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斯巴达克起义
释义

斯巴达克起义,是在斯巴达克领导下,罗马共和国爆发的一次最大的奴隶起义。这次起义是古罗马最大的一次起义,也是古代社会大规模奴隶反抗事件,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名称:斯巴达克起义

地点:罗马帝国

时间:公元前73年—前71年

参战方:罗马奴隶

结果:斯巴达克起义失败

伤亡情况:斯巴达克(6万人)全军被击溃。

主要指挥官:斯巴达克,克拉苏

简介

斯巴达克起义(The War of Spartacus,The Third Servile War,the Gladiator War)

公元前73年(有些史料为前74年)—前71年,在斯巴达克这个奴隶英雄的领导下,罗马共和国爆发的一次最著名的奴隶起义——斯巴达克起义。

起义原因

起义的主要原因是罗马奴隶社会内部(即奴隶主和被剥夺人权、遭受残酷剥削的奴隶之间)的阶级矛盾。列宁指出:“斯巴达克掀起的战争就是为了保卫被奴役的阶级”(《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1页)。起义由伦杜鲁斯·巴奇亚图斯(卡普阿城)角斗学校逃出的一伙奴隶角斗士(70余名)发起。

角斗士的命运

“我敢打赌,拿长剑的准能得胜。”“拿匕首的能赢,瞧,他体格多健壮!我赌20塔仑。”观众席上的罗马贵族们正在热闹地争论着。

两名年轻的角斗士被带进比赛场,开始残酷的格斗。他们用盾牌护着身子,寻找机会,用手中的武器刺向对方。突然,一方被刺,鲜血从他的肩部流了下来。

“好,好!”“再来一刀,再来一刀!”观众台上的贵族疯狂地大叫着。终于,受伤的倒下了。只见台上的一个女巫站起来,她决定着败者的命运。她的大拇指朝上,斗败者可以侥幸存活;大拇指朝下,斗败者当场被处死。只见她大拇指朝下,顿时,斗败者被杀死在鲜血浸湿的场地上。观众席中传来一阵阵的欢呼声。

这就是罗马野蛮的娱乐方式——角斗。在罗马,每年都要举行争斗比赛,身体强壮的奴隶往被送到角斗士学校培训,然后在大剧场或公开场所彼此角斗,或与野兽搏斗。而奴隶主贵族则在观看角斗时得到快乐。

但是,角斗士们受着密切的监视,一举一动都受到严格的限制,他们的脚上还戴着沉重的枷锁。他们的命运是注定死亡,因为他们随时可能在竞技场上丧生,他们实际上是缓期执行的的死刑犯人。

历程

起因

公元前73年的一个深夜。罗马中部卡普亚城的角斗士的铁窗内突然发出可怕的惨叫,在静寂的夜晚里显得格外凄惨。3名卫兵急忙赶了过去,隔着铁窗厉声问道:“干什么?找死啊!还不老实睡觉!”

一名角斗士伸了脑袋说:“打死人了。高卢人打死了我们的伙伴。他被我们制服了,你们看该怎么处理他?你们不管我们就勒死他。”

卫兵拿着油灯一照,果然是死了一个人,另一个人正被几个人反扭着手。士兵说:“把他交给我们吧。把死人也抬出来。”边说边开了门。说时迟,那时快,角斗士们迅速击倒他们,拨出他们身上的短剑,冲出牢门。沉重的铁门被一扇扇打开,角斗士们挥舞着镣铐向屋外冲出。

“向维苏威跑啊!”只见一声高昂的呼喊声划破夜空,角斗士们蜂拥着向外跑去,消失在夜幕中。

这次角斗士起义的领袖是斯巴达克。他本是希腊东北的色雷斯人,生得英俊健美,勇毅过人,在一次反罗马的战斗中被俘,沦为奴隶。因他聪明,富有教养,体格健壮,他的主人把他送进角斗士学校,想把他训练成一名出色的角斗士。在角斗士学校,他以他的勇敢和智慧,成了角斗士们的精神领袖。他利用一切机会劝说角斗士们为自由而死,而不应成为罗马贵族取乐的牺牲品。他组织了200多个角斗士准备暴动的时候,不慎泄密,于是他决定提前行动,结果有78人冲出虎口。

队伍壮大

公元前74年末—前73年初,斯巴达克起义军迅速壮大,大量收容了坎帕尼亚省的逃亡奴隶、角斗土、破产农民,以及从罗马军团逃出的士兵,达1万人,多次打败了罗马军许多小部队。起义从坎帕尼亚扩展到意大利南部阿普利亚、卢卡尼亚、布鲁蒂乌姆地区。斯巴达克仿照罗马军队的形式改编军队,除步兵军团外,还有骑兵,以及侦察兵、通信兵和小型辎重队。武器从敌人手中夺取或起义军自己制造。军队指挥建立在民主(军事长官会议和军人大会)基础之上。对士兵进行训练,宿营和行军都有严格的制度。 公元前73年秋,罗马派大法官瓦里尼乌斯率军队讨伐斯巴达克,结果遭到起义军痛击。

至公元前72年初,斯巴达克军队已增至6万人。他进军阿普利亚和卢卡尼亚,总兵力增长到12万(其他史料为9—10万)。 受起义军的声势所震惊的罗马元老院,于公元前72年年中派执政官楞图鲁斯和盖利乌斯率两支军队讨伐斯巴达克。正在这时,起义军内部产生了分歧。大部奴隶,包括斯巴达克,主张离开意大利,冲出阿尔卑斯山,获得自由,或打回家乡。但参加奴隶起义的贫民则不愿离开意大利。这种分歧使3万起义军离开了主力,在加尔加诺峰下(阿普利亚北部)全部被罗马军队歼灭(死亡2万人)。斯巴达克军队虽已削弱,但他利用罗马军兵力分散作战的弱点,将其击溃。

公元前72年,斯巴达克军队沿亚得利亚海岸转战整个意大利。斯巴达克在南阿尔卑斯高卢省(北意大利)穆蒂纳会战中,击溃了卡修斯总督的军队。斯巴达克本应越过阿尔卑斯山继续北进,但不知何故,他竟中途折返,绕过罗马,挥师南下。 为了粉碎斯巴达克军队,罗马元老院再派统帅克拉苏率兵4万人进行征讨。

公元前72年秋,斯巴达克军队在意大利布鲁蒂乌姆半岛(今卡拉布里亚)集结,企图乘奇里乞亚海盗船渡过墨西拿海峡。但海盗不守诺言,没有向斯巴达克提供船只,想利用自造木筏渡过海峡的企图亦未能实现。这时,克拉苏在起义军军营后面构筑了一道防线,切断了起义军去意大利的退路。这道防线是一条两端通海的壕沟(长约55公里,宽和深均为4.5米),沟上筑有围墙。但是,起义军用土和树木填平了壕沟,强攻筑垒,突破防线。斯巴达克在强攻中损失兵力约2/3。

斯巴达克军队很快得到补充(达7万人)之后,于公元前71年春试图奇袭意大利南部主要港口——布林的西,乘船渡海直奔希腊,然后到色雷斯(今保加利亚和土耳其欧洲部分)。罗马元老院力图尽快镇压起义军,派遣格奈乌斯·庞培和玛库斯·路库鲁斯两支军队分别从西班牙和色雷斯驰援克拉苏。为了阻止罗马军队会合,斯巴达克决定对克拉苏举行总决战。他以急行军率军北上,迎击克拉苏。在阿普利亚省南部一场激战中,斯巴达克(6万人)全军被击溃。斯巴达克奋战在最前列,直至牺牲。约5000人逃往北意大利,被庞培歼灭,6000名俘虏被罗马军钉死在罗马至卡普阿沿途的十字架上。流散在各地的起义军,尽管没有统一的领导,在意大利许多地区仍坚持战斗若干年。

失败原因

斯巴达克起义失败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罗马奴隶社会还不具备废除奴隶制的先决条件,奴隶本身也没有提出这一任务。奴隶只求自身解放。奴隶以及参加起义的罗马社会各阶层分子的社会成分和民族成分不纯,对起义失败亦有影响。

意义

起义军没有一个联合广大被剥削群众的总纲领。然而,斯巴达克起义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起义的本身,它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统治阶级,加剧了罗马奴隶制的经济危机,加速了罗马政权由共和制向君主制的过渡。斯巴达克在起义中表现了英勇的斗争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人民群众争取社会解放斗争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遗迹。

点评

马克思称他是“古代无产阶级的真正代表”;列宁也说“斯巴达克是大约2000年前最大一次奴隶起义中的一位最杰出的英雄。”在评价斯巴达克起义时列宁指出:“在许多年间,完全建立在奴隶制上的仿佛万能的罗马帝国,经常受到在斯巴达克领导下武装起来、集合起来并组成一支大军的奴隶的大规模起义的震撼和打击”。就当时来说,极大地动摇了罗马奴隶制基础。奴隶主被迫对剥削奴隶和经营田产的方式作出某些改变,并开始改变 控制奴隶的方法和对奴隶的态度。他们尽量收买不同种族的奴隶,避免把同族的奴隶集中使用,提防他们联合在一起。奴隶主开始把土地分成小块,交给奴隶耕种,奴隶可以分享一部分收成,奴隶就在这样的方式下开始演化为“隶农”,而释放奴隶的数目也渐 渐增多。上述情况到公元1世纪后就更为普遍。斯巴达克军队士气高昂,作战勇敢。其军事学术特点是:力求外线进攻作战,组织步骑兵协同,采取攻势,力求夺取和掌握作战主动权,在战压内巧妙运用部队机动,行军隐蔽迅速,伏击出其不意,善于各个击破。斯巴达克起义军组织体制坚强,故能长期成功地抗击罗马精锐军队。

背景资料

在古罗马,到处都有大规模使用奴隶劳动的大庄园,奴隶被称之为“会说话的工具”。奴隶主为了取乐,建造巨大的角斗场,强迫奴隶成对角斗,并让角斗士手握利剑、匕首,相互拼杀。一场角斗戏下来,场上留下的是一具具奴隶尸体。奴隶主的残暴统治,迫使奴隶一再发动大规模武装起义。公元前73年,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斯巴达克起义爆发了。虽然最后历时两年的斗争失败了,但是这一次奴隶起义带给了奴隶主深深的震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19:5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