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说词 |
释义 | “说词” (recited lyrics)是瑶族民间文学中一个特有的种类,一般不须入乐,以独诵或对诵的形式来朗诵多属排偶句的成文,其内容或涉及乡规民约,或为订亲娶亲、新房落成时说的吉利话,是极见民间语言技巧和聪明才智的口头文学形式。主要有“石牌话”,“说亲话”、“彩头话”等。 中文名:说词 来源:瑶族民间文学 举例:“石牌话”“说亲话”“彩头话” 适用场合:订亲娶亲、新房落成 词的简介词是一种以乐为主、依乐谱填词歌唱、字数固定、格律化的长短句抒情诗。每首词都有一个词调。词调的名称叫词牌,它标明一首词的乐谱曲调。每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依据乐曲对字数、句法、平仄、韵脚作出基本规定。不同词调,意味着乐曲的旋律节拍、声调风格不同。 词调的乐曲有令、引、近、慢等区别。这些都曾是唐代大曲中的一部分。“令”最短,大约起源于唐代大曲中的酒令;“引”是歌唱开始的部分,相当于后来的引子;“近”亦称近拍,是慢曲以后,在又慢渐快的部分所用的曲调;“慢”即慢曲子,指曲调慢长,节奏舒缓的曲子。简单的分,词调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词的结构结构词在结构上还根据分段的不同,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区别。单调只有一段,多为小令。双调包括两个段落,是有两段乐曲组成一个词调;前段称上片或上阙,后段称下片或下阙。片(阙)之间,是曲调段简短时的休止。双调是词中最常见的形式。三叠、四叠分别由三段四段乐曲构成,都是慢词。词的分段是由乐曲的段落结构决定的。 词谱词由于配合乐曲的乐句、曲度、节拍,词的句式多为长短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组合的丰富多样,又影响到词的声情风格的变化多样,进而形成不同于诗歌的独特风貌。词的声韵格律也于音乐有关。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不同的要求,词调音乐曲度不同,韵位也就不同。词对声律的要求比律诗更细、更严,不仅区分平仄,还要辨四声。词的曲谱大多失传,后人根据前人作品的声律整理出的字句的平仄声韵谱作为填词标准,一般称为“词谱”。 词的产生概况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宴乐,主要用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最初流行于民间。此因该是在隋代已经产生,唐代才开始兴盛起来。繁华的大都市是词发展的社会环境。 公元8世纪后半期(属唐代)开始,词人填词的风气逐渐兴盛。想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①像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② 晚唐填词风气更普遍,最有名的词人是温庭筠,他是文学史上致力填词的第一人。其词工于体物设色,有声调色彩之美。如《更漏子》,“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③在温庭筠的影响下,五代出现了一个“花间词派”。赵崇祚收录花间派作品,编成《花间集》。作品大都是为歌楼伎女所唱,为了使她们能唱花前月下的美妙歌词,不必再唱民间俗曲,从而给文人的聚会增加更多乐趣。 南唐 后蜀五代时的南唐、后蜀相对安定。南唐中主李璟,宰相冯延巳都是著名词人。冯延巳语言清新,着力刻画人物内心活动和哀愁,他运用“托儿女之辞,写君臣之事”的传统手法,隐约流露出对南唐王国势的关心和忧伤,对温庭筠以来的婉约词风有所发展。南唐后主李煜是唐五代词人中成就最大的。他前期过着奢侈淫逸的生活,后来成了宋的俘虏,又过痛苦和屈辱的生活。生活的巨变,使他后期词风改变,把个人的今夕之感升为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人所共有的一种人生感,所以他的一些词引起了后世无数人的共鸣。如《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④像《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⑤ 唐代唐代只是词体初立,词还带有诗歌乐府的性质。进入宋代,君主提倡,制礼作乐,词的创作逐步蔚然大观。宋词的兴盛是和宋初一百多年的繁荣经济分不开的。 宋初词坛都是一些达官贵人,像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等。他们基本上承袭晚唐五代,采用旧曲小令词调,作小词自娱,追求深婉精致、含蓄慰藉的风格。晏殊是宋仁宗是的宰相,他的词风流蕴藉、温润秀洁。如《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今日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⑥ 与晏殊一派完全不同的是柳永。晏殊等人还沿用旧曲小令的时候,社会上流行的音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原息兵,汴京繁富,歌台舞席,竟赌新声。”⑦而柳永仕途失意,多出入于市井里巷,混迹于秦楼楚馆、舞榭歌场,于乐伎乐工交往,对当时民间流行的“新声”比较熟悉。柳永采用民间新兴曲调作词,大量写篇幅较长的慢词,扩展了词的体制,改变了宋初以来以小令为主的单一格局。“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柳永词影响很大,其词在市井都会广为流传,突破了士大夫自我欣赏的范围,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因而在民间广为流传。 词由宴乐发展而来,小令在五代、南唐开了花;进入宋代,长调出现,在经济繁荣的宋初至仁宗时期已经平民化;但内容还非常狭窄,那些伤时悼古,说理抒情,写景咏物,以及反应社会矛盾、感伤国事、歌咏田园的种种方面,都正待词人去开拓创造。 词的发展苏轼对宋词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苏轼的词容纳了更为广阔的内容,不仅大大开拓了词的抒情功能,而且提高了词的艺术地位。苏轼词风格也非常丰富,有的缠绵深婉,有的飘逸洒脱,有的清新明丽。苏轼创造意识上“以诗为词”,淡化了词的“女郎”婉弱柔媚风味,而代之以士大夫的刚健高远气息。苏轼的倡论极大冲击了“艳科”、“小技”、“谑浪游戏而已”定词学观念,以“微词宛转,盖诗之裔”的诗词同源论为出发点,使词从题材、语言、格调直至思想内涵和功能上都更贴近士大夫的精神世界,由“歌应娱人”向近乎诗歌的自我抒情方向转化。同时,也加大了文人词与民间词的分化。文人词和民间词都以强大的生命力,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苏轼之后词的创作十分繁荣,名家辈出,风格多样。著名词人有晏几道、秦观、黄庭坚、贺铸、周邦彦等。词走向了全盛,也是词将要衰弱的先声。 两宋之际还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女词人李清照。她所作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伤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艺术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李清照从女性的角度写词、看词,对北宋各家词人之作都有不满,大体是:“欧、晏、苏不协音律,柳虽协音律而辞语尘下,晏叔原苦无铺叙,贺方回苦少典重,秦少游专注情志而少故实,黄鲁直尚故实而多疵病,张子野、宋子京虽时有妙语,而破碎不足名家。”⑧前期著有《词论》,认为词“别是一家”,声律是词的重要部分,与诗歌有重要的区别,不可将词“诗化”;另外,词要高雅、混成、有情致,恰到好处的运用典故。这是在强调词的音乐性和婉约风格,廓清词与诗的界限,还词“本色”,与苏轼的“变体”恰恰相反。 金人南下,赵宋政权南迁,战乱不断,国家多难。文人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巨大变化,忧时、伤世成为情感主调。随后而来的“绍兴和议”、“隆兴和议”又给有志恢复却无法无力伸展报复的志士仁人增加了愤世的感慨。而南宋末年的风雨飘摇,以及政权的最终灭亡,则促成了哀怨基调的产生。使得南宋的许多词摆脱传统的狭小范围,负载起和诗歌一样的功能,成为反应现实,“言志”和书写”经济”之怀的载体。出现了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路游等。 辛弃疾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山河的作品。其词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苏辛”。辛弃疾的词艺术风格同时是多样的,如婉约风格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⑨ 与强调反映现实,强调表现主题精神相对应,缺乏思想意义的流宕无聊之作成为普遍反对的目标。陆游《跋〈花间集〉》说花间集“接唐末五代时人作。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九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叹也哉!” 另外,南宋文人有力主弃俗从雅的趋势,这在北宋时期已经买下了种子;由此也可推知,“俗词”即民间词,也正发展的繁荣。 南宋另一位大词人姜夔词作又别树一帜。姜夔字号“白石道人”,“隐居部仕,啸傲山林,往来潇湘淮左,与范成大、杨万里友善”⑩。他不但能写词,而且懂得作曲,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如《扬州慢》等至今仍可演唱。姜夔词的优秀之作具有明净幽冷、清空深远的特色,是高度诗化的精神世界的写照。 宋之后,元代写词比较有名的是赵孟頫,萨都剌等。明代词作比较沉寂。到了清代,涌出大批词作家,称为“词的中兴”。 词是一个被繁荣经济推动的文化,隋代产生并开始兴盛,宋初百年的繁荣经济将它推向高峰,随着经济的衰弱,它失去推力,惯性般升到顶点,然后走向衰弱,也酝酿着曲的产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