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斯氏高山鼠
释义

斯氏高山鼠

英文:Alticola stoliczkanus Blanford

别名 山老鼠

形态特征

斯氏高山鼠的形态与头骨结构和银白高山鼠类同。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别是:斯氏高山鼠的腭骨的后缘截然中断,不与翼骨相连。体灰色,耳具棕黄色的斑纹。外部形态与银白高山鼠近似,体长在87-130毫米左右,尾长约20-26毫米,为体长的2/5。后足长18毫米左右,耳长13-19毫米,触须长而白色。自头顶部至尾基,全背均为毛基灰黑,毛尖浅灰的灰褐色,毛色随个体和年龄差异较大,幼龄鼠的毛色偏深;体侧毛色同背腹面毛色均灰白;尾上下两色,上面同背色,下面同腹色;足背灰白;触须白色;耳壳背黄褐色毛,耳壳有黄棕色斑纹。头骨之外形结构与银白高山鼠的结构十分相似。颅全长为24毫米左右,腭部较短,腭骨的后缘截然中断不与翼骨相连,眶间宽而平坦,脑颅扁平宽,颅高为后头宽的一半;眶间宽两倍于脑颅高度,颧宽约14毫米;颧弓较粗壮,不十分外突,接近于平行。齿隙稍大于上齿列之长,上臼齿内外侧各有三个内陷角,第二与第三上臼齿各有二个内陷角。

生态特征

栖息于西祁连高山干草原灌丛根部筑洞穴居。洞道浅而简单,单洞道,一洞口,洞道内有窝穴,内铺有干草落叶。营昼夜活动的生活方式,以夜间活动为主。以绿色植物、苔藓及小量甲虫为食。冬不蛰眠,但活动性显著减少。年繁殖2次,繁殖期在4-8月,每胎4-5仔。

分布范围

分布于西部祁连山地,青藏高原,新疆昆仑山及喀喇昆仑山地;国外分布于苏联哈萨克至卡拉干达、克什米尔。

防治方法

1、捕杀:鼠夹和弓形夹等捕鼠工具以及挖洞和灌饲等方法均有效。

2、毒杀:效果好,尤其适宜于春秋两季进行,可以选用磷化锌、亚砷酸、甘氟、氯乙酰胺等毒饵诱杀。

3、熏杀:氯化苦、磷化铝、磷化钙及灭鼠烟炮等都可收到良好效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