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说唱俑
释义

是我国古代表演滑稽戏的俳优造型。它的特点是诙谐、幽默,多为一人说唱,以小鼓击节伴奏。击鼓说唱俑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刻画出一位正在进行说唱表演的艺人形象,反映出东汉时期塑造艺术的高度成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说唱俑

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强盛时期。从公元前202年刘邦称雄,到公元220年曹丕废帝,历时420年。

汉朝初年,百业襄败,经济濒临崩溃。汉初统治阶级吸取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历史教训,以发展社会经济为指针,重农抑商,削减商贾大户的经济实力,减轻农民租税,到了汉文帝时,即更进一步提倡节俭,提倡农耕,免天下农田租税12年。汉景帝时又将租税减至三十份之一,从而出现以经济鼎盛而闻名于历史的“文景之治”。

汉代陶俑

就是在繁荣的经济基础上所产生和兴盛起来的。由于国力的强盛,贵族王侯们蜕变侈奢、纵情享乐。《汉书?成帝纪》载:“方今世俗奢僭罔报、靡有厌足”。公卿列侯,亲属近臣、四方所则,未闻修身遵礼,同心忧国者也。或乃奢侈逸豫、务广第宅治园池,多蓄奴婢,被服骑毂、设钟鼓、备女乐,可谓“夯侈报欲”。

生时醉生梦死,死后更要厚葬以“示德”,其时盛行“厚资多藏,器用如生人”,“厚葬为德,薄终为鄙”,王公贵胄们不惜倾尽家资修建陵寝。

多姿多彩如汉代彩陶艺术俑,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

从迄今为止考古发掘情况看,两汉各时期陶俑,有较大的差异,但汉代陶俑与前秦及隋唐陶俑的根本区别,突出地表现对神韵的追求上,汉代杰出工匠所遗下的艺术品上所体现的风格,表明这一时期艺术家对神韵的理解与追求——在写实的基础上刻划精神,以形似求神似,这一创作理念在说唱俑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艺术家截取说唱艺术最精彩的说唱举动,利用形体夸张及人物面部表情变化来突出艺术形象,看似头大身小,躯体粗短,身材比例失调,但恰恰如此,其丰富的说唱内容醉人的表演形式,及演艺成功者的自然流露(图人),被刻划的惟妙惟肖,恰到好处。

东汉“击鼓说唱俑”

造型

击鼓说唱俑出土于四川成都天回山东汉崖墓,俑通高55厘米,以泥质灰陶制成,俑身上原有彩绘,现已脱落。陶俑蹲坐在地面上,右腿扬起,左臂下挟有一圆形扁鼓,右手执鼓槌作敲击状。俑人嘴部张开,开怀大笑,仿佛正进行到说唱表演中的精彩之处。人物面部的幽默表情被刻画得极为生动传神,使观者产生极大的共鸣。此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意义

“说唱”是中国曲艺艺术的主要特征,它究竟起源于何时,现在已经无从稽考。这件出土于中国西部四川省的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击鼓说唱俑,为我们探讨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丝线索。

同时它的发现证明早在东汉时期,说唱艺术已经日臻成熟并广泛流传于民间。击鼓说唱俑不但是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杰出作品,也是中国曲艺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实物资料。

东汉“立式说唱俑”

造型

1963 年出土于四川郫县宋家林东汉砖室墓。通高66.5 厘米。灰陶,捏塑,因年代过久,原有彩绘已不清。但依然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风貌。(说唱俑头上戴着一顶旋纽的尖顶小软帽,远远看去,颇似一个高耸的发髻;上身赤裸,左臂上套了一个臂 ,为了突出滑稽的效果,作者夸张的治疗,他的上身赤裸的目的 将其上身塑得特别长,并在胸与腹之间塑出一道深槽。下身穿一条浅裆长裤,为了突出滑稽的效果,裤子塑得特别低,仅仅兜住了起的肥腴臀部的下半部。长裤虽然短裆,但其裤管并不窄小, ,这是扩大和裤管是靠两条腿覆盖最 仅露出了脚趾。为了突出质感,作者在裤子上用线刻方法表现出十数道横向的褶子。由于职业的关系,这件陶俑的整个形象都是非常滑稽的:他的头原本是可以正面向前的,却故意偏在一边;他的脖子本来是可以伸直的,此外,故意向前伸展,肩膀是平的原 为了达到滑稽的效果,故意地将双肩耸起;还夸张性地将腰塌下、撅起臀部,故意地眯起两眼,将嘴撇成歪歪嘴,把舌头伸得老长并用力地舔鼻子。两臂伸直,聚于腹前,左手捧扁平鼓,右手持棒作欲击鼓状。稍微偏左,试图拉直腹部,身体扭曲 夸张性地下蹲。所有这些滑稽的动作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了艺术家们想要达到的目的。引网络资料)

意义

它从不同的层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对研究当时的风俗及人文地理都有极大的价值。现藏四川省博物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0: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