迁洛阳为“行都”,第二次迁重庆为“陪都”,南京作为中华民国法定首都的地位不改。

唐以后无西安,元以前无北京

含义

此话主要是指唐代以后,西安不再做过中国的首都,逐步退出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元代以前,北京还没有做过中国的首都,还没有展示过政治历史舞台。现在主要用来形容南京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以及南京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如今还蕴含着南京在中国历史上传承启下的作用,传承西安的辉煌,开启北京的恢宏。

三都历史

西安

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古到今曾用名中,以“长安”最为长久和著名。长安,意为“长治久安”,是中华文明史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都城。西安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之一。据《广博物志》、《述异志》、《山海经》等记载,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等故事都发生在这里。据考古证实,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是蓝田猿人的聚居区,新石器时代早期,这里就已经形成了原始聚落“华胥古国”、“半坡”、“姜寨”、“灰堆坡”等。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发现,将中国城市历史推进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同时确定了西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城市。公元前12世纪,周文王姬昌定都这里,从此,西安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100多年,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中国历史上的四个鼎盛时代周、秦、汉、唐均建都西安。汉唐时期,西安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当时最早超过百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西罗马,东长安”是其在世界历史地位中的写照。“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西安向世界展现了文明中国拥有的自信、开放、大气、包容、向上的民族精神,铸造了炎黄子孙永远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秦始皇陵兵马俑则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西安,这座中国历史文化的首善之都,以世代传承的雍容儒雅,满腹经纶,博学智慧,大气恢弘,成为中国历史的底片,中国文化的名片和中国精神的芯片。

建都朝代:西周(前363年)、秦(统一后15年)、西汉(前202年)、新朝(前15年)、东汉、西晋、前赵(11年)、前秦(33年)、后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武周(15年)。

南京

国父中山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南京: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

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且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大明、民国二次北伐成功;东晋、萧梁、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南宋初立,群臣皆议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原之图,惜宋高宗无意北伐而定行在于杭州,但迫于舆论仍定金陵为行都。即使太平天国以南京为都,亦以驱除异族统治为动员基础和合法性之一。所以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故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建都朝代:吴(211年)、东晋(317年)、宋(420年)、齐(479年)、梁(502年)、陈(557年)、杨吴、南唐(937年)、宋(1127年)、南宋(1138年,陪都)、明(1368年)、南明(1644年)、太平天国(1853年)、中华民国(1912年)。

北京

中国西周时成为周朝的诸侯国之一的燕国的都城。自中国金朝起成为古代中国首都——中都。自元朝起,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元朝国都,元大都,或称大都,由于中国皇帝忽必烈是蒙古大汗国的大汗,蒙古文称为“汗八里”(Khanbaliq),意为“大汗之居处”。元大都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明朝自成祖后开始对北京进行大规模扩建,清朝在延续明北京城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修缮和扩建。至清末北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自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名称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涿郡、幽州、南京、中都、大都、京师、顺天府、北平、北京等。

建都朝代:辽(938年,陪都)、金(1153年)、元、明(与南京交替)、清、中华民国(与南京交替)、中华人民共和国。

世界四大古都

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是指意大利罗马、希腊雅典、埃及开罗和中国西安;另有一说为意大利罗马、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希腊雅典和中国西安。 这种说法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 为了客观起见,下面同时介绍这5座城市。

西安——不朽之城

概述

西安,古称长安,曾称丰京、镐京、京兆、西京、大兴城、奉元城等,中国众多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从奴隶制臻于鼎盛的西周,到封建社会达到巅 峰状态的唐王朝,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100余年之久。又曾为赤眉、绿林、大齐(黄巢)、大顺(李自成)等农民起义政权的都城。

自公元前约11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并历来为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省和长安、咸宁两县的治所。在多数朝代,西安属于郡、府级建制-京兆府(郡)辖区,元代改京兆为安西路(后改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奉元路设西安府,西安即由此而得名。1928年,在西安首次设市,1948年由省辖市改为国民政府行政院辖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市曾经是陕甘宁边区辖市、西北行政区辖市、中央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从1954年以来,一直为陕西省省会所在地,现属副省级城市,辖新城、碑林、莲湖、雁塔、灞桥、未央、阎良、临潼、长安九区以及蓝田、周至、户县、高陵四县。 广义上的大西安都市还包括咸阳市区(秦都区、渭城区)、咸阳市泾阳县、咸阳市武功县等。

西安地处中国中、西两大经济地域结合部,是西北各省通往西南、中原及华东的门户与交通枢纽,第二条欧亚大陆桥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在全国经济总体布局上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重要战略地位。优越的地理区位和深远的历史渊源,使西安成为中国北方西部最大的商品流通中心与物资集散地。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使西安居中国六大古都之首,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著名的旅游中心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迅速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基地、科技研究基地和高等教育基地。

重大历史事件

西安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文明史的都市,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无数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公元前约11世纪,周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武王继位后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并在沣河东岸建都镐京,开创了西安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公元前841年,镐京“国人暴动”是中国历史是最早的大规模群众暴动驱逐国王事件。西周初期的“成康之治”标志着中国奴隶制社会进入鼎盛时期。秦孝公时的“商鞅变法”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重大社会改革。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顶峰时期。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正式开辟了以长安为起点,连接欧亚大陆的通道“丝绸之路”。

公元582年,隋文帝颁令在汉长安城东南的今西安城址营建新都大兴城。唐王朝建立后更名长安。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自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开始,至唐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基本就绪,历时72年。城市面积84.1平方公里,布局规划整齐,东西严格对称,分宫城、皇城和外廓城三大部分。城市结构布局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巅峰时期的宏大气魄,在中国建筑史、城市史上具有划时代影响。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西安人民为推翻腐朽反动的清朝政府奋起战斗。清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军陈得才部围攻西安,于三兆、杜曲等地大败清军,在西安地区播下武装起义的火种。陕西回民起义随后爆发。清同治五年(1866年)西捻军入陕,在西安东郊十里铺大败清军。这几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同南方的太平天国起义遥相呼应,震撼动摇了清王朝在西北的统治。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后,西安是最早起而响应革命的省会城市之一。陕西革命党人同哥老会联合,于10月22日发动起义,经两天激战控制西安,不仅推翻了清王朝在陕西的统治,有力地支援了武昌起义,打破了清王朝企图以西北为基地地反扑的梦想,而且促进了北方革命高潮的到来。 1919年,“五四”运动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消息传到西安,爱国学生奋起响应,游行示威,组织演讲,唤起民众,宣传抵制日货,成立陕西学联,选派代表进京请愿,大声疾呼“吾陕西学生,素称爱国,高举义旗,焉能后人!振臂而起,誓作北京学生之后盾;登高号呼,唤喊国民之忠忱”。西安的学生运动,有力地响应和支持了北京的学生运动。

在1924年至1927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次高潮中,拥护孙中山革命政权的国民军于1925年把军阀刘镇华逐出陕西,控制西安。1925年10月。西安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中国共产党特别支部诞生。当北洋军阀向国民军反扑时,刘镇华率镇嵩军围攻西安达8个月之久。西安军民在李虎臣、杨虎城率领下,克服缺粮断炊的严重困难,奋起抗击,殊死搏斗,保住了西安这一革命阵地。当北伐战争推进到华中地区时,国民军联军进驻西安。在中国共产党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的合作努力下,西安地区革命运动风起云涌。1927年初,共产党人刘含初、史可轩、邓小平等人在西安创办中山学院和中山军事学校,培训大批革命骨干。西安附近的农民运动也蓬勃兴起,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日本军国主义步步进逼,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在民族存亡系于一发的危急关头,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以民族大义为重,毅然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向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这种充满爱国热忱的浩然气概,有力地振奋了全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民族精神。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全民族团结抗日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现代历史的重大转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西安地方组织和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克服重重障碍,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5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西安。5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贺龙任主任,贾拓夫、赵寿山、甘泗淇任副主任。5月25日,西安市人民政府成立,贾拓夫任市长、方仲如任第一副市长,张锋伯任第二副市长。西安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迈入崭新的历史阶段。

罗马——永恒之城

简介

意大利首都、第一大城。位于台伯河下游平原,东距第勒尼安海25公里。市区跨台伯河两岸,架有桥梁24座。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人口283万(1989)。古代罗马的发源地。地中海型气候。它是一座艺术宝库、文化名城,也是罗马天主教廷所在地。是意大利占地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游览地之一。约公元前二千年初,罗马人从东北移居于此。公元前八至前四世纪筑城堡,逐步形成早期罗马城。公元756-1870年为教皇国的首都,1870年意大利王国统一后成为意大利首都(教皇国退至梵蒂冈)。工业有食品、纺织、机械、印刷、化工、电子和塑料等。意大利电影工业的主要中心。西北沿海的奇维塔韦基亚为其主要港口。世界最著名的游览地之一。占城区面积40%的古罗马城多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如弗拉维安半圆形剧场、科洛西姆大斗兽场、大杂技场、潘提翁神庙、戴克里先公共浴场等)和艺术珍品。城西北的梵蒂冈为罗马教廷所在地。有教堂、宫殿、博物馆、大学(建于1303年)、科学院和图书馆等。 罗马位于意大利半岛南北方向有座亚平宁山脉,把意大利半岛分成了东西两部分,亚平宁山脉旁边,有一条台伯河,罗马位于台伯河流入地中海的海拔最低30公里处。 罗马位于台伯河下游的丘陵平原上,已有2500余年历史。它是一座艺术宝库、文化名城。罗马是意大利的首都,也是罗马天主教廷所在地。是意大利占地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的城市。罗马是意大利政治、历史和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世界灿烂文化的发祥地。古城居北,新城在南。它在20世纪20~50年代建成,是拥有摩天大楼的现代化雷锋城市。罗马教廷所在地梵蒂冈位于古城区西北角。罗马古城酷似一座巨型的露天历史博物馆。在罗马古都遗址上,矗立着帝国元老院、凯旋门、纪功柱、万神殿和大竞技场等世界闻名的古迹;这里还有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精美建筑和艺术精品。 罗马气候温暖,四季鲜明,春季正是一年中最适合出游的季节。另有,意大利著名足球俱乐部“罗马”、同名美国电视剧《罗马》等。

罗马城市建立的日期并不确定,传统认为是在公元前753年,这已经广泛地为考古发现所证实,尽管可能此前已经有一部分人早就居住在那里。传统上,罗马人把罗马城的建立归功于英雄罗穆卢斯。他和他的孪生兄弟瑞摩斯是英雄埃涅阿斯的后代。埃涅阿斯是希腊女神阿佛洛狄特(罗马神话中称维纳斯)的儿子,他在希腊人占领特洛伊城之后来到意大利。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这里已有罗马人居住。公元前753年4月21日建城,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悠久历史。罗马人骄傲地称它为“永恒之城”。相传罗马的创建人罗幕路是母狼喂养大的,古罗马的城徽图案是母狼哺育婴儿。罗马城是罗马帝国的发源地和首都。公元1-2世纪罗马成为西方历史上最大的帝国,罗马城进入全盛时期。

在罗马长达约2800年的历史上,曾经历了东、西罗马的辉煌时期。1870年,意大利王国军队攻占罗马,意大利统一事业完成。1871年,意大利首都由佛罗伦萨迁回罗马。

景点

许愿池,西班牙广场,威尼斯广场,万神殿,拉特兰圣约翰大教堂,科洛塞竞技场,卡比托利欧广场,真理之口,新宫,波各赛美术馆.

雅典——众神之城

是希腊首都,也是希腊最大的城市。雅典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三面环山,一面傍海,西南距爱琴海法利龙湾8公里,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基菲索斯河和伊利索斯河穿城而过。市内多小山。

雅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记载的历史就长达3000多年。现在雅典是欧洲第八大城市。雅典是希腊经济、财政、工业、政治和文化中心。雅典也是欧盟商业中心之一。市区人口330万,加上郊区人口共有380万人口。城市的面积为39平方公里,加上郊区为412平方公里。

雅典是希腊的首都,也是希腊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位于希腊半岛东南的阿蒂卡平原。 西北和南面临科林斯湾和萨罗尼克湾。东北西三面山地环抱,山麓地带接近城市边缘。

有5000多年建城历史的雅典,历史遗迹丰富。古代雅典是西方文化的源泉,雅典人对艺术、哲学、法律、科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据说雅典是以传说的历史故事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名字命名的。整个市区的东北部,是政治文化区,西南及港口一带是工商业区。雅典位于东地中海各国航运与航空中心。外港比雷埃夫斯海轮辐集,几乎全斩对外贸易都在此进出。城市饮水则由远自东北的马拉松水库供应,那里有世界少见的大理石水坝。雅典是希腊的古文物中心,至今仍保存着很多古代文化遗址,雅典的博物馆世界驰名。山海掩映、阳光璀璨,每年有700多万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

雅典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7月和8月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奥运会举行的8月份的白天平均温度为29-35℃。温度最高时甚至可连续数日达到40℃。8月份的平均湿度为47%,是一年中最干燥的时期,月降雨量仅7mm。此期间的风力是全年较高的季节,会达到7级,风向通常为北风。

景点:希腊民俗艺术博物馆,希腊国立考古博物馆,无名战士纪念碑,卫城,哈德良拱门,古安哥拉遗址,奥尼索斯剧场,贝纳基博物馆,拜占庭博物馆奥林匹亚宙斯神殿。

古雅典是一个强大的城邦,是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希腊是哲学的发源地,是柏拉图学院和亚里士多德的讲学场所的所在地。苏格拉底、希罗多德、伯里克利、索福克勒斯、阿里斯托芬、欧里庇得斯、埃斯库罗斯和其他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都在雅典诞生或居住过,雅典也因此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和民主的起源地。公元前5世纪和4世纪在文化和政治上的成就对欧洲及世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雅典至今仍保留了很多历史遗迹和大量的艺术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是西方文化的象征。

雅典是奥运会起源的地方。1896年曾举办过第一届夏季奥运会。2004年,第二十八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

在古希腊语中,雅典为?θ?ναι (Athenai),又称?θην? (Athena)和?θ?νη (Athene),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名字。城市的名称是一个复数形态,是因为它由几个部分组成。19世纪,?θ?ναι正式成为城市的名字。

雅典是欧洲甚至整个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公元前1000年,雅典成为古希腊的核心城市。从公元前9世纪晚期到8世纪初,雅典已有贵族的豪华墓葬,铁器和青铜生产也发展迅速,达到建立城邦——早期的奴隶制国家的程度。梭伦是雅典城邦的第一任执政官,庇西特拉图是他的继任者。在他们统制时期,雅典工商业有显著发展。公元前5世纪成为西方文化的摇篮。

公元前492年,希波战争爆发,波斯在几个大的战役中都遭到失败,直到公元前449年希波双方缔结和约,战争才结束。公元前431年6月,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历时二十余年,以雅典失败告终。

中世纪雅典开始衰落,拜占庭帝国统治期间又得到复苏。在圣战期间,雅典由于和意大利的贸易往来而兴旺繁荣。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期间,雅典再次衰落。19世纪,雅典成为独立希腊的首都。1920年代,由于战争的爆发,大量来自土耳其安那托利亚的难民涌入雅典,也使雅典的人口得以膨胀。今天大约有一半的希腊人口生活在雅典。

雅典位于阿提卡的中心平原地带,四周群山环绕。西面是艾加里奥山,北面是帕尼萨山,东北面是彭特里山,东面是伊米托斯山,西南面则是圣罗尼克湾。雅典的地理结构导致逆温现象,也是近年来空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美国洛杉矶和雅典有相同的地理结构,也有类似的问题。)1990年代以来,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空气质量,逐步见到成效,如今雅典市内已经不太能见到烟雾。

雅典位于地中海气候带和高山气候带的交界点,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从每年10月中旬到次年4月中旬有大量的降水;夏天则降雨量很小,通常为暴雨或雷暴。由于雅典地处雨影区,因此雅典和欧洲其它地中海气候的城市相比是非常干燥的。北部郊区的丘陵地带气候略有不同,冬天的温度更低一些,降雪也相对多一些。雾在城市中心并不多见,但是在东面的伊米托斯山周边地区较多。

雅典几乎每年冬天都会下雪,春季和秋季是理想的观光旅游和举办各种户外活动的季节。夏季气温较高,平均最高温度为32°C。每年7月8月期间偶尔会有热浪,最高气温超过38°C。

2007年6月27日,雅典达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温度+46.2°C,即115.1°F。2004年2月暴风雪期间,雅典天文台观测到的最低温度为-10.1°C

雅典气候温和,属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冬季温暖潮湿,夏季少雨,阳光充足,年平均最低气温为0℃,最高气温为37℃

开罗——金字塔之城

埃及首都开罗(Cairo)横跨尼罗河,气魄雄伟,风貌壮观,是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商业中心。它由开罗省、吉萨省和盖勒尤卜省组成,通称大开罗。大开罗约有1675万(2001年)人口,是埃及和阿拉伯世界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古埃及人称开罗为“城市之母”,阿拉伯人把开罗叫做“卡海勒”,意为征服者或胜利者。尼罗河,这条世界上著名的大河,流贯市区后,分为两支,继续北去,注入分隔欧非大陆的地中海,形成了广阔富饶的尼罗河三角洲。通都大邑开罗,就在这个三角洲的顶端。

前身是福斯塔特城,641年由阿拉伯人创建。969年,从突尼斯入侵的一支伊斯兰人在其北建立了一个长方形新城——曼苏里耶城。973~974年,法蒂米德哈罗定都于此并更名开罗(阿拉伯语为胜利之意)。1179年萨拉丁王朝时期得到扩展。自1260年开始,成为马穆鲁克王朝的都城,修建了大量建筑物,有的保存至今,成为埃及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14世纪中叶开罗达到极盛时期。1517年土耳其入侵,开罗成为省会,开始衰落。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王朝复定都于此。近代城市建设始于19世纪30年代。伊斯梅尔下令在中世纪旧城以西兴建欧洲式样的新城,使开罗西方化。20世纪以后 ,人口激增,城区迅速扩展,工业、商业、金融、交通运输等也得到迅速发展。

开罗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工业高度集中。制造业产值占全国近半数。纺织工业尤其是棉纺工业占重要地位。传统工艺品很有特色。城南的卫星城赫勒万是全国最大的钢铁工业中心,同时发展了石化、机械制造、汽车等一系列工业,为一新兴的重工业区。

开罗因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漫步街头,可见各种肤色的人。本地人,宽袍大袖、俨然古风。在某些街区,偶尔还可见到骑着毛驴放牧的村姑,未免新奇。这也许是旧开罗的缩影或古开罗的残迹,但无伤大雅,历史的车轮,仍带着这座名城,向着更现代化的道路前进。 全国主要公路和铁路在此交会,与国内各大城市往来方便,同时傍依尼罗河这一水运要道。市内交通以地铁、电车、汽车为主。东郊建有现代化国际机场,辟有近百条国内外航线。

开罗是世界文化古都,西亚及北非地区文化中心。西方化市中心外围有3个古老的城区,其中最大的是法提米德城,内有开罗大部分历史名胜,如释伯尔斯一世清真寺和撒丁堡;旧城和尼罗河岸之间为伊斯梅里亚、卡斯安尼尔和花园城3个商业住宅区。卡斯安尼尔桥一带有开罗的橱窗之喻。主要交通干线科尼奇大街与尼罗河平行,两侧电视大楼、教堂、市政建筑和饭店高高耸立。建于19世纪的古城区和尼罗河岸之间的过渡区有国家图书馆、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与阿布丁宫博物馆等。都市区东沿有大片陵墓区,号称死人城。因各处形成时期不同,其建筑风格迥异。最古老地区多2~4层砖、灰木结构建筑;19世纪所建地区因受当时西方文化影响,多为装饰华丽的欧洲式石建筑,其中尤以前萨卡基尼宫最为知名;西部和北部既有高层住宅楼,亦有带花园的高墙低矮别墅。市区西南矗立着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东北部有作为赫利奥波利斯(柏拉图曾在此从事研究)标志的尖塔;尼罗河西岸新建优雅的希尔顿饭店引人瞩目。有上千所各类普通学校和技术学校。尼罗河西岸的开罗大学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设备齐全。此外还有爱资哈尔大学、爱因沙姆斯大学、美国大学、赫勒万大学等。由孟菲斯遗址西行约20公里,即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金字塔(点击右图放大 )。在寸草不生,遍地黄沙的平野上,这些埃及古帝王的石砌陵墓气势宏伟,向游人展示着墓主昔日的威仪。在开罗市区的解放广场一侧,是埃及博物馆,藏品在10万件以上,在介绍埃及文化、特别是在介绍法老时期和希腊—罗马时期的古物方面,是无与伦比的。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大多是石头:石人、石棺、石碑、石柱、名目繁多,难以胜数。这是埃及的史书,也是一部“石头记”。与这个博物馆相距不远,位于尼罗河中一个岛上的开罗塔,高187米。登上这座现代化建筑,全城景色,尽收眼底;街道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大大小小清真寺的拱顶,鳞次栉比的高大建筑,纵横交错,气势非凡的高架高速公路,还有那白帆点点,飘若玉带的大河,荡漾入海,不舍昼夜。市内既有苏丹·哈桑清真寺、艾资哈尔清真寺、萨拉丁城堡、阿布丁宫等古代伊斯兰建筑艺术瑰宝,又有鳞次栉比的现代化高楼大厦。遍布全城的清真寺宣礼塔使开罗享有“千塔之城”的美称。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开罗国际会议中心则是中埃人民友谊的象征。

伊斯坦布尔——两教圣城

地跨欧亚两洲的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最大的港口、工商业中心和主要的旅游胜地。伊斯坦布尔省省会。全市面积 254平方公里,人口大约1180万,9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公元前658年始建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位于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之间地岬上,称拜占庭。公元330年改建为拜占庭帝国首都,名君士坦丁堡,别称新罗马。1453年土耳其人作为奥斯曼帝国首都后,始称伊斯坦布尔,但西方国家仍习称君士坦丁堡。1923年土耳其迁都安卡拉,伊斯坦布尔成为正式名称。现市区已包括海峡中、南段两岸以及与之相连的马尔马拉海北岸地段,包括海峡东岸的于斯屈达尔,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城市。1973年筑成跨越海峡的博斯普鲁斯公路桥。有纺织、食品、陶瓷、玻璃、机械、汽车制造、船帕修造等工业。也是重要渔港。有苏里曼尼耶清真寺等名胜古迹。伊斯坦布尔还是一座文化古城,拥有伊斯坦布尔大学、海峡大学等34所大学和高等学府。

土耳其全称土耳其共和国,横跨亚、欧两洲,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名列世界第36位),大部分位于亚洲的小亚细亚半岛,濒临地中海和黑海,海岸线长达8333公里,战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伊斯坦布尔是一个同时跨越欧、亚两大洲的名城,作为世界文明之都的伊斯坦布尔,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土耳其的“心动之地”。 在土耳其的历史、商业、民间传说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均独占鳌头。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伊斯坦布尔自古以来即为交通、军事、商业和宗教的重地,并曾为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有3000多年历史,其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不管是罗马式斗兽场还是妻妾成群的后宫,都令人怦然心动。从罗马帝国留下来的君士坦丁堡古城的古典支柱、高低错落的圆形拱顶、高耸的尖塔装饰着整个市区。

土耳其北部、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属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内陆及东部地区温带大陆型气候明显,夏季炎热干燥,冬季酷寒。

伊斯坦布尔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亚洲大陆最西端的黑海与地中海之间,有一条至关重要的“黄金水道”,它把亚洲和欧洲大陆分割开来,其中间部分是马尔马拉海峡,南端叫达达尼尔海峡,北端叫博斯普鲁斯(伊斯坦布尔)海峡,总称黑海海峡。此“黄金水道”是黑海通向外界的咽喉要地,伊斯坦布尔就坐落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南端。从这里出发向北从海上直达黑海沿岸各国;向南接着地中海,从海上可通欧、亚、非三个大陆;站在伊斯坦布尔的高处向西望去,欧洲大陆近在咫尺;向东虽有帕米尔高原阻隔,但200O年间丝绸之路上商贾不断往来。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使其成为洲际交通枢纽,而且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悠久的古国名都伊斯坦布尔建于公元前668年,旧址是古希腊的城邦国--拜占庭,后来经过战争和重建,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于公元330年改名君士坦丁堡,别称新罗马;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取得该城以后,才开始叫伊斯坦布尔。从那时起一直是土耳其帝国的首都。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迁都安卡拉,但伊斯坦布尔仍然是土耳其经济、文化的重心所在。 伊斯坦布尔不仅地理上横跨两洲,而且还兼收并蓄欧、亚、非三洲各民族思想、文化、艺术之精粹,从而成为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交汇点,随之遗留下许多源远流长的名胜古迹。伊斯坦布尔现有40多座博物馆、20多座教堂、450多座清真寺。这些美丽的建筑本身及其收藏的大量文物,都是东西方交汇点的生动见证。在古代东方博物馆展有苏美尔人的头像、巴比伦人的瓦器、亚述人的浮雕等,这些都是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和小亚细亚地区各民族史前时期的文物。在考古博物馆有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文物,其中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巨大石棺,是公元前4世纪希腊艺术的杰作。在考拉教堂,有大量关于圣母、基督和使徒的壁画,是拜占庭艺术的代表作。在苏莱曼尼耶清真寺,雕梁画栋、镂金刻银,有许多奥斯曼时期的艺术珍品。在市内西岸旧城区里,历代各帝国时期遗留下的石砌古堡、城垣、塔楼、渡槽随处可见。

景观:托普卡匹皇宫,苏雷曼尼亚清真寺,圣索菲亚,蓝色清真寺,考古博物馆,卡里耶博物馆,朵马巴恰皇宫,地下宫殿

最能说明伊斯坦布尔是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汇点的名胜古迹是阿亚索菲亚博物馆、苏丹阿赫梅特清真寺和托普卡珀博物馆。

阿亚索菲亚博物馆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基督教堂。它是一个气势宏伟的长方形石头建筑,上面巨大的穹顶,直径31米,离地面55米。底部四周有40个大玻璃窗,4座雄伟的拱门,是典型的拜占庭建筑。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在教堂外修建了4座宣礼塔,将这座千年历史的大教堂改为清真寺。1935年,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后,将它改为博物馆。

苏丹阿赫梅特清真寺建成于1616年,与一般清真寺不同的是它有6个宣礼塔。由于它的四周墙壁镶嵌着两万多块蓝色花瓷砖,使得大厅里光线显得格外柔和、静谧,故又称“蓝色清真寺”。据传烧制这些瓷砖的工匠是从波斯招来的,所以它展示了奥斯曼建筑艺术和东方建筑艺术的渊源关系。

托普卡珀博物馆建于1478年。这里除了收藏着土耳其历史上许多珍贵文物和文献以外,还收藏着1.7万多件中国古瓷器,上至唐宋,下至明清,据说仅次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德累斯顿艺术博物馆,为世界第三位。

伊斯坦布尔市分成三个区:位于欧洲的旧城区和贝依奥卢商业区,以及位于亚洲的于斯屈达尔区。1973年建成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桥长1560米,一桥飞渡欧亚,天堑成通途。该市是土耳其最大的港口城市,转运全国57%的进口和11%的出口货物,生产全国1/3的工业品。伊斯坦布尔不仅海上运输发达,铁路运输也相当发达,这里是欧洲“东方铁路”的终点,又是“巴格林铁路”的起点。商业繁荣有其悠久的历史,位于西岸欧洲的贝依奥卢区有个商场建于1461年,占地3万平方米,内有16条街巷,3000多家店铺,出售着各式各样的商品。

风光秀丽、古迹繁多、交通便利、商业发达,使伊斯坦布尔成为一座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欧亚两大洲共有的一颗明珠。

伊斯坦布尔是一个同时跨越欧、亚两大洲的名城,而位于黑海(Kara Deniz)和马尔马拉海(Marmara)之间的博斯普鲁斯海峡(I tanbul Bog zi)及金角湾(Hali)横贯其中。做为古代三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以及奥斯曼帝国首都的伊斯坦布尔,保留了辉煌的历史遗产,也是土耳其人民值得骄傲的。伊斯坦布尔确实由于丰富多彩的文化遗迹,使游客着迷,其所拥有的博物馆、教堂、宫殿、清真寺、市场以及美妙的大自然风光,会让人们流连忘返。夕阳西下时,伫立在博斯普鲁斯海岸边,当看见对岸的窗户在落日馀辉的映照下射出的点点桔红,这时你就会深深理解了若干世纪前的人们为何选择了这样一个非凡的地方,也会由衷地感叹伊斯坦布尔无愧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

北纬40度,被誉为“地球的金项链”。 全球唯一地跨欧亚两洲的土耳其名城伊斯坦布尔就坐落其间。

风光秀丽、古迹繁多、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始建于公元前658年的伊斯坦布尔,堪称欧亚两大洲共有的一颗明珠,是享誉全球的旅游胜地。作者曾随中国海军环球航行舰艇编队先后两次途经伊斯坦布尔,有幸饱览了该城古老而又现代的迷人风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0: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