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九分袜
释义

简介

九分袜:裤袜的一种,九分顾名思义是在脚踝以上,以区别于包脚的连裤袜,随着人们舒适的要求,还有踏脚的连裤袜等等的出现。这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丝袜款式,这种袜子对腿部可以起到比较好的修饰作用,还可以预防下肢静脉曲张,很受需长期站立职业者的青睐(如空姐,服务员等)。

随着人们对时尚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种颜色、厚度、款式的九分袜的出现了,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对于美的要求,可以适合不同年龄、季节的日常穿着。

袜子的历史

根据古代资料考证,在中国夏朝就出现了最原始的袜子。《韩非子》一书中有“文王伐崇,至凤黄(凰)墟,袜系解,因自结”的记载,是指周文王系袜子的带子散开了,自己手扎袜带的情节。可见在这个时期袜子已经在我国上层人士中出现,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两周时期,袜子是用熟皮和布帛做的,富贵人家可穿丝质的袜子。袜高一般一尺余,上端有带,穿时用带束紧上口。其色多白,但祭祀时所著袜,则用红色。袜最精者用绢纱,并绣有花纹。 秦汉时有进门脱鞋袜的习俗。在屋中,多跣足行于席上。不仅平日宴居如此,上殿朝会也是如此。能剑履上殿,则为殊荣,汉时唯萧何、曹操等少数人曾享受此种待遇。(下文有专章论及) 另外,从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中出土的两双绢夹袜,均采用整绢裁缝而制成,缝在脚面和后侧,底上无缝。袜面用的绢较细,袜里用的绢较粗。袜筒后开口,开口处附有袜带,袜带是素纱的。袜的号码为23cm和23.4cm,袜筒高21cm和22.5cm,头宽10CM和8CM,口宽12.7CM和12CM。由此可见,我国缝制袜子的工艺至少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比欧洲国家要早得多,所以中国是当之无愧的袜子鼻祖。 古人衣裳不象现代服装,穿着方便,只需扣上纽扣,便能紧身。在古代,衣裳不缝扣子,而用缝在衣服上的带子打结来紧裹衣襟。不仅上衣有带子,裤子有带子,连袜子和鞋子也都有带子。古代的袜子也不象现在的袜子,有专门的机器编织而成,而是手工用布或绸或绢等织物缝制而成的。袜子有带子,从夏朝开始一直到西汉,始终保持着。《汉书·张释之传》:“王生老人,曰:‘吾袜解’,顾谓释之:‘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既已,人或让王生曰:‘独奈何延辱张廷尉,使跪系袜乎?’”古代的袜子也不象现在这样普及。在古代,能穿袜子,是富贵官宦人家的权利,贫困的老百姓哪里穿得起用布帛制成的袜子。《史记·滑稽传》:“东郭先生贫困,衣敞,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道中人笑之,东郭先生应之曰:‘谁能履行雪中?’令人视之,其上履也,其履下处乃似人足者乎。”你看,当年东郭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代表,鞋子没有底,又没条件穿袜子,所以双脚踏在雪地上,一只只脚趾印就历历在目了。 古代老百姓在冬天里把两只光脚塞进鞋子里,如何度过寒冻腊月呢?这个难题古人实在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幸亏古人穿的衣服比现在宽而长,下垂到地面为止,所以走路的时候连脚也很少暴露在外,衣服实际上就起了遮掩御寒的作用。再想想人的双手在冬天也暴露在外,并没有什么特殊的防寒措施,那么人的双脚又有什么资格非要比手的待遇更高些呢。所以古代老百姓不穿袜那是顺理成章的事。 曹植曾在《洛神赋》中写过:“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想必在汉朝才有绸缎做成的袜子。自后汉以来的各个朝代,关于袜子的文字记载逐渐增多。《淮南子·说林训》《后汉书·礼仪志》《类篇》《后汉书·李忠传》《蔡文姬传》《国史补》《李娃传》《灵鬼志》《宋书·礼志》《记事珠》等史籍上均有袜子的记载。

九分袜的保养与洗涤

1. 穿著前,先把九分袜浸放在一盆加少许醋或砂糖的温水中,可使纤维变得较坚韧

2. 将新九分袜放入冰箱冷冻一两天,再取出放置,一天后穿用,可增加九分袜的韧度

3. 九分袜在穿过之后要立刻清洗,清洗时要用温和的肥皂水让九分袜先浸一会儿,使用温和中性肥皂或洗发精在温水中用手轻拍搓洗(不超过水温30度)、或洗衣精净泡(不要有含氯的洗衣精或漂白水),晾晒时用毛巾将过多的水分吸掉,最忌太阳光,只要被太阳直接晒到其纤维弹性疲乏就大打折扣了,然后以衣夹夹着袜口晾干,千万不要晒在竹竿或其它不平滑的晒架上,容易勾丝。适当的清洗爱护,才能延长裤袜的使用年限和发挥最满意的功能。

4. 若用洗衣机清洗,请先将九分袜放入洗衣网内再丢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