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寺干村 |
释义 | 基本简介地理位置寺根村又名寺干村(谐音和书写简化)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新建镇,村左是好溪源头支流,另一侧是通往丽水的的新寺路。 基本概况有500人口,村民勤劳、村风纯朴,广大村民通过种桑养蚕,走上了致富之路,建起了一幢幢新楼。几年前,村集体出资建起了5座卫生公厕,村中主街道的道路也改成了水泥路,该村成为市级小康百强村。 历史沿革村名来历寺根村因村在寺院根前因此得名,原有姓楼、黄、李几大家族,后又叶、郑、刘、杨等姓迁入,半个村曾经是一座千年古刹“正等寺”香火鼎盛,相传建于吴越时期,一陈姓大师所兴建,在大殿内有三十于金身大佛,后因战乱住持和大部份和尚出逃,留有2个沙弥看守,其住持逃往台州“正顶寺”,僧房和佛堂逐步分给穷户居住及或被占据,最后一叶姓沙弥还俗娶妻,居住于寺院内,生育三子,后破四旧将大殿佛堂破坏,逐年的拆建,原来寺院佛堂大殿都已建了新房子,但还有少许残垣依稀可见当年的辉煌。 诗词描绘河阳朱氏子孙朱彰在光绪年著诗一首描绘了当年的情形: 《游正等寺》 熏风扶我过篱东,数里桑麻处处同。 松竹林高钟声动,隔园知是梵王宫。 半日偷闲意趣长,满帘花雨沁诗肠。 云阴忽被风吹散,回首林梢挂夕阳。 环境简介卫生环境寺根村为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清理了桑叶田里的塑料垃圾,并新建了4个垃圾池,及时加以清运。 基础设施投入6万多元,建造了一条长500米、宽4.5米的环村水泥路,并建成一个2000平方米的水泥运动场,四旁绿化,并配置了篮球架等体育设施,让村民在劳动闲暇之余,有一个舒适宽敞的体育活动场所。 特色简介特色产业寺干村是一个农业村,蚕桑种养业是寺根村的特色农业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多数农村一样,寺根村主要存在的生态问题也是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日益增多的废水、废弃物。上世纪八十年代,寺干村曾经以蚕桑种养业为基础进行了沼气推广,一度发展到有六十多户,到九十年代初,绝大部分沼气池被弃用。 生态保护2008年,在政府大力提倡环保、生态循环建设的推动下,寺根村又重新审视沼气的利用价值,开始进行沼气恢复利用工程。根据该村的农业生产特点及村民生活习惯,村双委经多次探讨,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研究制定了本村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以无害化处理生产、生活废水、废弃物为重点,通过沼气、污水处理系统,综合治理村庄范围内的各类污水污物,以达到“村美、水净、人安居”的建设目标。共有三十五户农户恢复、安装并使用了沼气,平均每户沼气池有8立方米。寺干村在进行沼气恢复利用工程过程中,除了利用原本的畜禽粪便、蚕沙等发酵原料外,还结合该村进行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在村中建设了两个容积分别为178立方米和123立方米的污水处理池,把农户家中的卫生间污水也接入到沼气池中,进一步提高了沼气工程的利用程度。 经济简介村镇企业原浙南丝绸总公司所在,多数年轻人在该就业,年长的和未入厂的在家种桑养蚕卖给丝厂,一度村和企都相当红火,寺根村名列省百强村前矛。后因效益好名气大成了多数官员镀金的地方,90年代逐步没落,后被低价甩卖,因失去买蚕茧的便利,及环境变化,种桑养蚕人数已经较少。 企业现状现寺根村大力发展工业,有门厂、工艺品厂,灯管厂,工具厂,等近十家企业,有村民创业,也有外地引进,不少村民就地就业。村中楼姓富户在全国有6家中等规模灯管厂,有不少出外经商批发灯具,经营超市、其他生意,在外务农甚少。寺跟村依靠地理优势和黄沙资源集体收入亦不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