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思南黄牛 |
释义 | 思南黄牛主产于贵州省的思南、石阡、沿河、务川、德江、道真、正安等地,为当地重要大型家畜。适于山区耕作和放牧,有较好的挽力和肉用性能,商品率高。 中文学名:思南黄牛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 亚门:脊椎动物 纲:哺乳 目:偶蹄 科:牛 产地及环境产区位于黔东中山林农牧区的铜仁亚区和黔北中山峡谷林农牧区的正安亚区。地处四川、湖南、贵州三省交界的边缘及云贵高原东斜坡向四川盆地、湘西丘陵的过渡地带。地势复杂,切割强烈,山高坡大,多为中山峡谷。境内梵净山一带海拔高达2000米以上,相对高度一般200~500米;大娄山以北地区,地势南高北低,海拔一般在800~1400米,相对高度常在500~700米,个别可达千米以上。气温冬低、夏高,冬季平均5℃,最低时达零下6.8~12℃,最冷月为1月;夏季平均26~28℃,最高时可达40.5~42.5℃,最热月为7月。年降雨日数一般在160~170天左右,春夏之交可连续降雨达26天之久,年降雨量1168.5毫米。全年无云的晴天少,阴天长达212~300天。无霜期280~300天,有利于农作物和牧草的生长。农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红苕、杂粮、油菜、豆类及小麦。草山草坡面积大,仅思南、石阡、沿河、务川4县,就有草山草坡324.1万亩,为耕地的10倍,草源丰富,加之田坎土过多生长优质青草,可供耕牛饲用。饲养方式以放牧为主。产区内土多于田,且梯田、梯土、土坡多,土层薄,水利条件差,望天水田多,抢水打田突击性强,耕牛使役时间集中,在短时间内要付出较强的劳力。 地理分布思南黄牛分布于贵州省绥阳、湄潭、凤冈、余庆、遵义、瓮安、玉屏、铜仁、印江、江口、松桃及万山等12个县和特区。 品种特征思南黄牛头长中等。“倒八字角”为主要角型,角色有黑、灰黑、乳黄、乳白等十余种。公牛肩峰肥厚,高出背线6~8厘米。体躯粗短,胸较宽,结构紧凑。尻斜,后肢飞节间距离较狭。蹄形端正,黑色蹄为多,蹄质坚韧,蹄壳结实,耐磨、耐湿、再生力强,适于在石岩裸露和水土流失的山地放牧和耕作,为外来牛种所不及。毛色较杂,黄色毛占70%以上,次为黑色占13%,余为棕、黑褐、草白等色。 品种性能思南黄牛成年公牛平均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和体重分别为:113.34厘米,126.39厘米,155.80厘米,16.10厘米,290.50公斤,成年母牛分别为:104.81厘米,118.09厘米,145.62厘米,14.38厘米,233.65公斤。思南黄牛数量多、分布广,是贵州省优良的黄牛品种之一。它体质结实,肢蹄强健,善于爬山,适于山区耕作和放牧,有较好的挽力和肉用性能,商品率高,在农牧业生产和发展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但由于饲养管理条件较差,母牛繁殖率低,体重增长缓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