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四川省宣汉中学
释义

学校简介

宣汉中学是一所国家级示范高中,在巍峨连绵的巴山南麓,在蜿蜒秀丽的州河之滨,一座雄伟壮丽的煌煌学府巍然矗立,这就是被誉为育人摇篮、智慧殿堂的川东名校——四川省宣汉中学。宣汉中学,这是一个让梦飞翔的地方,这是一方为生命奠基的圣土,这是一个几代巴山儿女用心血用智慧打造的金字招牌!

翻开宣中厚重的历史,一股淳朴的文明之风扑面而来。明朝万历元年即公元1573年,在宣汉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诞生了“来鹿书亭”;民国5年即公元1916年,同盟会员、宣汉知县景昌运改建“来鹿书院”为宣汉县中学堂,高举起新学的大纛,揭开了办学的新篇章。从这时起直到1949年,宣中一直处于革命运动的前沿。王维舟、王波、修陶、宋更新、郭俊铎、陈自卑……这些闪光的名字就与宣中紧紧联系在一起。穿过弥漫硝烟,历经时代风雨,百年学堂青春焕发,朝气蓬勃,1958年便成为达县地区重点中学。改革开放以来,几代宣中人不懈努力,不负众望,宣中终于在2000年4月跨进了省级示范高中的行列,2006年1月顺利争创为“国家级示范高中”。从来鹿书亭至今,四百余年教化一脉相承。今天宣中早已成为一所学生向往、家长放心、社会瞩目的川东名校,它正以矫健的步伐迈向国家级示范高中。

办学路漫漫,上下而求索。近年来,宣中以“厚德勤学,励志笃行”为校训,以“严谨笃学,求是创新”为校风,以“敬业爱生 博学求真”为教风,以“自强自律、勤学思创”为学风,始终围绕育人这一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立了“以人为本,全面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完善了“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管理制度,强化了“科研兴校,现代教育技术强校”的先进理念,突出了原则性、人文化的工作方法,逐步探索出一套素质教育运作机制。这为宣中的持续辉煌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提高办学效益,宣中大胆突破单一办学模式,建立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实践课程三结合的课程结构。特别是在文科教育中,突破书本限制,变革课堂形式,探索考试模式;书籍报刊、电视网络成了学生求取真知的平台;研究性学习深入高效,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对下岗择业、社会低保、城市环保、川剧嬗变、地质灾害等社会问题作调查研究,拓展了学生视野,培养了社会实践能力,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宣中文科教育现象。

学校活动丰富,形式多样。每年定期开展元旦晚会、“五·四”艺术节、九月军训、金秋歌手赛、秋季运动会、中学生成人仪式等活动。不定期举行反对邪教,笃信科学;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拒进网吧,热爱学习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夏令营活动。英语、写作、科创、电脑、田径、舞蹈等10多个兴趣小组有声有色,校园社团从零文学社魅力无穷,成为全国各类文学刊物及媒体争先报道的焦点,成立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十佳文学社、全国百佳文学社、全国创新教育实验基地等众多荣誉称号。校园电视台成为亮丽风景,被评为全国百佳校园电视台,《德育》《来鹿文学》《今日宣中》特色鲜明,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得到了很好发展。10余名学生获得大学英语四级证书,上百人次获奥赛奖、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奖、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奖,600多篇习作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形成了数百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美术作品获“中日少年儿童艺术展”特等奖,单人舞《雨花》获省中学生艺术节一等奖,武术比赛获省一等奖,各级各类体育比赛届届受瞩目,次次有奖杯。

办学规模

宣中把握时代脉搏,抢占教育制高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1999年投资数百万元,新建和装备了集信息技术、实验、图书于一体的科教大楼。建有3个网络教室,15个多媒体演播室,6个理化生标准实验室,5个仪器保管室,3个阅览室;拥有图书10余万册,微机300多台;班班实现了“三机一幕”,形成了“三网合一”信息技术教育平台。2000年引资400万元修建了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极大地提高了办学档次。

师资力量

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现有教学班91个,学生6000余人,教职工410人。其中特、高级教师68人,中级教师122人;专科以上学历375人,研究生课程结业64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宣中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勤政,廉洁高效,勇于探索,与时俱进,富于战斗力的团队。省“百名优秀中小学校长”、市“十佳校长”郑雄策学识渊博,德高望重,极具人格魅力。副校长王专、张武坤、章云格学高身正,团结协作,富有极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为宣中发展群策群力,倾情奉献,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事业发展得红红火火。

从厚重的历史中,从竞争的现实里,宣中充分认识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学校实施了“师表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建立了“一帮一”制度,推出了“教师校本培训工程”,大力造就一批师德高尚、学识渊博、教艺精湛的教师队伍。学校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先后派出5名一线教师到日本、英国、新加坡等国家考察学习;2000年与西南师大联合开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2002年选送英语教师周伶俐到英国诺丁汉大学进修。学校与中国教育研究中心、川大、西南师大、四川师大、达师专、市教科所等建立了科研协作关系,与北大附中、北京四中、黄冈中学、成都七中等全国知名中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经常聘请外籍教师上课,邀请各地教育专家来校讲学。目前,学校国家级科研课题2个,省级课题2个,市县共管项目45个,校级课题50个,个人申报课题30个。教育科研如火如荼,教育实践扎实高效。

在教育改革的大潮里,宣中的教师们与时间赛跑,与事业齐辉;不断提高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树立了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爱生如子,呕心沥血;人人重奉献,轻索取;个个讲投入,比贡献。老教师老当益壮,热情“传帮带”;中年教师勇挑重担,追求卓越;青年教师一丝不苟,脱颖而出。这就是宣中教师的亮丽风采,这就是宣中发展的不竭源泉。近年来,全校教师在各级报刊发表和获奖的教研论文达600多篇,出席国家级和省级学术会议者29人,国家级、省级学会会员36人,省、市学会的理事12人,省特级教师、教育教学专家后备人才7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5人。先后有王专、李文钦、崔吉海、赵文祥、刘廷富等5人获得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及优秀教师称号,章云格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郑雄策、庹传亮、牟必继、伍先华等15人获省级表彰,66人获市、县表彰,78人成为省、市骨干教师。宣中因管理先进而人才荟萃,因教风优良而名师辈出。

历届英才

悠悠数百年,多少园丁辛勤耕耘于斯,多少名师掌鞭执教于斯,使“学蕴渊深滋沃土,穷则思变育英才”的宣中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改革开放以来,宣中培养了初、高中毕业生18000余人,为大专院校输送了10000余名合格新生,其中600余人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成绩斐然。高考本科上线增幅居全市之首,文科本科上线稳居全市之冠;七年里四夺全市文科状元,两夺全市理科状元;2003年高考创记录地取得了达州市文科前1、2、3名,理科前1、2名的优异成绩;2005年高考又取得了全市理科前1、2名,文科前2、4名,本科上线突破800人大关的佳绩,为宣中新校区落成和争创“国示”献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厚礼;2006年高考又取得了全市文科前1、3名,重点本科上线284人,本科上线1090人的佳绩;2007年高考,本科上线1316人,文科上线人数居达州市第一。王小书、魏川雄、王珣、邹膨鲜、彭郁、黄磊……凯歌声里龙虎榜上,响亮名字熠熠生辉,未名湖畔清华园中,学子风采意气风发。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斗争中,有宣中的学子;叱咤风云的军政舞台上,有宣中的学子;如火如荼的建设工地上,有宣中的学子;神奇高深的高科技领域,有宣中的学子。一串串流光溢彩的名字,一张张鲜活生动的面孔,一个个时代的风流人物,点缀着历史的长河,辉映着现实的星空。

校园社团

从零文学社

2007年,从零文学社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春风中诞生了,成为学校第一个学生创办的由学校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的校园社团。文学社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开发学生文学创作潜力,活跃校园文学创作,拓展学生的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配合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发展目标,以追求纯文学、探讨文学与人生的关系,提高自身文学修养及社员的交际能力、口才能力以及艺术欣赏水平为活动目的。我们的宗旨是:“让文学之笔自由舞蹈,让青春之梦尽情翱翔!”宣传语是:“从零开始,一切精彩”、“零度文学,从心起跑”。文学社坚持学生自我锻炼的原则,均由学生担任社长、总编,学生也独立承担了撰稿、收稿、选稿、评稿到改稿、编辑、校对、排版的全程工作。文学社组织机构健全,分为社委会和编委会。文学社也大力开展从零杯创新作文大赛、诗歌朗诵、校园辩论赛、语文知识竞赛和语文趣味活动,组织演讲、创作笔会、文学沙龙、社会调查等活动。极大的激发了社员的积极性。成立以来,从零文学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现已成为学校影响力最大的一个社团。文学社的发展得到全国、省、市、县作协关心,中国作协副主席、省作协主席阿来,市作协主席邹亮等先后莅临我校指导工作,文学社还聘请中国少年作家协会主席张政、中国青少年作家协会主席张金童担任文学社顾问团主席;全国中小学文学社研究中心秘书长赫学颖,刘增杰、罗伟章、牛放、邱易东、李青、冯国平、陈晓辉等当代著名作家、杂志编辑出任文学社顾问,成为文学社不断进步的智力源泉和创新动力。文学社还是全国中小学文学社团研究中心团体会员。文学社先后被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中心、课堂内外杂志社评为“全国创新作文教育实验基地”、“全国创新作文核心文学社”、2010年被北京大学中国语文语文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等评为“全国百佳文学社团”。2011年被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全国中语会、语文报社评为“全国十佳文学社团”。《课堂内外》、《语文报》、《考试指南报》、《高中生学习》、《学生文摘》、《达州日报》、《华西文学》、中国校园文学网、创新作文网、中国散文网、世界华人少年作家网等杂志社、报社、网站先后刊登我社社员文章或专版介绍、报道我社。文学社社员先后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文章近百篇,在各项征文比赛中,有许多社员的作品获国家省市等各级奖励,社员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最佳编辑一等奖、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全国中学生原创文学大赛散文类最高奖,还培养出了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等众多文学新星。才华横溢的从零之星,还被北京师范大学、中央青年政治学院、四川大学、湖南大学等众多名校录取。文学社还不断加强网络建设,QQ群、网站、博客、微博都成为文学社发展重地和社员畅所欲言的场所;社报《从零》也有着极大的特色,在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评比活动中荣获最佳社团报一等奖(四川省前列),并摘得全国最佳编辑奖桂冠。从零正在全面发展……

所授荣誉

春色满园关不住,硕果飘香醉万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校风示范学校”“省实验示范学校”“省现代技术教育示范学校”“省德育先进单位”“省优秀教育实习基地”“省五四红旗团委”……这些闪闪发光的奖状奖杯是各级党政对宣中的充分肯定,是父老乡亲对宣中的热情褒扬,更是宣中人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辛勤结晶。

宣中辉煌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老一辈革命家王维舟、胡耀邦、王波、向守志,省委张学忠、省人大副主任徐世群、副省长柯尊平,省政协原副主席韩邦彦,省教委原主任王可植,都曾来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历届市县领导更是时刻关注着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正是他们的热情关爱和大力扶持,才使宣中步入了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名校生春数百载,规模难具;与时俱进求发展,风光无限。2002年1月,宣中迎来了她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春天。县委、县府迎难而上,果断决策,成立了以县委书记肖雷为组长的宣中扩建领导小组,征地220亩,投资1亿多元,倾力打造“国示”,把宣中新区建设作为振兴经济,造福子孙的一项宏伟民心工程来抓。这是宣汉科教兴县气贯长虹的大手笔,这是宣中发展史上最为宏伟的里程碑。2002年10月28日,彩球高悬,鼓号齐鸣,县委、县府在宣汉西门操场举行了“热爱宣汉、建设宣中”的宣中新区扩建启动仪式。社会各界纷纷捐款献策,成都、重庆、北京乃至海外的宣中学子无不慷慨解囊。母亲牵着儿子来,孙子扶着爷爷去。他们献出的是爱心,表达的是祝福,留下的是深情。蓝图已绘制,机器正轰鸣,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座座校舍从天而降。美丽的太阳湾见证了宣中新校区不平凡的创业历程。

发展前景

历史车轮隆隆驶到2005年,宣中新区已经以一个崭新的面貌,昂扬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学校依势造形,方圆相生,传统与现代融合,科学与人文交汇,诗意与画境相谐,是一个集教育、文化、运动、休闲于一体的花园式学校。校门中央一幅卷轴迎面铺展,书写着“四川省宣汉中学”七个镏金大字,两旁衬以栩栩如生的黄铜浮雕,浓浓的现代气息中透出厚重的文化底蕴。致远楼势如鹰击长空,致知楼设备高、精、尖;文心阁中学子攻读万卷书,行知楼内园丁挥洒千滴汗。慧知礼堂,彰显大家手笔。稻香村里,经年五谷飘香。兰社梅园,温馨恬淡;竹居菊苑,舒适安全。规格一流的塑胶体育场上,体坛新秀英姿飒爽,沙场老将雄风铮铮。天琴地韵,山高水长;琴棋书画,溢彩流光。来鹿墨溪由北向南,纵贯而下,桃源流芳,杏坛写秋……清流跌翠,亭台落影;游鱼戏石,飞鸟和鸣。四季花草芬芳,绿树成阴。2006年1月,学校顺利升为“国家级示范高中”。好一个“巴山深处桃李园”!盛世宣中,在中华伟大复兴之际,乘西部大开发的和畅东风,直上万里云路,必将鹤鸣九天,誉满神州。

勤劳勇敢的宣中人就这样义无返顾地行走在中国教育事业荆棘与荣耀并存的道路上!他们曾经创造的辉煌已经定格在历史的风云里,他们正在经历的现实必将成为多年以后的传奇!宣中这棵不老的常青树正敞开她博大而温暖的胸怀,以她独特的成熟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为增长智慧而来的莘莘学子!让我们张开热烈的双臂,去迎接宣汉中学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5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