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释义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当今全世界单点规模最大的医院,是中国高等医学教育重要基地,中国西部疑难重症诊疗的国家级中心,国家循证医学中心,国家新药、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她的前身是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基督教会1892年在成都建立的存仁、仁济医院,1914年私立华西协合大学成立医学院,将其作为教学医院。经过119年的发展,华西医院已经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的综合性研究型临床医学院及教学医院;1990年被卫生部评定为三级甲等医院。 中文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外文名:West China Hospital 创办时间:1892年 类别:三级甲等医院 国家重点学科:9个 硕士点:33个 博士点:33个 院士:1人 主要奖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开放床位:4300张 总体概述百年华西 世纪名院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在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锦江万里桥头,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医学城,她就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 追溯历史,华西医院起源于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基督教会1892年在成都创建的仁济、存仁医院;1914年,华西协合大学建立医科,将其作为教学医院。1937年抗战爆发,中央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燕京大学、齐鲁大学内迁成都,与华西协合大学联合办学办医;是时,华西坝大师云集,名家汇萃,盛况空前。1938年7月,组建“华大、中大、齐大三大学联合医院”。1946年,华西协合大学新医院在现址建成,简称大学医院或华西医院。1950年,新中国人民政府接管华西协合大学,更名华西大学,医院同时被接办。1953年华西大学经院系调整为四川医学院,医院改名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简称川医;1985年四川医学院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医院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10月,四川大学与华西医科大学强强合并,组建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随后学院/医院更名为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经过118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学院/医院已发展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的综合性研究型临床医学院及教学医院;1990年被卫生部评定为三级甲等医院。 因为1953年,华大经院系调整为四川医学院,医院更名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所以四川人在习惯上都称呼其为“川医”。 华西医院是当今全世界单点规模最大的医院,中国西部疑难重症诊疗的国家级中心,医疗水平处于全国先进行列。医院占地1173亩,业务用房面积40余万平方米,开放床位4300张,职工7000余人;设39个临床科室(另有7个综合病房),15个医技科室。2010年门诊量314.7万人次,出院病人15.8万人次,手术7.7万台次,平均住院日9.74天;各项医疗质量效率指标持续保持强劲上升态势。在卫生部2010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评估中有7个专科进入全国前十名;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和最佳医院排行榜上,以综合得分71.45分名列全国第二,其中临床最佳专科声誉排名全国第二,有15个临床专科进入全国前10名。 华西临床医学院是中国著名的医学学府和高等医学教育的国家级示范基地。学院起源于1914年华西协合大学医科,是由美、英、加等国教会完全按西方医学教育模式建立的医学院,毕业生除授本校学位外,同时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是中国西部最早授博士学位的学院之一。1988年,获卫生部批准办临床医学7年制,2004年获教育部批准办临床医学8年制。 学院现有高级职称专家799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人才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长江学者6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11 名、博士导师165名、硕士导师325名。拥有临床医学和中西医结合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资格;现有国家重点学科9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 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近年主编出版教材116本,其中获高等教育精品教材4部;在教 育部2008年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临床医学排名全国第5,中西医结合排名全国第3。研究生教育设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4个,有博士学位点33个,硕士学位点覆盖所有二、三级学科;现有在站博士后45人,在读博士生485人,硕士生1090人。本科教育设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医学技术、康复医学5个专业(系),教研室17个,在读本科学生2453人,港、澳、台籍及外国留 学本科生347人。建院以来,学院形成了“严谨、勤奋”的教风和学风,坚持医学“精英、精致、精品”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华西医院是中国重要的医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国家级基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1个,中心开放实验室29个;设有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国家新药、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GLP),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西药和中药GCP),国家化妆品安全性和功效性检验机构。 近年来,获得包括国家“973”、“863”、“十五”、“十一五”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计划项目1000余项,最近五年获得科研项目经费总额近8.4亿元;1999以来获各级政府科技奖120余项;申请专利150余项,获专利授权10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医疗机构前茅,其中被 SCI和MEDLINE收录和表现不俗科技论文连续多年名列全国第一;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上,以科研得分20分名列全国第一。有9 种学术期刊在院,均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学术期刊,其中3种被MEDLINE数据库收录。 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实践中不断创新管理运营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了一系列改革,为学院/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在卫生部历次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2008年荣获亚洲医院管理金奖,管理水平和发展业绩获得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赞誉;近10年来,每年均接待数以百计的大中型医院管理者的参观访问。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在诗圣杜甫留下千古绝句的万里桥头,华西人坚守 “关怀、服务”之理念,坚持 “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之精神,遵循“厚德精业、求实创新”之院训,高扬“为祖国奉献、为事业创意、为团队进取”之核心价值观,不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科学发展,象诗圣吟颂的那艘万里船一样,冲出夔门,奔向大海,向着更高远的目标,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现任院长:石应康教授,党委书记:郑尚维教授。 人才方面,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专职科研人员120多人,兼职科研人员覆盖全院所有专业骨干。 科研基地建设方面,医院投入数以亿计的建设经费,建设有人类疾病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卫生部移植工程与移植免疫重点实验室1个,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其他开放实验室26个。有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和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国家新药、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GLP中心),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西药和中药)和GCP中心,国家化妆品安全性和功效性检验机构等。 华西医院科学研究中心和科技孵化园位于占地面积100亩,已建成的实验楼群面积3万平方米,第一科研大楼于2005年5月起用,由此完成了华西医院科学研究基地和实验室的战略集结。 第一科研大楼主楼面积共计18200平方米。内设26个中心开放实验室,其中有人类疾病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下含肿瘤生物治疗与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室,感染性疾病与自身免疫疾病生物治疗研究室、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人类疾病基因组学研究室、信号传导与细胞凋亡研究室等5个方向;有卫生部移植工程与移植免疫重点实验室1个,下含消化外科研究室、麻醉与危重急救研究室等4个方向。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其他开放实验室包括肺癌分子生物研究室、核医学实验室、精神病学研究室、中药药理学研究室,呼吸病学研究室,心血管疾病研究室,眼科分子生物研究室;内分泌与代谢病研究室,血液学研究室等。建立在华西医院的中国循证医学中心经国际COCHRANE协作网指导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第十五个中心。 学科建设方面,在教育部第二次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临床医学排名全国第5,中西医结合排名全国第3。现有国家重点学科9个:包括外科学(普外),外科学(骨科),外科学(胸心外科),内科学(呼吸系病),内科学(消化系病),肿瘤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妇产科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学(华西医院、华西第二医院);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2个:包括麻醉学,精神病与心理卫生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两个一级学科均为省级重点学科,其覆盖的26个二、三级学科全部是省级重点学科。 近年来,科研共获得包括国家“973”、“863”、“十五”、“十一五”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等国 家计划项目1000余项;最近五年获得科研项目经费总额近8.4亿元;2000年以来获各级政府科技奖120余项;申请专利150余项,获专利授权102余项;发表科技论文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医疗机构前茅,其中被SCI和MEDLINE收录的科技论文在2005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均名列全国第一。有9种学术期刊在院,均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学术期刊,其中2种被MEDLINE数据数据库收录。 历史篇传承百年历史 闪耀世纪光芒 追溯历史,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起源于由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基督教会1892年在成都创建的仁济、存仁医院;1914年,英国、美国、加拿大的基督教会在成都建立私立华西协合大学,以此为基础建立医科,并将仁济、存仁医院作为教学医院。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京的中央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北平的燕京大学、协和医学院,苏州的东吴大学,济南的齐鲁大学等战区大学内迁成都华西坝,与华西协合大学联合办学、联合办医;是时,华西坝大师云集,名医荟萃,学术盛况空前。1938年7月1日,组建“华大、中大、齐大三大学联合医院”,抗战胜利后,联合医院摘牌。1946年,华西协合大学新医院在国学巷(现址)建成使用,简称川医或华西医院。 1950年,新中国人民政府接管华西协合大学,更名华西大学,医院同时被接办。1953年华西大学经院系调整为四川医学院,医院改名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简称川医;1985年四川医学院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医院随之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10月,四川大学与华西医科大学合并,2001年5月,医院更名为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 医疗方面诊疗中心华西医院是当今全世界单点规模最大的医院,是中国西部疑难重症诊疗的国家级中心,总体医疗水平国内领先、部分达国际先进。每年各临床科室完成的病例数量为全国最多或者居前列,质量和效率全国领先。 在卫生部2010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估中,麻醉科、病理科、实验医学科、骨科、专科护理、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共7个专科进入全国前10名,是该次评估中进入前10名最多的医院;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和最佳医院排行榜上,医院以综合得分 71.45分名列全国第2,其中麻醉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病理科、放射科、精神病学、普外科、胸心外科、骨科、呼吸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消化科、 眼科、风湿免疫科,共15个临床专科进入全国前10名。 医院有高级职称的临床专家500多人,正高职称300多人;专家中有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1人,中华医学会副会长1人,中华医学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人、副主任委员5人。医疗业务用房30余万平方米,住院部目前有开放床位4300张;设39个临床科室,15个医技科室;门诊部设专科、专病门诊200余种,最高日门诊急量15000余人次;有国际标准手术室68间,工作日均完成外科手术200余台;有包括核磁共振8台、螺旋CT机5台、伽玛刀、X—刀、ECT、血管造影仪、直线加速器、大型自动生化仪、各种内窥镜等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诊疗设备,设备总价值近8亿元。实验医学科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医学检验中心,专业设置齐全,下设8个专业实验室,拥有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医学检测设备;2006年6月,整体通过美国病理家学会(CAP)检查认可,水平被评价为属于北美最靠前的5%,是国内唯一整体通过(CAP)检查认证的单位,开展的483项检查项目标准正在全国推广使用,被授权牵头制定了11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行业标准。 主要医疗指标 华西医院2006年——2010年主要医疗指标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门急诊人数/人 217万 235万 255万 278万 315万 出院病人数/人 9.5万 10.7万 12.3万 14.2万 15.9万 年手术量/台 5.1万 5.5万 6.2万 6.9万 7.7万 平均住院日/天 11.2 10.9 10.6 9.99 9.74 临床学科普外科 是国家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2年获批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通过国家重点学科评估,现有床位444张,2010年门诊病人189832人次、住院病人15983人 次、开展手术16892台。现已发展为包括胆道外科、甲状腺乳腺外 科、肝胆胰外科、肝脏及血管外科、胃肠外科中心5个科室的大型普通外科。其中肝移植始于1978年,现在每年开展150例左右,5年期生存率77.3%;创下了中国首例肝移植女病人术后3年怀孕生子、世界首例尸体活体合成肝移植等十项全国领先的肝移植技术;最近开展的200多例肝移植手术平均费用降低到15万左右、其中单例最低8.6万,为全国最低。尤其在活体肝脏移植方面,数量为全国最多,技术和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5。 骨科 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在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功勋卓著,在国内外同行中有很高声誉,学科带头人裴福兴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现有病床236张,2010年门诊病人79783人次、住院病人7025 人次,开展骨科手术7606台。临床工作包含创伤骨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运动医学、骨肿瘤和手显微外科6个亚专业方向。在脊柱前路手术、复杂病例的关节置换、带血管蒂双腓骨移植治疗大段骨缺损、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手术、复杂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及运动损伤的关节镜治疗等方面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在全国率先开展高年资医师细分专业,医生跟着病人走等医疗管理改革,极大的提高了临床医疗的质量效率。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7,在卫生部2010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估中名列全国第6。 胸心血管外科 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石应康教授担任中华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侯任主任委员)。现有病床200张,其中专科重症监护病床29张,2010年门诊病人 41266人次、住院病人 5800人次、开展手术4167台。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住院死亡率低于1.5%,普胸外科手术住院死亡率低于0.5%。目前已形成婴幼儿复杂先心病外科、瓣膜与心律失常外科、冠脉与大血管外科、食管外科、肺外科、胸部微创外科及胸部创伤等7个临床亚专业组。成功开展了心脏移植、肺移植、风心病双瓣膜置换、复杂型先心病法乐氏四联症根治、马凡氏综合症手术、肺癌患者上腔静脉置换部分心房切除等数十种国际领先的医疗技术,多种术式为国际首创。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6。 呼吸内科 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通过国家重点学科评估。现有病床128张,2010年门诊病人75362人次、住院病人3811人次,是我国西部地区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中心,下设呼吸病区、结核病室,呼吸内镜中心、肺功能室、睡眠实验室,1999年正式设立内科重症监护室(MICU),集中医疗、护理和设备优势治疗内科危重症患者。在需要呼吸支持的内科领域呼吸衰竭患者治疗、胸腔镜胸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7。 消化内科 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消化内镜中心为卫生部指定的全国培训基地。现有病床138张,拥有先进的电子内镜主机10余套,有电子结肠镜10余台,电子胃肠镜30余台,每年诊治病患40000多例。除普通胃肠镜外,还开展无痛胃肠镜诊断及各种内镜下的治疗,年诊断与治疗性ERCP达700多例,ERCP技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上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绩,技术已达国内先进水平。日结肠镜诊治患者50余人次,已开展下消化道息肉、结肠早期癌切除(EMR)、内镜下染色等治疗,每年诊治的病例达10000多例,居全国前列。2010年门诊病人 118392人次、住院病人5265人次。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9,在卫生部2010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估中名列全国第7。 肿瘤中心 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魏于全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下设头颈肿瘤科、胸部肿瘤科、腹部肿瘤科三个科室和放射物 理技术中心,共有病床476张,2010年门诊病人81847人次、住院病人17109人次。其中,头颈及乳腺肿瘤科优势主要集中在头颈及乳腺肿瘤、淋巴瘤、骨软组织肿瘤等的临床治疗及研究方面;腹部肿瘤科集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的多种抗肿瘤治疗手段,形成了以个体化的综合治疗为突出特色的腹部肿瘤治疗学科;胸部肿瘤科主要致力于胸部肿瘤的临床治疗;放射物理技术中心拥有直线加速器4台,Pinnacle计算机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4套,放射治疗模拟定位机1台等大型治疗设备。在国内率先引入现代放射治疗技术影像引导调强放疗(IGRT)和容积动态调强治疗(VMAT)技术,使研究及治疗水平达国内领先地位,由此成为全国影像引导调强放疗(IGRT)和容积动态调强治疗(VMAT)研究和培训中心。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包括放射、核医学、超声三个医技科室。所覆盖的放射科是国内最主要的影像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3,目前拥总价值近4亿元的世界最先进影像设备。医疗工作打破传统模式,将诊断分为神经骨关节、心胸部、腹盆部三个亚专业组;影像技术按检查治疗手段分为普通放射检查组、CT组、MRI组和介入手术治疗组。技术上积极拓展创新,2006年启动PACS/RIS项目,2007年10月具有示范意义的影像信息系统投入临床服务,科室年均服务量突破55万人次,诊断及治疗水平处于全国先进行列。核医学科是我国最早的核医学专科之一,主张并致力于核医学技术的临床检查和治疗实践,学科带头人匡安仁教授曾担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在核素治疗方面全国领先,特别是甲亢、甲癌和骨肿瘤的核素治疗独具特色,所建立的一整套疗效极佳的治疗方案已载入卫生部颁布的“核医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在全国施行。临床诊治、检查项目和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超声科拥有世界先进的超声诊断仪器30余台,开展有腹部常规超声诊断及浅表器官的超声诊断,腹部及四肢等血管的超声检查;此外,还开展有介入超声诊断与治疗,腔内超声诊断,超声声学造影,术中超声诊断等工作;年医疗工作量约37万人次。 儿外科 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联合华西第二医院儿科)。设有120余张病床,2010年门诊病人38346人次、住院病人3662人、开展手术5604台,是西南地区小儿外科中心。设小儿普外、胸科、矫形、泌尿、新生儿等亚专业组;从常规开展的开放性手术,到自主创新的微创化手术术式,成功地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高难手术,例如新生儿巨大脐膨出矫正手术、罕见融合肾病例、罕见重度漏斗胸和马凡氏综合症等。目前小儿外科在漏斗胸及先天性膈疝、小儿髋关节病、小儿血管瘤、小儿泌尿道疾病诊治方面具有特色优势,临床医疗处于国内先进、西部领先水平。 心理卫生中心 2007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学科带头人孙学礼教授为中华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副主任委员。设住院床位278张,2010年门诊病人176369人、住院病人5586人。临床上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不同三级专业的住院病房,建立了重性精神障碍全开放式病房模式,率先建立医疗-心理双轨制三级查房规范模式,改变以往收治单一的精神障碍病人住院治疗,为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提供专业心理健康服务。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合,分别与神经内科、耳鼻喉科、呼吸科、内分泌科、儿科等学科联合成立了西南儿童心理健康与发展指导中心,西南司法鉴定中心。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4。 麻醉学科 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目前综合实力和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学科带头人刘进教授任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候任主任委员)。下设麻醉科、疼痛科,2010 年开展手术室内麻醉61274例、体外循环1994例、手术室外麻醉31557例、麻醉苏醒17811例,最近5年手术麻醉相关意外死亡率小于 1/300000,临床医疗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1,在卫生部2010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估中名列全国第1。 重症医学科(ICU) 四川省重点学科,在卫生部2010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估中名列全国第9,有四个病区,病床132张,2010年收治各类重症患者6000余例,临床医疗处于国内先进、西部领先水平。 中西医结合科 是四川省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二次一级学科整体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三。现有病床154张,2010年门诊病人86371人次、住院病人5294多人。最具特色的是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近10年来,共治疗SAP患者1700多例,收治SAP数量居国内单家医院第一,SAP病死率由41%降至10%左右,手术率由78%降为19%;其理论创新水平和临床疗效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心脏内科 是四川省重点学科,综合实力和水平位于全国先进水平,学科带头人黄德嘉教授任中华医学会心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现有床位135张(含CCU17张),设监护病房(CCU)、心血管造影室、超声心动图室等;2010年门诊病人80301人次、住院病人5018人次,年开展心脏介入手术3000余例,其中危重疑难病人占92%,抢救成功率达97%。每年完成冠脉介入治疗500余例、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500余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300余例、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500余例,以及CRT+CRTD、复杂先心镶嵌、三维电解剖标测指示下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等先进高难心脏病治疗数百例。其中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为国内最早开展该技术的5家医院之一,双心室起搏治疗心衰为国内首家开展。 神经外科 是四川省重点学科,有正式床位201张,NICU床位20张。分设脑血管病、前中颅底疾病 、后颅底疾病、脑胶质瘤、椎管病变、神经创伤、功能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等八个亚专业综合实力和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科内拥有世界一流的先进设备与技术,包括伽玛刀一台,新型Leica 手术显微镜6台,手术超声刀2台等。2010年门诊病人37840人次、住院病人3601人次、年开展开颅手术3200台,伽马刀及血管内介入手术800台。是西部地区最大的神经外科基地。复杂颅内血管病、颅底肿瘤、脑深部病变、功能神经外科、复杂颅颈交界区病变等方面成为了治疗的主体,超过手术病例的70%以上。在颅脑外伤、癫痫外科、颅咽管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环枕部先天畸形的外科治疗、脑血管病的治疗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及领先水平。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3。 神经内科 是四川省重点学科。有197 张床位,2010年门诊病人189381人次、住院病人9307人次,以脑血管疾病、癫痫及发作性疾病、帕金森病、神经遗传变性疾病等多种优势专业齐头并进,专业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的我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神经内科专科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对脑血管病患者能进行头颅血管照影、支架置入、介入治疗动脉瘤、溶栓治疗;对癫痫患者能够进行长时程动态脑电图监控、同步fMRI监测、精确定位癫痫病灶;对帕金森病患者能够进行脑起搏器治疗等。目前神经内科患者平均住院日已小于9天,医疗质量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8。 眼科 是四川省重点学科。有2个病区、114张病床、7个独立手术间。门诊有斜视弱视中心、近视眼激光手术中心、验光配镜中心和眼科研究室,2010年门诊病人164165人次、住院病人7528人、开展手术10668台、屈光手术5000台。临床诊疗达到全国先进、西部领先水平,开展各种玻切、角膜移植、开眶、整形等复杂的眼科手术。拥有准分子激光、多波长激光、氩离子激光、造影、电生理、视野、超声、角膜地形图、内皮镜、共焦显微镜、OCT等大型眼科特殊检查设备,最新的蔡司和莱卡手术显微镜、玻切和超乳设备齐全。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9。 内分泌科 是四川省重点学科。有床位84张,设糖尿病足诊治中心、骨质疏松治疗教育中心和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心、糖尿病医疗教育中心等。开展新的检测技术70多项,其中属国内率先开展的有7项,在带血管蒂甲状旁脉移植治疗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胰岛细胞培养及胰岛细胞柱表面灌注系统用于糖尿病胰岛细胞的临床治疗研究,CT导向经皮肾上腺包块穿刺乙醇注射治疗肾上腺肿瘤,自体血小板凝胶制备治疗糖尿病足溃疡、超声水刀治疗糖尿病性足溃疡,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等方面处于全国先进水平。2010年门诊病人68720人次,住院病人2458人。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7。 感染性疾病中心 是四川省重点学科。有病床位150张,2010年门诊病人92863人次、住院病人3461人次,中心设有临床药理研究室、肝炎研究室、细菌实验室、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实验室等机构,是西南地区感染性疾病疑难重症诊治中心,年出院病人3500多人次;中心拥有人工肝、血浆交换治疗、MARS治疗仪、现代肝穿刺等设备,在重症肝炎、感染性疾病的疑难重症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及技术,尤其对发热待诊、各类耐药菌感染、导管相关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感染等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对省内外各种肝炎、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 血液科 是四川省重点学科。目前有床位189张,骨髓移植层流室病床9张,2010年门诊病人47256人次、住院病人4175人次,干细胞移植40余例。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成绩喜人,各种术式和创新性成果辈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从1991年开始成功地进行了自体骨髓移植、异基因骨髓移植、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无血缘关系供者骨髓移植、同胞脐血移植成功、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无血缘关系脐血移植、单倍体半相合骨髓移植等新技术,均为西南地区首例开展。截止2008年已完成各种类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302例,移植成功率95%,5年无病生存率达到60%以上,是我国西部开展骨髓移植手术种类最多、完成例数最多的骨髓移植中心。治疗的病种包括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地中海贫血,多发性骨髓瘤,恶性实体肿瘤等。 肾内科 是四川省重点学科。现有病床140张病床、设1个腹膜透析中心,2010年门诊病人79730人次、住院病人4164人,月透析病人已达2800人次。在肾脏疾病临床与病理结合的标准化治疗方案及整体诊治水平在西部地区已有较高声誉。在血液透析方面,除规范化的以血透为基础的综合治疗,还广泛开展了各种血液净化技术,包括CRRT、人工肝等。CRRT抢救重症急性肾衰竭、重症急性胰腺炎等领域在全国已有极大的影响;在重症肾脏病学领域,床旁多种方式血液净化逐渐开展,在ICU、肝移植等方面的应用已经成为危重症抢救的重要手段,并且开展了术中血液净化治疗;并已形成新的科研方向,临床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泌尿外科 是四川省重点学科。现有病床140张,2010年门诊病人99243人次,住院病人5056人、开展手术5928台。设有独立的泌尿手术室和检查治疗区,整合了膀胱镜室、影像尿动力室、泌尿放射检查室、体外冲击波碎石中心,以及5个泌尿手术间及1个放射屏蔽手术间,总面积约1200余平方米。拥有泌尿工作台、C臂、超声、第三代经皮肾镜碎石系统、高能钬激光等大型设备和电切镜、电子腹腔镜等各种腔道和微创泌尿外科器械。科室是全国规模最大、条件最好、亚专业齐备、人才梯队整齐的泌尿外科中心,医教研综合实力在全国同行排名前五名。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2。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是四川省重点学科。设床位84张,设有耳、鼻、咽喉、头颈、鼾症5个临床亚专业。拥有国际一流的听力学检测设备,开展耳部各种疾病的特殊检查、诊断及内外科治疗,鼻及鼻窦疾病的诊治,全方位开展鼻内镜鼻窦外科手术、鼻眼部相关外科手术、咽喉部各种良性肿瘤及早期喉癌、喉咽癌的显微外科治疗、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修复及重建外科手术,各种肌皮瓣转移修复手术,胃代食道手术,颈胸段气管狭窄处理技术,前、中、侧颅底肿瘤切除术后的修复重建,涎腺肿瘤切除及修复,神经缺损的移植和修复等;开展鼾症疾病的各种内、外科治疗,已具有较成熟的经验;2010年门诊病人169055人次、住院病人4727人,开展手术5503台,临床医疗处于国内先进、西部领先水平。 风湿免疫科 是四川省重点学科。现有床位68张,2010年门诊病人 76850人次、住院病人3204人次。先后开展了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严重风湿病、膝关节腔内玻璃酸钠注射治疗骨关节炎、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剂治疗狼疮性肾炎、脾切除治疗风湿病合并白细胞减少症、反应停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重症狼疮加强重度抑制剂治疗、维生素D+钙剂十二磷酸盐联合治疗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来氟来特治疗难治性银悄病关节炎等十余项新技术。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10。 皮肤性病科 是四川省重点学科。现有病床54张、门诊设有普通治疗室、皮肤物理治疗室、百康生物治疗室、性病治疗室、皮肤美容中心、皮肤外科/激光治疗室等)、2个卫生部评价机构(卫生部化妆品皮肤疾病诊断机构、卫生部化妆品人体安全性和功效性评价机构)、2个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皮肤分会皮肤美容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皮肤分会真菌专业培训基地)、2个研究室(皮肤美容与化妆品实验室/工程与皮肤生物学实验室、皮肤病理实验室)、1个研究中心(四川省化妆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0年门诊病人148328人次、住院病人1772人次。 康复科 是四川省重点学科。有病床59张,2010年门诊病人33187人次、住院病人765人。2008年9月,被评为全国医药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按欧美国家及香港地区的现代康复治疗模式设置专业治疗模式,结合传统的针灸和中药康复手段,形成了以专科为方向、专病为核心、专项技术为手段的特色康复。亚专业包括骨科康复、神经康复、言语听力康复、心肺康复、康复工程和针灸康复,可以为神经内科等相关学科提供早期床旁康复。特色康复技术包括神经促通术、关节松动治疗术、瘢痕压力治疗术、中医康复治疗术、温震磁治疗系统、微波牵引治疗技术、激光疼痛治疗术、语言障碍治疗术、低周波治疗系统、美国作业治疗技术、冲击波及脉冲电磁场治疗系统。 老年病科 是四川省重点学科。有病床218张,2010年门诊病人22334人次、住院病人3770人次。在老年多器官疾病与老年综合征的诊断治疗、老年退行性疾病的综合干预与功能康复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尤其在老年综合症、老年退行性疾病、老年多脏器衰竭和终末期疾病的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独到的经验,在国内同行中有较高声望。科室还在国内率先推行了老年疾病临床诊治路径制度和老年综合评估系统的应用,有效改变了以往老年性疾病诊治缺乏系统性、老年特点不明确的弊端,是国内老年疾病防治领域的创新之举。 烧伤整形科 是四川省重点学科。有病床90张,2010年门诊病人 12618人次、住院病人1773人次、开展手术2124台,开展烧烫伤、电烧伤、化学烧伤,严重复杂烧伤及烧伤后各种瘢痕、畸形矫治新技术,在器官再造、微创外科有较大突破,已形成表体器官再造、创伤晚期组织器官缺损畸形修复,淋巴外科,面部,手运动功能重建,烧伤治疗及微创外科等专业特色,尤其是会阴和生殖器官的修复、瘢痕的防治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整体临床医疗处于国内先进、西部领先水平。 病理科 四川省重点学科,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3,在卫生部2010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估中名列全国第2,2010年完成病理诊断121874例,临床医疗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实验医学科 四川省重点学科,中国规模最大的临床医学检验中心,在卫生部2010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估中名列全国第3。下设8个专业实验室,拥有世界上最先 进的医学检测设备;2006年6月,整体通过美国病理家学会(CAP)检查认可,水平被评价为属于北美最靠前的5%,是国内唯一整体通过(CAP)检查认 证的单位,开展的483项检查项目标准正在全国推广使用,被授权牵头制定了11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行业标准。2010年医疗服务量3826838人次 25697324项次。临床医疗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卫生合作华西医院与武警成都医院“军地医疗卫生合作”签约仪式在武警成都医院举行。华西医院石应康院长、李为民常务副院长、曾勇副院长、武警四川省总队政治委员黄志远少将、副总队长严德辉大校、武警成都医院黄云峰院长等领导以及双方医院临床科室负责人出席了仪式。签约仪式由武警成都医院严德辉副总队长主持。 石应康院长首先致辞,他指出华西医院与武警成都医院是区域内距离最近的两家军地医院,有着悠久的合作历史,这次签约为军地医院进一步实现资源互补、优势共享、双方共赢搭建了崭新的平台。相信军地医院通过双方对口部门与科室间的多层级交流与合作,一定会促进区域内总体医疗服务水平的快速上升,将更好的为广大官兵与群众提供优质一体化医疗服务。 武警四川省总队黄志远政委代表部队医院致辞。他盛赞华西医院近年来在医、教、研各方面的发展成果,并强调武警成都医院与华西医院一直有着深厚的情谊,两院间将秉承“医院搭平台、科室结对子、医生交朋友”的发展理念,携手共建军地医疗卫生合作体系,在未来的合作中,相互协调、相互支援,全面推动武警医院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共同保障武警部队官兵及当地百姓健康,维护四川社会稳定。 随后,石应康院长、黄云峰院长分别代表华西医院和武警成都医院签署了“军地医疗卫生合作”协议书。石院长向武警成都医院授予“华西医院区域联盟网络医院”牌匾。 教学方面示范基地精英 精致 精品 高等医学教育的国家级示范基地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是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著名学府,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和良好的声誉。在教育部2009年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临床医学排名全国第5,中西医结合排名全国第3。 学院起源于1914年私立华西协合大学医科,是中国西部最早的,由美、英、加等国教会完全按西方高等教育模式建立的医学院,毕业生授华西协合大学医学博士和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学院先后更名华西大学医学院,四川医学院医疗系,华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00年四川大学与华西医科大学合并,定名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 管理体制从1993年开始,华西临床医学院与华西医院实行院院合一的管理模式,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主持日常工作;现教学口设教务部、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部、毕业后教育部四个职能部门及临床技能中心,是中国医学院中不多见的学院医院合一教学单位。 师资力量学院现有高级职称师资799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人才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长江学者6名、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杰出青年11名、博士导师165名、硕士导师325名;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教学师资中,拥有博士学位者近300人。 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方面,学院有博士后流动站4个,包括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拥有临床医学和中西医临床医学2个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硕 士学位授权资格;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2010年有在站博士后45人,博士研究生485人、硕士研究生1090人,港、澳、台籍 学生及外国留学研究生34人。 本科教育方面,学院设临床医学(含5年制和8年制)、护理学、医学检验、医学技术、康复医学5个本科专业学系;设内、外、妇、儿等17个教研室。现有各专业在读本科生2453人,港、澳、台籍学生及外国留学本科生347人。 学科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方面,有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包括病理学、诊断学、护理学基础、循证医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儿科学;10门省级精品课程,包括病 理学、诊断学、护理学基础、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循证医学、内科学、神经病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儿科学、外科护理学。近年主编教材116部,副主编64 部,参编126部,其中4部主编教材获国家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学科建设方面,学院在教育部2009年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临床医学排名全国第5,中西医结合排名全国第3。现有国家重点学科9个:包括外科 学(普外),外科学(骨科),外科学(胸心外科),内科学(呼吸系病),内科学(消化系病),肿瘤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妇产科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 学(华西医院、华西第二医院);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包括麻醉学,精神病与心理卫生学。 教学基地学院拥有教学实习床位5000多张(含华西第二医院),学院的临床技能中心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学生临床技能训练基地,建筑面积5000 多平方米,临床技能训练设备设施价值1.1亿元;教学相关开放科研实验室29个,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临床练习、实践和科学实践条件。 教学改革1990年以来,学院率先在国内开展临床医学教育改革,部分研究成果成为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创新的范例。如:标准化病人(SP)运用于 临床教学与考试;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临床医学导论课程改革;临床医学后期临床选修课改革;循证医学引入临床医学教育;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参与和实 践;医学技术方向人才的培养;临床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标准建立;8年制系统疾病知识整合教学(PBL)等。2009年开始,推行以系统疾病分科、以器官系 统为基础的整合课程。 国际事业学院坚持医学教育国际化,参与编译《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欧洲医学教育指南第13号和18号文》等多部国际医学教育纲领性文件;致力于医学教育国际化标准的本土化推广,2名教师受聘于国际医学教育组织,是该组织中唯有的两位中国核心委员。 教学成果1990年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省级一、二等奖13项。在2009年全国临床医学学科排名“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国家级项目数的比较中位列前茅。 学生管理学院结合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以“临医之风”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形成了独具特色、系统规范的医学生 素质教育模式。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在“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英语竞赛、全国高校辩论赛、模拟联合国等全国性大学素质教育竞赛活动中有 200多个人和若干集体获得国家级奖励。 百年风雨洗练,历代华西人辛勤耕耘,学院形成了“严谨、勤奋”的教风和学风,在中国医学界创下了华西医学生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朴实能干的美誉,为国 家培养了大批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并逐步发展成为中国西部医学教育中心,在医学教育改革和与国际接轨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华西人将坚持“精英教育、精致教育、精品教育”的教育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把华西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医学院! 科研业绩崇尚学术 追求卓越 医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国家级基地 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已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建设了规模宏大的研究基地,培育出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科技成果,科研水平和实力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领域的先进行列,正逐步发展成为医学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国家级基地。 人才方面,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专职科研人员120多人,兼职科研人员覆盖全院所有专业骨干。 科研基地建设方面,医院投入数以亿计的建设经费,建设有人类疾病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卫生部移植工程与移植免疫重点实验室1个,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其他开放实验室26个。有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和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国家新药、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GLP中心),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西药和中药)和GCP中心,国家化妆品安全性和功效性检验机构等。 华西医院科学研究中心和科技孵化园位于占地面积100亩,已建成的实验楼群面积3万平方米,第一科研大楼于2005年5月起用,由此完成了华西医院科学研究基地和实验室的战略集结。 第一科研大楼主楼面积共计18200平方米。内设26个中心开放实验室,其中有人类疾病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下含肿瘤生物治疗与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室,感染性疾病与自身免疫疾病生物治疗研究室、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人类疾病基因组学研究室、信号传导与细胞凋亡研究室等5个方向;有卫生部移植工程与移植免疫重点实验室1个,下含消化外科研究室、麻醉与危重急救研究室等4个方向。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其他开放实验室包括肺癌分子生物研究室、核医学实验室、精神病学研究室、中药药理学研究室,呼吸病学研究室,心血管疾病研究室,眼科分子生物研究室;内分泌与代谢病研究室,血液学研究室等。建立在华西医院的中国循证医学中心经国际COCHRANE协作网指导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第十五个中心。 学科建设方面,在教育部第二次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临床医学排名全国第5,中西医结合排名全国第3。现有国家重点学科9个:包括外科学(普外),外科学(骨科),外科学(胸心外科),内科学(呼吸系病),内科学(消化系病),肿瘤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妇产科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学(华西医院、华西第二医院);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2个:包括麻醉学,精神病与心理卫生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两个一级学科均为省级重点学科,其覆盖的26个二、三级学科全部是省级重点学科。 近年来,科研共获得包括国家“973”、“863”、“十五”、“十一五”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等国 家计划项目1000余项;最近五年获得科研项目经费总额近8.4亿元;2000年以来获各级政府科技奖120余项;申请专利150余项,获专利授权102余项;发表科技论文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医疗机构前茅,其中被SCI和MEDLINE收录的科技论文在2005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均名列全国第一。有9种学术期刊在院,均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学术期刊,其中2种被MEDLINE数据数据库收录。 2001—2009年医院发表科技论文数及在全国医疗机构中的排名情况(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数据) SCI发表情况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数量 31 39 65 41 77 136 200 364 512 全国排名 5 5 2 4 1 2 1 1 1MEDLINE发表情况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数量 333 464 571 720 全国排名 1 1 1 1论文“表现不俗”情况 年份 2008 2009 数量 31 81 全国排名 1 1 科技获奖年限 奖项 等级 项目 负责人 科室 2000 四川省教委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海洛因依赖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黄明生 精神科 2001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 组织工程化人工肌腱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杨志明骨外科 2001 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提高肝脏移植患者长期生存的临床研究 严律南普通外科 2001 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霍奇金淋巴瘤 R-S 细胞起源的研究 李甘地 病理科 2002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循证医学的引进、推广与应用研究 李幼平循证医学与临流教研室 2004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吸入麻醉的研究 刘进 麻醉科 2004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急性胰腺炎炎反应链与胰腺微流变学影响因子的应用基础研究 周总光 普通外科3 2004 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及相关研究 张肇达普通外科 2004 中华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蒋俊明 中西医结合科 2004 中华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等奖 肝癌的综合治疗 严律南 普通外科2 2004 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厌氧菌感染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范昕建 感染性疾病中心 2004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肝癌的综合治疗 严律南 普通外科2 2005 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直肠癌TME微创化保肛术式与肿瘤微转转移的临床应用研究 周总光 普通外科3 2006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直肠癌TME微创化保肛术式与肿瘤微转转移的临床应用研究 周总光 普通外科 2006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普通外科 2006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 神经内科 2007 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麻醉科 2007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 精神科 2008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 神经外科 2008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 内分泌科 2008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 实验医学科 2008 中华医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呼吸科 2008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呼吸科 2009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 一等奖 神经内科 2009 中华医学科技奖 二等奖 内分泌科 2009 中华医学科技奖 二等奖 消化内科 2009 中华医学科技奖 二等奖 血液科 2009 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骨科 2010 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泌尿科 2010 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消化科 2010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骨科 团队管理管理理念为祖国奉献 为事业创意 为团队进取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明确管理出效益、管理促发展的科学管理观念;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从1994年开始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管理改革。在管理体制上,临床医学院和医院是两块牌子,一套管理运行机构,实行院长负责制。改变了原来行政色彩较浓职能部门设置为服务功能为主现代企业组织架构;淡化了部门和负责人的行政级别,突出了岗位职能和责任,竞聘上岗,定期述职考评。医院充分重视“人才资源和人才资本”的辨证关系,树立了“关键人才、核心人才是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的人才观;从用人制度、管理措施、薪酬体制、人才培养等方面上进行一系列改革。 医院坚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完成了传统的被动执行式的“记账核算型”财务向“管理核算型”和“经营理财型”财务转变,强化财务参与职能、财务控制职能、服务职能、协调职能。10年来,医院在后勤建设的投入比历史以来的总和还要多;同时也开展了持续十年的后勤的管理、运行模式渐进性的改革;培训了一支敬业务实、懂后勤保障各专业的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队伍,充分保障了医院的高速发展。 在卫生部历次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华西医院均取得优异的成绩,2008年荣获亚洲医院管理金奖;管理水平和发展业绩获得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赞誉,每年接待数百家大中型医院管理者的参观访问。 华西医院117年发展历史,融汇西方现代科学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独具华西特色的物质文化遗产和精神文化传统,陶冶着一代又一代华西人。“关怀、服务”,这是华西的文化理念,它从哲学的层面抽象出华西对人、对事业的基本认识。“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这是华西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品质,它从理论上概括了华西人治学、行医、办事、做人的基本原则;体现出华西这个研究型团队和学院派医院的文化气质。“为祖国奉献、为事业创意、为团队进取”,这是华西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它从理论上总结了华西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回答了华西之所以取得巨大发展的根本原因。 关怀,服务;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为祖国奉献,为事业创意,为团队进取;这就是华西文化,这就是华西精神。 历任院长1914-1919 H.L.Canright 1919-1924 W.R.Morse 1924-1927 E.C.Wilford 1927-1929 S.H.Lilj estrand 1929-1936 W.R.Morse 1936-1943 L.G.Kil born 1943-1945 E.R.Cuningham 1945-1947 谢锡荼 1947-1963 曹钟梁 1963-1977 杨嘉康 1977-1984 康明 1984-1993 唐孝达 1993-今 石应康 交通指南双流机场-----303路公交或机场大巴-----人民南路三段北 下车 火车北站-----28路公交-----簧门后街 下车 火车南站-----16路公交-----人南路三段北 下车 城北客运中心-----28路公交-----簧门后街 下车 荷花池车站-----28路公交-----簧门后街 下车 北门汽车站-----28路公交-----簧门后街 下车 五块石汽车站-----99路公交-----人南路三段北 下车 九里堤客运站-----109路公交-----小天竺区 下车 茶店子客运站-----82路公交-----浆洗街 下车 百花中心站-----82路公交-----浆洗街 下车 石羊场中心站-----28路公交-----浆洗街 下车 金沙车站-----110路公交-----浆洗街 下车 城东客运站-----503路公交-----簧门后街 下车 城南十陵客运站-----301路公交-----老南门大桥 下车 高笋塘汽车站-----45路公交-----人南路三段北 下车 昭觉寺汽车站-----45路公交-----人南路三段北 下车 双桥客运中心-----49路公交-----新南门汽车站-----8路/28路公交-----簧门后街 下车 五桂桥中心站-----49路公交-----新南门汽车站-----8路/28路公交-----簧门后街 下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