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斯霞纪念馆 |
释义 | 纪念馆简介The Memorial Hall for Si Xia 在第二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为缅怀斯霞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杰出贡献,弘扬敬业爱生、献身教育、刻苦钻研的崇高精神,培养和鼓励更多的教师成长为斯霞式的、师德优秀、师能突出的中小学教师,由玄武区政府在南师附小设立的“斯霞纪念馆”于9月7日下午开馆,省委副书记任彦申、南京市副市长许仲梓等省、市、区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斯霞的子女、学生、生前友好,以及南师附小的全体师生参加了开馆仪式。纪念馆展出了斯霞老师生前物品、书籍、照片、影像等资料,充分展现了斯霞老师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凸现她“童心母爱”的教育思想精髓。为配合学校搞好展览,玄武区档案馆从馆藏斯霞名人档案全宗中精选奖章、证书、书籍、照片等档案40余件提供展出。 人物介绍斯霞(1910--2004 )1910年12月出生于浙江诸暨,1922年就读于杭州女子师范学校,1927年毕业后,先后在浙江绍兴、嘉兴、萧山、杭州及江苏南京等地小学任教。1932年起在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小学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前身)工作,后分别在绍兴第五中学附小、嘉兴县集贤小学、肖山湘湖师范、南京东区实验小学、中央大学实验小学、南京师院附属小学等学校任职。解放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小学特级教师,当选过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曾任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2004年1月12日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94岁。 斯霞老师毕生从事小学教育,为教书育人倾尽心血,贡献卓著。上世纪五十年代,她创造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小学语文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法,大面积、高效率地提高了识字教学的质量。她教导的学生在两年内就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读了174篇课文,在当时国内小学教育界首屈一指。六十年代,经专家学者总结、论证,斯霞的“以语文教学为中心,把识字、阅读、写话三者结合起来”的小学语文教学法,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新华社1963年播发的通讯《斯霞和孩子》向国内外传扬了她的感人事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回到教学岗位的斯霞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精心培育青年教师。她主张通过生动活泼的授课,提高教学效果,来增加教学内容和识字量,反对延长教学时间,主张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尽可能的去满足学生多方面需要,帮助他们打开知识闸门,点燃智慧火花。退休后,她仍一如既往地每天到学校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学校、学生已成为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