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5·12考问中国--汶川地震亲历15日
释义

基本信息

作者:徐良文市场价: ¥38 元

ISBN:9787305061097

出版社:南京大学

2009-05-01 第1版

2009-05-01 第1次印刷

开 本:16开

页 数:248页

类 别: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报告文学

目录

第一部 5·12,考问中国

第一章 黑色五月

第二章 “救人第一!”

第三章 长城巍峨

第四章 人间有爱

第五章 志愿者

第六章 大爱无疆

第七章 开放的胸怀

第八章 国殇

第二部 地震灾区校园行

第一章 “范跑跑”的地震

第二章 富新二小——无言的诉说

第三章 东汽中学——谁之错?

第四章 平通中学——遍地英雄

第五章 南坝镇——小学中学两重天

第六章 什邡一日——从红白、蓥华到洛水

第七章 从擂鼓到北川——难忘的(青花瓷》

第八章 聚源中学——亮起烛光的夜晚

第九章 桑枣中学——教育的脊梁

第十章 映秀镇——与一位中学生一起冒险

第三部 废墟上的天使

第一章 紧急出征

第二章 生命争夺战

第三章 天使与花朵

第四章 不死的北川

第五章 挺进平通

第六章 “孤岛”上的坚守

后记 寻找精神的家园

导语

《5·12,考问中国:汶川地震亲历15日》力图真实再现汶川大地震中难忘的人物和感人事件。作者在真实记录灾区见闻的同时,也力求写出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第一部“5·12,考问中国”,落脚点在汶川大地震后中国高层和民众精神层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第二部“地震灾区校园行”,以社会关注的校园、学生为关注点,真实记录了地震灾区十几所学校的所见、所闻、所感。第三部“废墟上的天使”,以第一支赴灾区的外省医疗队——江苏医疗队为线索,刻画了白衣天使们在救死扶伤过程中的精神历练。

后记

寻找精神的家园

我前后两次去汶川。第一次是震撼,第二次是思考。

所以,这部书稿我是倒过来写的。先有了第三部,然后有了第二部,最后写的是第一部。

这部书以我在地震中的亲历为线索,力图真实再现汶川大地震中难忘的人物和感人事件。我在真实记录灾区见闻的同时,也力求写出我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第一部“5·12,考问中国”,落脚点在汶川大地震后中国高层和民众精神层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第二部“地震灾区校园行”,以社会关注的校园、学生为关注点,真实记录了地震灾区十几所学校的所见、所闻、所感。第三部“废墟上的天使”,以第一支赴灾区的外省医疗队——江苏医疗队为线索,刻画了白衣天使们在救死扶伤过程中的精神历练。

说实话,写第一部我颇费了些心思,在第三部、第二部完成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没有动笔。几乎都想放弃。这是一部大书,我不敢写。最后我又去了一趟汶川。

那是2009年春节前夕,时间,1月18日,当我在凛冽的寒风中独自站立于汶川城东的姜维城下,仿佛站立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脚下是正从地震阴影中走出的汶川县城,身边是古蜀国大将姜维的城堡,思想穿越千年风霜,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历史的悲壮。

大地震就发生在这块古老的土地的地壳深处。这块土地历史上曾经叫西夏。

据说,西安的小雁塔,在经历历史上一次地震时,塔身曾震开一条缝隙,数年后,在经历第二次地震后又神奇地合上了。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开章明义的一句谶语,难道那地壳深处的地球板块也遵从这样的人间兴亡规律吗?

在一个时期,汶川,成为一个灾难的代名词,同时,汶川又成为一个人们精神的家园。不错,汶川曾一度处在人类社会历史的低谷,但是,汶川正是从最低谷开始了反弹。一路泛红,今天的汶川已经从地震的阴影中走出,重新站上历史的高点。站在这片遭遇过灾难的土地上,我感受到一股热潮在周身涌动,我像一个迷失家园的孩子突然间感到了来自大地母亲的温暖,享受着家园的温馨,仿佛一道天光在眼前展开,向我展示风雨过后的彩虹。

哪个名人讲过,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人生的路途中,每一片走过的风景,不管是美丽还是荒凉,都是你终生的财富,值得用心珍藏。

不知从何时起,汶川成为我心中的精神图腾。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事,我会想起汶川,事业上遭遇困难和挫折,我会想起汶川,就是处在顺境中的我也时时想起汶川。的确,汶川是一副药剂,能化解你心中的怨气,能增添你走出困境的勇气,更能警醒你的骄气。想到汶川,我就想到坚韧、坚强、坚持这些字眼,坚信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咳!人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啊!这就是汶川带给我的不尽思考。

我不再犹豫,不再彷徨无助,我决心丢下一切包袱,义务返顾的把一部生命的大书写下去。

我决定采取略写,用电影蒙太奇的方式,选取最感人的细节片断,以求小中见大。

大约一年时间,我的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这部书稿上。我不是在写书,而是在完成生命中的一份答卷。

现在,我把这份答卷交给读者去评判。

在本书付印之际,我想特别感谢几个人,是他们的支持和鼓励助我完成了这部书稿。

他们是:江苏省司法厅厅长缪蒂生先生;江苏省司法厅副厅长、省监狱管理局局长于爱荣先生;江苏省司法厅副厅长、省劳教局局长姜金兵先生;江苏省司法厅政治部主任姜爱国先生;江苏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范小青女士;江苏省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傅晓红女士;江苏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李朝润先生;南京市作家协会的各位领导以及好友傅宁军先生、袁诚先生、刘贤东先生。还要特别感谢南京大学出版社的范瑜女士,她不仅放弃假日休息为我审读书稿,还送了一句激励我并使我感动话:“老徐,读你的书稿让我流了不少眼泪。”正是她这句话使我忘记了繁忙工作之余后的劳累,努力将这部书稿写到了最后。 2009年5月1日于南京市北京西路28号

精彩页(试读片断)

下面的故事来自一篇博文,我没有作大的改动,因为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我。

我已经很难复原5月12日14时28分北川邓家小学的完全细节,但从邓丽君的叙述中仍然知道:由于从小患上小儿麻痹症,左腿行动不便的邓丽君一直是被允许在课前10分钟整理活动中下楼上厕所的,那天她独自地缓缓下楼,从3层楼高的教室里刚刚走到空地,刚看到太阳的影子,地就开始吼,开始动。

她开始拼命跑,虽然效率不高,仍然连滚带爬到达旁边的竹林,又听到体育老师在叫“快到操场”,就和另几个女生又跑到操场,3分钟后,这里就聚齐了全校483名学生。

后来我们设想,小儿麻痹的邓丽君真幸运,要是那天她课前没因身体原因去上厕所,也许会被挤倒,也许情急之下会跳楼,也许会有什么不测,如果这样,一个奇迹就不会出现了,奇迹是——在单位地域死伤最严重的北川大地震中,虽然北川一中教学楼迅速淹没2000多名学生,但邓家小学483名学生一个都没有少。

而且,以教导主任肖晓川带队的9名老师携无家长认领的71名学生历经两天一夜,在无水无粮无工具的情况下,先是困守一处山坡,后来翻越水洞子、景家山、杨柳坪三座(之前媒体报道成两座)海拔最高达2000多米的大山,其中还有一名4岁多的学前班孩子,最后到达绵阳。

我觉得这个长途迁徙的故事很像《黄石的孩子》,韩寒说很像他曾经看到过的一个抗战时把动物园动物们转移到大后方的电影。在交谈中我发现中间并不像记者们写的那么大无畏,是种革命的浪漫主义情节,他们有怀疑、恐惧、绝望、麻木,但最后他们坚持下来了,没有伟大胜利,但修成无量功德。

(后来,肖晓川在四川卫视和中央电视台已说了很多,但他私下向我承认一句从未对记者说过的话,“那时我很害怕,很害怕,我说是世界末日来了,我想活不过今天了。”)

蹲在操场里仍很危险,看山下县城已夷为平地,山上还有泥石流,地面还有余震,“要活命就必须向高处转移”,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经过观察发现不远处有一个缓缓的山坡暂时不会被淹没,老师们动员学生一起上去了。虽然肖晓川从没有砍过竹子,但那天他却砍了很多竹子,史少先(校长)跑到废墟里捡了几块农民常用的编织口袋布,靠着山丫子以三角原理做了一个帐篷,他们从未做过帐篷,帐篷面积太小,483名学生只能背靠背坐了一夜。

如果另外有人看见黑暗中的那个光景,一定会震撼——483名孩子躲在一个狭小的简易帐篷下一动不动,沉默不语,四周山石滚动发出巨大的响声,雨哗哗地下着,大地在颤动,孩子们很像躲避风暴的羊羔,而老师就是牧羊人。

“山上一点光亮都没有,天完全黑了,听得到大石头从山上落下来的声音,闷闷的像敲鼓,很恐怖”,再后来,居然有一些孩子开始叽叽喳喳“摆条”(摆龙门阵)。邓丽君对我叙述时一直在微笑,她说他们当晚在回忆谁怎么跑下楼的,谁还摔了一跤,打趣谁还哭了喊妈妈……她还告诉我她很喜欢自己的名字。

见证过无数灾难的优秀记者唐建光说,其实“灾难”永远不会是想象中的那种情景,这次我明白了,特别是人类的情绪,人总会在极度灾难下缓和自己的情绪。

借住在绵阳中学英才学校一处过道里,这样更安全,也利于心理有创伤的孩子们从灾难环境中恢复。据说昨天又有余震,孩子们逃跑的速度和秩序比上一次好多了,他们已很有避难经验了,想想都心痛。

我曾经很不理解9名老师要带着没有家长认领的71名学生翻山越岭的原因,我问过“你们为什么不就地等待”,后来知道,“我们理解县领导啊,他们还得救埋在下面的人,一时顾不到我们了,我们只能自己救自己”。关于徒步翻山逃生的决定没有任何争论,虽然很危险,但留下来更危险,只有赌了。

他们的逃生路线是:水洞子一景家山一杨柳坪,是依次上升的三座大山,除了余震和山体裂缝、泥石流、暴雨外,因海拔高会出现高山反应,而且要穿越一大片原始森林。

中途有一个女老师因挂念婆婆退出了,人们理解她,有一个叫吴明艳的老师有严重气喘,在山上脸发青快死的样子,人们问她“行不行”,她很害怕很绝望,但说“一定要走下去,不能死在这里”。他们继续走着。

震后的异象出现了,第二天白天时,天突然间完全暗下来了,他们发现黑森林里一大片怪异的挥之不去的浓雾扑来,两米之外根本看不见同伴,那阵势可怕极了,完全就像一个巨大的鬼魂扑来。“阴冷,冷到骨头里去了,农村里有这样的传说,所以我们很怕这个巨大的东西把人的魂勾走了,勾走了魂就没命了,所以老师就让学生们互相大声喊叫着名字,然后大声地答应着,这不仅是壮胆,是让互相知道还活着,还有人气,不让那东西把我们的魂勾走。”邓丽君回忆着,并请我原谅她的迷信。

他们就这样大声的在林子里喊叫着,很久之后,他们走出了那片巨黑色的浓雾。

剩下的山路更难,当地有句话是“养女莫嫁景家山”,是说这段路太难走,把女儿嫁过去连路都走不得,还有一句话是“男人要穿脚马子”,就是说男人走这段路都得穿着一种用篾条编的东西才不会掉下悬崖。

山体已经出现裂缝,旁边有泥石流在流动,更要命的是,原来依稀还记得的山和路,这时却和以往不一样了,他们很奇怪,“山形变了,本来记得是往上走的路,发现却变成往下走了,本来是左转的,却变成了往上走,要是按原来的方向走就会掉到悬崖下”。后来他们才知道这是因为印度洋板块对喜马拉雅山的山体冲击,造成了类似造山运动的变化。

昨天听说一个有真实意味的笑话,地震那天,有两个北川老太太正站在靠得很近的山丫子上摆龙门阵,正讲着东家长西家短时,就觉得必须说得很大声对方才听得见,一看,原本十几米的山丫子距离变成了近100米远。有营救者震后在灾区看见一座山,问农民为什么对面这座山一棵树都不长,那么新,农民想了想,说:“新吗?是很新,我也是第一天看见它。”

因为山路泥泞,学生脚上的鞋越走越少,每过一会都有人喊鞋丢了,但人却一个都没有减少,最小的只有不到5岁,大的就拉着小的跑。

两天一夜他们71名学生加8名老师的食物是两袋夹心饼干和几瓶水,“怎么吃?我们老师用手指给每个人掐一小块饼干,矿泉水只让学生喝一小口,这叫吊命,留着元气就可以活命,前头的人在吃时,排在队列后面的学生吞口水的声音都能听得见。那时候,我们老师眼泪一下就流下来了。”肖晓川说。

我问他们一路上怎么鼓励学生,他说:“你知道望梅止渴的故事吧?大部分学生都没去过山下的绵阳,我们一路上就喊,加油啊,绵阳有好多糖等着你们,还有冰激凌,还有面包,可乐。那些娃娃小,就流着口水跟着跑。我们还说下面有警察叔叔在等着你们,山里的孩子平时看电视都知道警察叔叔是专门救人的,崇拜他们,就拼命往山下跑。”P19-2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9:5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