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释义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四川大学规模最大和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由原四川大学的物理系和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720所)、原成都科技大学的应用物理系和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以及原华西医科大学的华西基础医学物理教研室于2001年7月合并组建而成。其中,原四川大学物理系正式建立于1926年,已有八十余年历史。 简介新的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集基础应用学科、电子信息学科、工程技术学科于一体。 四川大学的物理学院始建于70多年前。学院具有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是四川大学学校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职教职工近268人,其中院士3人(其中特聘、兼职各1人),博士生导师20多人,在职教授(研究员)60多人,有一支以老、中、青专家组成的学术带头人队伍。学院办学体系完备、科研实力雄厚,学科配备齐全。有本科专业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物理学为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建立了核科学与核技术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分中心;“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两门课程被列为四川省重点建设课程;1999年被确定为四川省第一批物理学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拥有1.2米回旋加速器、2.5MeV质子静电加速器、600KV离子电子加速器、二级氢气炮、高温激波管、瞬态光谱仪、多功能高分辨原子碰撞装置和Cadence集成电路设计软件等一批大型仪器设备和充足的教学科研场地。 教学科研多年来获得国家和省、部、市级科研奖 17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 6项,教学优秀成果奖2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 120余部。近年来 SCI、 EI文章在全校名列前茅。现承担国家重点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数十项,经费超过1000万元。 学院每年除了承担本院招收的博、硕、本科专业学生近一千人的培养及科研工作外,还承担了全校理、工、医科5000余名学生的大学物理及大学物理实验两大公共基础课教学工作。多年来,学院为社会输送研究生近700人,本科生近万人,专科生2500多人,为全校各相关专业20多万学生教授多门物理类课程。学院还发展了成人教育、成人自考、网络远程教育。 学院同时还是四川省物理学会、成都市物理学会和四川省医学物理学会的挂靠单位,为学术交流、科普教育、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另承办有全国性:《原子分子物理学报》、《光散射学报》等全国性学术刊物。 交流合作学院特别重视与国内外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瑞典 Karolinska研究院、美国西雅图医学研究所、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乌克兰基辅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香港的多所大学等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本科教育自从1926年建系伊始,开始招收物理学本科学生,是中国大学最早系统培养本科物理学人才的院系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就建立了理论、电学、固体、光学和核物理等专门组,在本科高年级进行专门化教育;1958年成为国内最早建立半导体和核物理专业的几个学校之一;1960年起,按专业招生,是当时国内物理学本科专业最齐的高等学校。目前设有物理学、应用物理学、核工程与核技术、微电子学和核物理5个本科专业,其中核工程与核技术为教育部首批特色专业。1999年被确定为四川省第一批物理学人才培养基地,2007年物理学成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探索和学生就业实践,形成了理科以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为目标,工科以培养高技术应用人才为目标的清晰的办学思路。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专业及培养目标 专业 培养目标 物理学 培养具有坚实物理学理论和数学基础,掌握现代物理学方法和实验技能,具有应用现代物理学手段及计算机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物理学及相关的基础学科、技术学科、交叉边缘学科等领域进一步深造并从事科学前沿研究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应用物理学 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掌握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验技能,具备物理工程、电子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具有深造潜力,并从事前沿交叉学科基础问题研究和先进应用开发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微电子学 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基础、熟悉电子系统和计算机,掌握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其它新型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理论、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原理,具有先进器件和芯片研发基本能力、深造潜力和了解行业发展动向的专门技术人才。 核工程与核技术 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具备工程热物理及核工程技术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核技术实验方法,能在各相关领域从事新型能源、核分析及影像、以及其它核技术应用等方面进一步深造,并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核物理 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具有核物理学科的理论基础和较深入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并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能在核物理及相关的基础学科、技术学科、交叉边缘学科等领域进一步深造并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和管理的的专门人才。 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及方向一览表专业 博士研究方向 理论物理 粒子物理与核物理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理论核物理 原子与分子物理 高温高压下原子分子相互作用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理论 凝聚态物理 介观与低维电子物理 光学 信息光学 生物医学物理 生物医学光子学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放射性核素与物质相互作用 核技术及应用 辐射物理与医学物理 高压科学与技术 高压下新材料的合成、表征与应用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材料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及方向一览表专业 硕士研究方向 理论物理 粒子物理理论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核技术及应用 原子与分子物理 原子分子与光相互作用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光谱学 凝聚态物理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光学 光电信号处理 生物医学物理 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放射性核素与物质相互作用 核技术及应用 辐射物理与医学物理 高压科学与技术 高温高压下新型材料的合成、表征与应用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材料与人工器官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微电子材料与器件工艺 应用电子物理 传感物理及技术 放射物理及技术 放射治疗物理 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 辐射物理与辐射防护 环境科学 环境友好化学 无机化学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 辐射物理与医学物理 科研基地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其前身为国家计委1972年立项的“七二0工程”,经教育部和原二机部共同批准于1980年成立,主要从事核科学及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是目前教育部系统内最大的研究所之一。 现有教职员工5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教授9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拥有一批大型仪器设备和充足的教学科研场地。为辐射物理及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单位,并建有核科学与核技术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分中心。拥有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其中核技术及应用为国家重点学科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近五年来,研究所承担了一批国家级和部委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包括总装备部民口配套十五重点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科技部ITER专项、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项目等,科研经费40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SCI、EI收录论文100多篇,一些论文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al Review系列等国际著名期刊上。研究所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0多项。 经过近30年的努力,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不仅在国内相关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一些工作还得到国际公认。目前形成了具有特色的5个研究方向:1)辐射物理与医学物理,2)团簇及固体中原子碰撞物理,3)材料的辐射改性技术,4)同位素及辐射生物技术,5)核监测与自动控制技术。 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84年,是原子与分子物理全国重点学科的主要依托单位。原子与分子物理1985年被评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88年被评为原子与分子物理全国唯一重点学科,2001年和2007年再次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现有一支结构合理、精干的高水平研究队伍,其中包括博士生导师7人,教授1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名,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 研究所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并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有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先后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成立了高温高压物理研究所和原子与分子工程研究所。目前主要从事高温高压下的原子与分子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团簇物理与新材料的原子分子设计与高压合成、大腔体静高压技术与瞬态光谱技术、生物凝聚态的原子与分子物理、高性能纳米 / 非晶材料及新型能源材料在高压下的制备与行为等领域的基础及应用研究。近年来,进一步加强了对国防尖端科技与国家重大基础课题中提出的原子与分子物理问题的研究,并为相关领域提供了若干理论成果和数据。 近五年来,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承担了各种科研项目共计123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备部预研基金、科技部支撑计划、重点实验室基金、国家“863”计划等项目共80余项。先后获部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学术专著优秀奖1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论文近千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54篇,影响因子>=6有3篇,影响因子>=2有38篇;EI收录86篇;申请专利10余项。学科的总体水平一直居于国内前列,并有一定国际影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