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睡莲目
释义

概述

本目仅1科。由于茎维管束散生、无维管束形成层、根系由不定根组成、不含芳香油等特征而被置于古草本群中,是最原始的被子植物之一。

沿革

在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里,睡莲目属于木兰纲(即双子叶植物),置于木兰亚纲之下,该分类法的睡莲目下有5个科:

睡莲科 Nymphaeaceae

莼菜科 Cabombaceae

莲科 Nelumbonaceae

合瓣莲科 Barclayaceae(后来被并入睡莲科)

金鱼藻科 Ceratophyllaceae

在1989年Dahlgren分类法里,睡莲目属于木兰纲木兰亚纲之下的睡莲总目(Nymphaeanae),莲科已被独立划为木兰总目之下的莲目(Nelumbonales)(后来1998年APG分类法中,莲科被归类为山龙眼目),因而睡莲目只包括三个科:

睡莲科 Nymphaeaceae

莼菜科 Cabombaceae

金鱼藻科 Ceratophyllaceae

在1992年Thorne分类法中,睡莲目属于木兰纲木兰亚纲睡莲总目,金鱼藻科则被独立划分为木兰总目之下的金鱼藻目(金鱼藻科1998年被AGP独立分出,2003年被APG II列为真双子叶植物分支的旁系群),睡莲目只剩两科:

睡莲科 Nymphaeaceae

莼菜科 Cabombaceae

在1998年APG分类法及2003年APG II分类法,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APG)根据遗传学资料,将睡莲科直接置于被子植物之下,并建议将莼菜科与睡莲科合并。

2007年以来的研究发现,原先被归类为禾本目的独蕊草科是睡莲科及莼菜科的近亲,并拥有形态学及胚胎学证据的支持[1]。

另外,虽然睡莲科及莼菜科之间的差异很小,但依然可以明确将两者区分,因而在2009年的APG III分类法之中,两者继续分开并列,和独蕊草科一起列在睡莲目之下。

睡莲科

睡莲科(Nymphaeaceae ,Water Lily Family)

本科为水生植物,约8属70多种,广布世界各地。我国约5属10余种,产南北各地。Engler系统采用广义的睡莲科,含8属100多种。Hutchinson和Judd 系统将之分为莲和睡莲2个科,Cronquist系统分为莲(Nelumbonaceae)、睡莲、莼菜(Cabombaceae)3个科,而Takhtajan(1997)则分为3目4科(增加萍蓬草科,Nupharaceae),置于睡莲和莲两个亚纲中。

科的特征

水生草本。有根状茎。叶互生或对生,叶片心形、戟状或盾形,沉水叶(如存在)叉状细裂。花单生;花萼常4~12,有时花瓣状;花瓣缺或8~多数,常过渡成雄蕊;雄蕊3~多数;雌蕊心皮3~多数,分离或合生成多室子房,胚珠1~多数,层片状胎座。果实浆果状或坚果状,海绵质。染色体:X=12~29。

睡莲属(Nymphaea ) 叶柄、叶脉和果实无刺;子房半下位,花多色,昼开夜合,故称睡莲。共37种,我国有5种,多数种类是常见栽培的水生花卉,如红睡莲(N. rubra Roxb.)、白睡莲(N. alba L.)、黄睡莲(N. mexicana Zucc.)等。睡莲(N. tetragona Georgi)花较小,野生。

相关

本科常见的还有:芡属(Euryale)仅1种,芡(E. ferox Salisb. ex Koenig et Sims),叶柄、叶背脉上和花萼均多刺;子房下位;广布我国。种子供药用称“鸡头米”,或称芡实。萍蓬草属(Nuphar)的萍蓬草(N. pumilum (Timm.) DC.)叶二型:沉水叶膜质,皱褶;浮水叶纸质或近革质,平整。分布我国北部至东部,栽培供观赏。王莲(Victoria amazonica Sowerby.)叶浮水,大型,直径可达2米;花似荷花。原产南美,常在温室引种,为世界著名观赏植物。莼菜(Brasenia schreberi J.F.Gmel.)产江南,嫩叶食用为杭州名产;水盾草(Cabomba caroliniana Gray)为沉水草本,原产北美,为水族箱常用的观赏水草,近年已在我国逸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3:40:25